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红莲小学有86%的在校学生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为了让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融为一体,了解各自的文化传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学校自2009年开始研发了“多元地域文化校本课程”,并以此丰富了校园文化,为积极开展融合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还重视艺术教育,开拓学生眼界,促进全面发展。不仅如此,学校在促进家校合作方面做了不少有益探索与实践,使家长[微博]逐渐接受并认可“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的教育理念。
促进多元地域文化融合
西城区红莲小学现有学生436人,其中有374人来自祖国各地28个省市自治区,占学生总数的86%。让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融为一体,了解各自的文化传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校长郭雪莉表示,自2009年开始,红莲小学在“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实现学校包容性发展”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以“广纳五湖学子,乐育四海英才”的胸怀,努力为学生建构平等、公平、包容性发展的教育环境,培养“有见识、有学识、有胆识、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的健康儿童。
一次调查结果显示,红莲小学有90%的学生从一年级就在北京接受教育,对家乡的风土人情、自然历史等,都缺乏足够的认识。有40%的学生不知道家乡所在省的省会,30%学生不知道家乡有名的旅游胜地,5%的学生不知道家乡的特产是什么。三岁以前随父母来到北京的学生有25%,他们是一代新的外地北京人。有85%的外地学生已经不会说家乡话,几乎所有的学生希望留在北京,更喜欢在北京生活。
郭雪莉校长介绍说,非京籍学生对深入了解以及融入北京有一定的困难,而北京的学生面对多元地域文化也缺乏深入了解。“这种由于地域差异而形成的问题潜在地影响着学生们的发展和学习,这是当前学校里普遍的现状。”
基于现实因素的考虑,红莲小学开发了多元地域文化校本课程,让学生们了解古都北京浓厚的文化气息,并通过来自各地的学生进行传播。同时,各地学生把自己家乡绚烂多彩的地域文化,带到学校,使学生领略到祖国各地特色的文化,打开学生的眼界,积淀了学生文化底蕴,增进学生对学习意义的理解。
据了解,课程开发按七个行政区域,从课程资源、教育需要、学生需求及实施的可行性等角度出发,挖掘教育内容。郭雪莉校长举例说,“比如语言文字中方言,造型艺术中的建筑、民间美术,表演艺术中民歌、戏曲、舞蹈,人文风俗中名胜古迹、饮食、民间游戏等都涵盖在校本课程里。”经过三年来的研究实践,基本实现人人参与的课程开发队伍,教师跨学科、多领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适合学习的内容。目前,七个地域共开发100多门课程。
多元地域文化课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湖北籍学生黄铂然告诉记者,“今年我选了民族建筑课,喜欢动手做民居模型。”福建籍学生黄姝琪说,“我选的是舞蹈课,我已经学了好多个民族的舞蹈了。”在红莲小学,学生们在每个新学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两门地域文化课程,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学习地域文化已经成为学生活动的乐园。
此外,多元地域文化课程也使校园文化充满了地域特色。郭雪莉校长说,楼道内地域文化墙上,全国东南西北景色再现,凸显地域特色的校园育人环境。在四个楼层,分别以东、西、南、北四个区域的主色调设计了“地域文化墙”,每位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家乡的位置。学生们在多元地域文化的学习与实践中拓宽视野,积极吸纳,了解到祖国各地的文化,使每一名学生找到归属感,建立自信。
艺术教育
开拓眼界 改善生活品质
两周以前,红莲小学在首都精神文明办、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阳光文化基金会等机构的帮助下,成立了“阳光艺术教室”。启动仪式当天,基金会主席杨澜[微博]女士亲自到学校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学习艺术,促进人格成长。
郭雪莉校长认为,学生需要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不仅能给学生带来一门特长,提高艺术素养,更重要的是艺术教育可以改善学生的生活品质,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北京,更加自信、乐观地步入社会。
据了解,红莲小学以舞蹈教育为突破口,带动艺术类学科发展,建构艺术课程体系,这已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主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00年,学校开设了舞蹈校本课程,设舞蹈专用教室与专职教师、编写了系统的校本教材,并于2002年正式成立了“红莲小学小白鹤舞蹈团”。十余年不断的研究与实践,目前创设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舞蹈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郭雪莉校长介绍说,在舞蹈校本课程设置上,学生从三年级第一学期开始进行儿童舞基础训练,之后的每一个学期分别学习傣族舞、汉族舞、藏族舞、蒙族舞、彝族舞、中国古典舞,六年级第二学期开展芭蕾舞欣赏课。
“在四年的舞蹈课程学习中,学生从儿童舞的基本训练开始,陆续接触到民间舞、古典舞和芭蕾舞。因为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所以在民间舞部分安排的课时较多,这么做也是为了使学生接触不同地域的舞蹈,了解祖国璀璨的舞蹈艺术。”郭雪莉校长表示,在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陆续设计了欣赏、动律、动作元素以及表演教学等多种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
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不能单靠舞蹈一门学科,而是需要多学科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郭雪莉校长介绍说,学校在2009年开始面向三至六年级普及书法教育,设置书法专业教室,同时又增设了艺术类校本必修课程——地方戏曲。为了挖掘地域文化艺术资源,学校开发了民间美术、民歌、民居、摄影、民间美食等多门艺术类选修课程,拓宽了艺术教育的范畴。
学校开展艺术教育,让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们不仅有机会走进大剧院,而且还能登台表演。郭雪莉校长介绍说,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学生开展艺术欣赏活动,“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学生走进国家大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等艺术殿堂,欣赏话剧、音乐会、舞剧、儿童歌舞剧,并积极开展‘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陆续参加了北京电视台的‘一校一歌星火相传’活动、国家大剧院开放日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艺术情趣。
家校合作
家庭教育是孩子第一责任人
“孩子上学了,我就把教育孩子的事情全都托付给老师了。”由于红莲小学家长做生意的多,他们对孩子疏于管理、不够关心,很多家长直接把教育的责任都推到学校,推给老师。为了转变家长的观念,加强家校合作,去年,红莲小学举办了首届家长论坛,把家长推到教育孩子的第一线,让家长逐渐树立起“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的教育理念。
郭雪莉校长介绍说,首届家长论坛是红莲小学召开的一次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家长会是由学校或教师发起的,面向学生和家长,以及教师的交流、互动的会议或活动。交流与互动应该是家长会的重要内容。”为此,学校从改变家长会做起,逐步转变家长、教师的家庭教育观念。郭雪莉校长说,“家长会是为家长而开的会议,家长理应成为家长会的主体。”学校最终决定以“好习惯在养成”为主题召开家教研讨会。
据介绍,六年级家委会委员承担了此次研讨活动的筹办工作,以家长委员会的名义向广大家长提出了邀请,在自愿的基础上,撰写培养孩子好习惯方面的教子征文,从350份征文中,评出48份优秀教子经验。学校再从中选出低中高各一篇更为优秀的经验材料,作为大会的交流材料。
家长会召开当天,会场上、楼道内、班级里忙前忙后的不仅仅有老师,还有家长。三位家长分别就“好习惯在养成”谈了自己的认识,并以生动的事例、具体的方法进行讲解。
郭雪莉校长说,用一棵树打比方,家长教育就好比树根,虽然看不见,但却是最重要的,它为大树的各个部分提供营养。树干代表家庭教育,是唯一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树干中养分的输送是单向的,同样家庭教育的过程也是不可逆的。随后,与家长们分享了自己教育孩子的做法,和大家进行平等的交流。
“一次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带来了教师和家长在家校合作教育方面的理念转变。”但是,郭雪莉校长认为,这种转变目前还更多地集中于“解决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促进教师学校教育和家长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的统一”方面,接下来应该在“促进家长参与其子女的教育”、“吸收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决策”、“利用家长中的教育资源丰富学校教育”等家校深度合作方面继续探究与实践。
晨报记者 罗德宏 王斌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鏂版氮璀︾ず锛氫换浣曟敹璐归娴嬪僵绁ㄤ細鍛樼瓑骞垮憡鐨嗕负璇堥獥锛岃鍕夸笂褰擄紒鐐瑰嚮杩涘叆璇︽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