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书良在第一届枫叶国际教育展晚宴上的致辞

2013年01月29日14:32  新浪教育 微博   

  2005年11月18日

  各位参展代表,各位来宾,朋友们:晚上好!

  首先,我代表大连枫叶国际学校董事会和全校师生向各位来宾、朋友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在刚刚成功举办了枫叶十年校庆活动之后,我们明天将举办第一届枫叶国际教育博览会,这是枫叶建校史上另一项创新性的活动。之所以称为创新,这是因为枫叶自创建伊始,就一直在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在中国的近代教育史上,只有马相伯先生和法国人合作创办震旦学院,即今天的复旦大学[微博]。在中国的现代教育史上,也就是说自一九四九年以后,枫叶是第一所被批准在基础教育领域为中国公民引进国外课程的国际学校。称枫叶的教育展为创新,是因为与其他官方或大型机构的教育展不同,尽管在规模上我们无法相比。但在内容上,枫叶教育展更具针对性。枫叶高中就读的近2000名学生中90%的毕业生选择枫叶的主要目标是出国深造,这是因为枫叶为他们提供了中国和加拿大双语双学历的优化组合课程,并为他们构建了出国留学[微博]的直通车。

  枫叶应届毕业生有350人(06年6月),2007年以后,仅大连枫叶校区每年毕业生均在650-700名之间。按照枫叶的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到2010年,枫叶高中在校生包括沈阳、北京、上海、广东、重庆校区,将达到8550人左右,也就是说,2010年以后,枫叶教育体系每年将提供约2000名高三毕业生。因此,枫叶教育展不是一种形式,不是一种普通展览,是实实在在的具有成长性和吸引力的生源市场。我们旨在搭建这个平台,使各大学代表,直接录取枫叶的毕业生,实现枫叶学校、各大学和学生三赢的结果。

  大连枫叶国际学校建校十年来,坚持中西教育优化结合的办学理念,实施素质教育,旨在使所有学生在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文明的同时,保留自己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我们坚持国际化的定位,不分种族、肤色、国籍为全体学生提供一流的教育服务。经过十年的探索,我们把枫叶模式确立为“三个结合、两项认证、一项对接”。三个结合即中西教育思想的结合,中加教师队伍的结合,中加教材、教育资源的结合。两项认证即双语教学和双学历的认证体系。一项对接即枫叶的高中教育全面实现了与国际高等教育的对接。在这个教育模式下,枫叶七年来,送走了800名毕业生。根据我们跟踪访问的调查发现,枫叶的毕业生大多都能够比较自然地融入当地社会,适应国外高等教育的生活。他们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越来越多的受到国外大学的青睐和关注。近两三年来,枫叶开始有毕业生从国外大学毕业,他们有的进入了微软、戴尔等世界一流企业,有的进入了著名律师事务所工作,有的学生回国进入了政府部门的重要岗位。

  希望大学的各位代表利用参展的机会,多和学生、家长[微博]交流,介绍贵校专业的优势,选择你们可以录取的学生,发出你们有条件或无条件的录取通知书。为了让更多枫叶学子了解你们,选择贵校,枫叶高中校区还提供了七块3*6米大型展示牌,树起这些展示牌,可以使枫叶学生每天面对他们未来的选择,加深学生对理想大学的追求。不管是面对面录取,还是通过广告牌的效应,只要开了头,申报的学生每年就会增多,也希望各大学抓住机遇利用展示牌推广贵校。

  (此次参展的除来自加拿大、英国和新加坡的大学外,还有中国的参展大学,因为枫叶除了近90%学生选择出国学习以外,枫叶的国际学生占10%以上,其中韩国学生为多,这些国际学生的志向大多是选择中国的大学。这些学生英文好,中文好,往届外籍生很多被北大、复旦、同济、吉大等大学录取。若干年后,枫叶的中国学生也会有一定的比例选择国内大学,前提条件是,中国高校的考试制度做出改革,像国外大学一样,按照自己的标准,自主选择学生,学生也自主选择学校,那时候,枫叶将是中外大学最受欢迎的学府之一。)

  希望各参展大学院此行都有所收获,使我们的合作不断发展。同时,希望各院校充分理解中国学生申请留学签证的时间要求,特别是加拿大,希望能在入学前的九个月发出你们的有条件或无条件录取通知书,通知书直接发至大连枫叶高中校区留学服务中心,枫叶留学服务中心和BC省教育部将协助学生签证的后续流程。其他国别大学,可根据实际需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中国学生准备好签证文件。

  最后,我要特别向为首届枫叶国际教育展活动提供赞助的张起先生,杨万福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祝第一届枫叶国际教育展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