现代教育报 韩莉
“我的童年亲近大自然,整天和小伙伴们在田间地头嬉戏玩耍,充满了快乐,但唯一的遗憾是我没有上过幼儿园。”回忆起童年时光,通州区大方居幼儿园的徐淑松总是会想起自己对幼儿园的向往,正是这个梦想指引着她走上幼儿教育的道路。
有人说:“爱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但是能做到爱别人的孩子、爱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孩子却非易事。在17年的工作中,徐淑松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去理解每个孩子的行为,去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她也因此成为了孩子们的大朋友。
曾经有一个叫郝翰的男孩,小班开学没几天就成为全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人”。这件事是这样的:快开饭了,老师把饭给小朋友盛好后,一排排整齐地摆在了桌上,郝翰洗完手笑嘻嘻地从前向后一碗接一碗的把所有的碗全都推倒了。“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孩子太淘气了,是班上的特殊人物。但我并不这样认为,我觉得不能盲目地给孩子下结论,而是应该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了解他行为背后的原因。”在徐淑松看来,孩子也许只是把它当成了游戏,或者他是想用这种方式引起老师的注意。很巧的是,这个男孩上中班时正好分到徐淑松的班上,借次机会,徐淑松了解到:郝翰语言发育有些迟缓,所以很难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经常用行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徐淑松主动和家长[微博]商量,决定给孩子听大量的故事,丰富词汇量,让他有说的愿望,同时在班上开展了《小小故事会》活动。徐淑松和孩子们通过手偶、录音、表演等多种形式给大家讲故事。突然有一天郝翰举手了,他很快被请上台,绘声绘色地讲起了《小马过河的故事》。雷鸣般的掌声让王郝翰一下有了自信,从那天起,班里经常传出故事大王郝翰声情并茂讲故事的声音。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