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北京各区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新举措

2015年02月10日17:56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东城区】

  深化学区制综合改革,推进全面优质品牌化建设工程。

  新建9对深度联盟学校,探索联盟一体化管理及中小衔接对口直升;借助“首都高校支持中小学教育特色发展项目”,积极推进与首都高校、社会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建立北京工业大学[微博]附属广渠门实验学校、北京工业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微博]西班牙语实验学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实验学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教育及综合课程实验学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外交流与合作实验学校、首都体育学院实验学校、国家大剧院艺术教育实验学校、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艺术教育实验学校等;选取北京二中、五中、广渠门中学、史家小学4所改革项目校作为试点,在盟、贯、带多校区相互集成的基础上形成教育集团式管理模式,即:依托品牌名校的带动作用,依据共同的办学理念和章程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在战略规划、日常管理、课程建设、教师发展、设施使用、学段衔接与联合育人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品牌共创、教师交流、跨校选课等进而实现共同体内优质教育资源品牌的辐射推广与合成再造。依循“优质导向、专业引领、主体激发、创新驱动”的策略,实现学校办学的优质特色。

  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入学工作机制及制度建设,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探索“政府管、学校办、社会评”既相互分离又相互支撑的新型教育治理结构,建构学校、家庭、社会多元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及评价体系,广泛开展社会满意度测评。

  实施学院制综合改革探索创新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为促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搭建人才整体贯通、个性多样、可选择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我选择,积极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条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东城区在有着近十年经验积累的“蓝天工程”基础上,提出“学院制”这一创新、实践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创设学生个性化成长、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空间,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

  建立学院制育人模式的组织管理体系。

  成立东城区青少年学院(与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同址办公),统筹规划、组织管理东城区学院制育人模式的整体改革与发展,学院下设行政管理中心、课程研发中心、课程管理中心、学生学习成果认定中心、教师注册管理中心及网络运行中心。青少年学院依托教委直属单位、校外教育单位建立文艺学院、科技学院、体质健康学院和国际学院。按照学科门类、资源分布,在学区、学校、资源单位等地设立学院课程中心及实践基地,承担学生学院课程学习任务。学院建设将与实施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提升工程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努力形成社会各界共同支持参与、课内外与校内外相互融通的育人新格局。

  未来,学生在学院内的学习记录也将纳入学生的学籍管理系统,作为学生综合评价评定指标,实现学生个性化成长。学院依据个性发展需要,开设从小学到高中覆盖各学段丰富多彩的个性化选修课程,将学院课程纳入到学区、学校的学生课程体系之中。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通过网上选课进入不同学院学习。具有一定个性特长、获得学分和成果认定、通过审核的学生可进入学院中长期课程班系统学习。并实施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社会科研机构一体化培养。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院内的深度联盟、优质资源带、初中一体化管理学校实行学科联合培养;高中阶段在学院内联盟一体化校际间实现特色项目、特色班的课程双培,通过考核的科目成绩纳入学分管理,校际间实行学分互认,实现学院内的学段贯通。统筹具备条件的特色项目、特色课程可尝试探索中小学九年一贯、初高中六年一贯。

  建立学院制课程体系建设工作机制。

  大力研究中小学学科课程总体衔接改进计划,探索中小学、校外机构科技教育联动、职普联动的融合机制,进一步加强学科教学内容与社会、自然的联系;建立起课程开发、管理、设置相互衔接贯通的科学有序运行管理机制,在各学区设立青少年学院学区分院,在区域内建立起数个直培学院基地联盟、数十个教育系统内的课程中心、数百个境内外课程基地、数千个课程模块的四级学院基地体系;加强学院四级课程体系建设,着力建设满足学生个性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万、千、百、十”四级课程体系,即:一万个向全体学生开放的可供学生选择或者教师加工的资源普及项目,一千门长短结合、以实践为基础的特色课程,一百个国际国内重点资源直培课程,十个国际国内英才培养基地和特色游学课程;成立不同类型的特色工作室、俱乐部;建立精品课程、项目申报制度;积极建设学院品牌活动,打造学院课程活动品牌;建立学院课程评价与质量监控体系,成立学院制专家学术委员会,聘请社会专业机构、专家团队和第三方力量,定期对各学院进行专业评估。

  建立学院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研制《东城区学生个性成长手册》;广泛建立起学生课程学习评价记录体系,通过学院内的学习在品格、学业、个性、心理四个维度的基础上科学完整的记录学生成长历程;建立标准化的等级认证体系。

  实施学院制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模式的配套机制。加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青少年学院专兼职教师任职通道,研制《东城区教师工作手册》,实行学院教师注册、退出机制。以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为学院师资队伍的基础,同时吸纳高校科研院所,国际顶尖领军级人物为学院导师,构建起十名以上国际、国内顶尖导师团队,百名以上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导师团队,千名以上学院学科特级教师、骨干教师领衔的专任教师团队,万名以上社会名流、各行各业精英组成的特色教师团队;加强学院制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在线教育学院”;建立学院硬件资源建设与配备机制;建立学院制综合评估机制。

  【西城区】

  

  扩大初中阶段优质学位数量。

  在巩固小学布局调整成果的基础上,西城区将通过名校办分校、学校资源重组、引进高校资源合作办学等方式进行初中资源整合,进一步扩大初中阶段优质学位数量。

  2015年,西城区将进一步完善学区制,将小升初学区由7个调整为与小学对应的11个,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个学区都配置有优质中、小学以及特色学校和教育集团成员校。

  在2014年第一轮教育改革中,西城区在探索高校、优质中学办附小促进学校发展的新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小学直升初中模式。今年,西城区将出台《西城区小学直升中学对口工作方案》和《西城区小学直升中学办法》,确定从2015年开始裕中小学、西单小学、福州馆小学等12所小学30%的符合条件的小学应届毕业生按照自愿的原则,直升对接的优质中学,之后逐年递增,6年后直升对口中学的比例将达到80%。

  

  【朝阳区】

  2014年,朝阳区针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调整所带来的变化,为有效满足区域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围绕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一主线,通过“名校+新校”、“名校+民办”、“名校+薄弱”三种办学模式,在高起点开办5所学校的基础上,将28所相对薄弱学校转型升级为优质学校,新增了2万余个优质学位,基本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在40个片区的全覆盖。2015年,朝阳区将在去年转型升级28所学校的基础上,继续整合10-15所相对薄弱学校,并按照“一校一策”方式,加大对这两批学校的支持力度,确保这些学校能够快速提升教育质量和区域百姓的认可度。同时,积极探索学区管理理事会机制,进一步推动优秀教育理念、管理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的合理流动与共享,在更高层次上推动朝阳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海淀区】

  2014年,海淀教育综合改革全面谋篇布局,打出了一套改革的“组合拳”,交出了一份老百姓满意的答卷。全年,通过合并、承办,九年一贯等方式,布局调整涉及24所中小学,成立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或建立对口直升机制)。全年增加优质学位9680个,其中小学增加5760个,中学增加3920个。一系列举措使海淀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截至2014年底,基本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区域全覆盖,辖区居民满意度大幅提升。

  2015年海淀教育改革的思路是:以学区制改革为切入点,以布局调整、资源整合为主线,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依法治教为保障,稳步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促进海淀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

  稳步推进学区制改革。

  多年来,海淀区在小学阶段一直实行学区管理。目前,全区122所小学划分为12个学区,实行区教委-学区-小学的管理体制。小学学区为教委派出的独立法人机构,对所属的学校进行组织领导、统筹规划、队伍建设、业务指导、资源整合和督导评价,具有承上启下的协调、指导和服务作用。

  2015年,海淀区将稳步推进学区制改革。通过学区制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区域教育资源统筹、均衡配置和共建共享,实现中小学的有机衔接,依法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推动海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今年,将在现有12个小学学区基础上,合理调整学区规模,增加学区数量,将学区地域范围内的中学纳入学区管理,有效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量,努力满足“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需求。

  改革后,学区的主要职能是,统筹学区内各类教育资源,协调学区内教师流动工作,协调学区内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切实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为了稳妥推进学区制改革,拟于今年初,在两个地区开展学区制改革试点,积累经验,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方案。从今年九月份起,全面推进此项改革。

  合理调整教育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为了配合学区制改革,首先要做大优质教育蛋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使每个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均衡,满足就近入学需求。一是建成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西部和中部地区,分别建成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二是扩大优质校办学空间。101中学温泉校区和中关村三小万柳北校区将于2015年建成招生。这两所学校共计新增学位4000个。今年还将加快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建设,于明年建成招生。

  2015年,海淀区继续通过合并、承办、建立深度联盟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此外,海淀区将进一步深化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制定具体方案及实施细则,有效提升中小学办学水平和质量。

  【丰台区】

  内引外升,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

  一是继续扩大区内名校集团化办学规模。建立“穿越区域、优质辐射、名校带动、协同合作、整体发展”的集团化办学机制。在张仪村地区,由北京十二中托管小学;在槐树岭地区,由北京十中办分校;在左安门地区,由北京十八中办分校;在蒲黄榆地区,由芳古园小学办分校;在西罗园地区,由西罗园五小办分校;在南苑地区,由东高地三小办分校;在花乡地区,由丰台八中托管小学。二是继续引进区外名校及高校资源。根据区域特点,采用名校办分校、教科研机构合作办学和高校创办附中附小、向优质民办教育购买服务等方式,扩大优质资源。在引进名校资源的同时,实施资源共享,促进分校与本校办学理念一致,加快“本土化”进程。在东铁营、南苑、大成和岳各庄地区,由北京教科院、北京教育学院创办实验学校;在右安门、刘家窑地区,引进北京舞蹈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特教学院创办附属学校;在六里桥地区,引进海淀知名小学创建分校;在王佐地区,引进中央民族大学[微博]附属中学创建分校。

  2015年,我区将新增优质资源校20处(初中6校(址)、小学15校(址)、特殊教育学校1校(址)),新增优质资源学位近3000个。通过多种举措,实现每个片区有3—6所优质校。2015年初一和小学一年级优质资源学位数将达到总计划近七成。

  深化改革,不断推进教育优质内涵发展。

  一是推进教育集群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学校协同、资源共享、特色衔接、共同发展”的集群协调机制。以方庄教育集群为例,该集群涵盖各级各类学校27所,从以资源共享为主要功能的初级形态,经历了以课程为中心的区域生态教育共同体的中级形态,进入到以打通各学段学生出口为核心的区域教育共同体的高级形态阶段。在总结集群协调管理中心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集群理事会和监事会等机构,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区域教育机构自治能力不断增强,推动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转变。未来几年,丰台区将在总结方庄教育集群教育治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不同集群的地域、文化、管理等方面的特点,探索适合各集群发展的不同的集群教育治理模式。目前丰台已完成方庄、东高地等8个教育集群的建设,到2017年底,伴随城市化进程,丰台教育集群总数将达16个,覆盖全区。二是深化招生制度改革。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紧密结合教育集群建设,实现以集群或集群组为单位的片区入学。今年小学入学共有12片区,初中从原5片区调整为7片区。在片区内,采取单校划片对口入学或多校划片派位入学方式,充分释放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多样化入学需求。实施薄弱初中对口直升优质高中计划,2015年将有2所薄弱初中校,三年后整建制直升入优质高中,每年惠及学生190人。我区有关招生入学政策和措施,不分区域、不分学段、不遵循“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的原则,而是让学生当年即可直接享受政策红利。

  【石景山区】

  立足集群化,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

  石景山区向来在教育工作上有自己的传统,2015年,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教育集团规模,组建京源教育集团和苹中教育集团,届时全区将共有京源教育集团、实验教育集团、古城教育集团、苹中教育集团、九中教育集团等五个教育集团。同时,以集团为支撑,划分东南部、中部、北部、西部四个学区,今后四大学区内的小学生可实现在学区内就近升学,以此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未来将进一步全面推进四个学区横向交接、八个集团纵向引领的集群化综合改革。另一方面,做好优质资源引进和整合工作,与北京教科院合作成立北京教科院附属学校,与北方工业大学合作成立北方工业大学附属学校;在鲁谷地区增设爱乐实验小学分校;调整西黄村小学为外语实验小学分校。北师大附属中学京西校区全面招生,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在石景山区西部地区引进一所高质量的民办学校中杉学校,该校的30名教师将进入五里坨小学等周边公立小学兼课,他们将担任主要学科的老师,全面带动教学质量提升。

  立足公平,妥善推行招生制度改革。

  坚持就近入学原则,小学入学全面实施单校划片与学区内计算机派位相结合,小升初分批次计算机派位与对口升学相结合的招生办法,电脑派位比例将达到90%。依法保障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完善入学资格审核办法,保障符合在京入学资格的学生通过网上志愿填报、计算机派位的方式入学。继续实施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制度。

  【门头沟区】

  2015年,门头沟区继续实施“改革引进”战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打造京西教育高地。

  第一,科学布局,加大建设力度。在门城新城规划建设了城南、城中南、城中、城北四个12-15年的优质教育资源带,形成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优质教育资源群,让孩子们不出带就能享受优质教育。山区按照初中相对集中,一镇一所优质寄宿制小学和幼儿园布局。

  第二,强化区域内16个城乡协同发展联盟建设,由城区优质校带动山区薄弱校共同发展,干部教师互动交流,实施网络同步备课、教学研讨等,选派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交换学习,实现城乡学校同步同质发展,全面提高山区学校教育质量。

  2015年,门头沟区学前教育发展围绕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大幼儿园建设,全区新建4所幼儿园,新增优质学位1530个。二是大力发展小学附属幼儿园,大峪一小附属幼儿园建成开园,全区小学附属园达到14个,加强幼小衔接,实验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形成“新九年”的格局。三是引进“蓝天”、“红黄蓝”等名园,提升学前教育整体水平。四是扩大区内优质幼儿园学位,区幼儿园、东辛房幼儿园、城子幼儿园进行改造扩建,新增优质学位390个。

  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结合门头沟区棚户区改造,新建龙泉中学,引进北京八中门头沟校区、八中附小等优质学校。新增优质学位3360个。景山门头沟实验学校正在进一步推进,预计2017年开始招生。

  【房山区】

  房山区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预计新增学位1440个,其中现有中小学扩容22个班、新增学位880个,秋季开学新增学校3所,预计开班14个、新增学位560个;高中阶段增班4个、新增学位180个;2015年新开办幼儿园8所,同时挖掘现有幼儿园招生潜力,预计扩充40个班、新增学位1200个。

  2015年,房山区在已引入北京四中、北京小学、北京四幼等35所优质学校的基础上,继续引入皇城根小学、丰台十二中两所优质校,现正在积极筹备开学工作,确保秋季正常开学。

  【通州区】

  按照“内升外引”的思路,加大教育资源的布局调整力度,继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使教育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一张品牌。

  内升方面,一是组建通州区名校长、名教师专家指导团队,建立通州区特色、优质中小学评价指标体系,打造一批优质中小学分布到各乡镇。二是进一步依托通州区示范高中的优势力量,组建几个教育联盟,打造通州区域教育品牌。三是试点学区制,实现资源错位配置,资源共享。学区内中小学法人单位不做调整,建立有行政、校长、家长[微博]代表组成的学区管理委员会。四是推进通州教育综合改革,在教师交流、政府委托办园、专项资金使用、资优学生培养方面取得初步成果。

  外引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扩大示范高中总量,加快引进市中心区优质示范高中北京二中、首师大附中、北京五中、景山学校、人大[微博]附中到通州举办校区,形成我区3+5的示范高中办学格局。二是按照《通州区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加快教育设施建设,利用高标准新建的中小学教育设施,引进市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输入。

  【顺义区】

  深化城乡联动和集团办学。

  深化以示范高中为龙头的三大教育联盟、九大教育组团的常态工作,以及东风小学教育集团、石园小学教育集团、西辛小学教育集团三个教育集团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组团校间在教师交流、学科建设、教研科研等领域的合作,充分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城乡学校校长、教师工作任期制度和定期交流轮换制度,推动城乡学校之间校长、教师有序流动、科学流动、合理流动。

  加强两支队伍建设。继续深化名校长工作室工作。

  利用北京师范大学[微博]等高校资源,加强校长教育理念、研究能力、领导智慧等方面的培训。组织干部到名校挂职培训。积极开展后备干部专题和专项培训。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等高校合作,实施有效教学方式研究、班主任专业素养提升等合作项目,为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助力。发挥名师引领作用,每位学科骨干教师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大型讲座。开展“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晒课评优活动。开展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尝试购买社会服务。

  吸纳民办学校、国际学校等社会资源为教育服务,在体育、艺术、英语教育等方面开展购买服务试点,引进高端教练人才培训运动员,引进艺术协会名家、新东方教师、国际学校外籍教师培训学生。聘请第三方社会专业组织机构参与教育发展状况的评价。

  【昌平区】

  抓好名校名园建设。

  一是进一步推进名校建设工程,3所名园建成并开园,包括:沙河大学城北师大附属幼儿园、未来科技城北师大附属幼儿园、回龙观首师大学前教育学院幼儿园; 3所名校开工建设,包括未来科技城北师大附属第二小学、未来科技城北师大附属第二中学、沙河大学城高中部;推进昌平东区清华[微博]附中前期手续办理工作。积极为已开学的9所引进名校争取支持资金6371万元。二是加大名校名园培育力度,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推进21个新建改扩建项目,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以特色办学为突破口,增强学校办学特色、办学水平,力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就近上好学。三是探索以名校为引领的发展新联盟,既要使引进的名校引得进、站得稳、发展好,又要使本土的学校借力名校资源、提升办学理念、提高办学质量。同时,借力市、区级媒体及教育系统宣传平台,加强对优质学校、特色办学经验的宣传报道,对内凝聚力量、对外树立良好形象。

  【大兴区】

  深入推进“点、线、圈”教育新地图实施。

  学习先进区县经验,加强教育协作区的机制建设,明确协作区相关学校工作职责,完善八个教育协作区“共建、共享、共研、共学、共评”工作机制。实行“两委一室”班子成员联系协作区制度,研究制定各科室、部门共同参与的协作区工作评价办法。加强学段衔接研究,以八个教育协作区为主要对象,以课程为主要载体,以一贯制学校建设、对口直升入学方式、师生互相走进课堂等多种形式的衔接为研究内容,建立幼小、小初、初高衔接工作机制,加强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促进学段融通。

  义务教育坚持优质与均衡协调发展。

  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盘活“存量”。确保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竣工投入使用;推进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中学、北京育才学校大兴分校建设与师资、招生调研等前期准备。结合首都新机场建设,科学规划机场辐射区内学校布局,做好学校搬迁、学生分流等工作。推进中小学干部、教师城乡交流,促进师资均衡配置。完善并坚持义务教育“划片入学、电脑派位、对口直升”为主的免试、就近入学方式。研究推广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对口直升结对学校等模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完成《大兴区教育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4-2020)》的编制。推进、实施基本建设工程,推进大兴一中等9项工程前期手续办理,开工建设大兴一小等5项工程,继续实施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中学等4项续建工程,完成三合庄学校等3项工程建设,推进15个小区教育配套工程方案审批及工程进展。加强与代建单位、开发商的沟通、协调,加快代建项目及小区配套项目的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对27所中学、37所小学、2所无学生单位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改善办学条件。

  【平谷区】

  一是与北京市教科院合作,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依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资源优势,锤炼和锻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强的教科研队伍;培养和打造北京市知名、区域一流、特色鲜明的区域品牌学校,推进平谷基础教育高水平发展。合作内容包括共同建立教研基地;共同开展科研、人才培养和交流工作;在平谷区金海湖镇建立“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平谷实验学校”;在平谷区第三中学和平谷区第一小学试点建设“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项目实验学校”。使实验学校逐步成为北京市知名、区域一流、特色鲜明的学校。并通过合作教研等形式提高全区教研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是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微博]合作,提高英语教师学科教学水平。

  为进一步落实北京市教工委、市教委探索教育改革、向基础教育倾斜重要举措——支持高校办附小、附中政策,提高平谷区英语学科教育水平和英语教师专业能力,满足平谷区广大学子对优秀教育资源的需求,打造以英语为特色的区域品牌学校。合作内容包括英语教师口语能力培训;英语教师学历培训;英语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培训;英语教师脱产培训;部分学校英语课程服务。

  三是完成北京师大附中平谷第二分校和北京一师附小平谷分校建设,并将于2015年9月份正式开学。

  【怀柔区】

  合理调整布局,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加快布局调整,优化平原镇乡教育资源配置。2015年初具备开工条件的两河小学建成后将设立18个教学班,拟增学位620个;杨宋中学改扩建项目具备2015年暑期开工条件,增加30个班,拟增学位1200个;庙城学校改扩建项目增加初中9个班,小学部36个班,拟增学位1800个;实验二小怀柔分校建设项目审批手续正在有序推进,计划于2015年内开工,2016年投入使用后将设立30个班,增加学位1200个。二是通过实施学校改扩建项目,进一步满足城区学位需求。其中怀柔三小计划新增2个班,拟增80个学位;实验小学新增18个班,拟增720个学位;怀柔镇中心小学新增4个班,拟增160个学位;五中新增6个班,拟增200个学位。

  推动学区制建设,促进全区共同发展。

  进一步加大对学区制建设的探索,及时总结经验,促进全区各学校共同发展。落实学区校长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教学管理中心、德育管理中心、资源管理中心建设,全面优化整合学区制建设的相关政策与运行机制,强化对学区工作的监督与检查,提高学区制建设实效。各学区在学校文化建设、主题教育活动、校本课程建设、社会实践和学科实践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合作,为学生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全面整合学区校师资力量,推进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的“帮教结对”活动,开展校际间公开课、研究课交流研讨,学科教法研讨等活动,探索“学区大备课组”统一备课机制。丰富学区制建设内容:打造学区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实现教师网上交流、资源共享信息化;着力做好教师在学区内的有效流动和优秀教师共享机制的建立健全工作。

  深化合作办学,提高优质资源利用率。

  近年来,怀柔区教委不断加强与与西城区教委、海淀区教委和东城区教委的沟通合作,积极引进高端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质量快速提升。截至目前,全区52所中小学、幼儿园全部“牵手”优质校,干部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活动日渐频繁,城乡牵手合作的成效逐渐显现,其中9所学校已正式挂牌成为市级名校分校或集团成员校。

  怀柔区教委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合作办学的意见》,切实提高合作办学实效性。一是依托合作办学优势,实行干部挂职、校长互访制度、教师交流制度,积极开展联合教研活动,提高干部管理能力和教师教学教研水平。二是充分利用优质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发挥合作办学实效,丰富学生活动体验、视野。三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求学校将合作办学纳入整体计划,与合作校资源共享,建立合作办学质量分析档案、备忘录,确保合作办学稳定、可持续发展。四是加强网络资源平台建设,分享名校课堂教学资源和教研成果,增加优质资源的利用率,扩大优质资源辐射面。

  【密云县】

  扩充优质资源“增量”:加强城乡一体化学校、友好合作校建设,带动基础教育整体发展;推进名校办分校项目、加入名校教育集团项目,拓宽办学视野,提升管理水平;充分利用高校资源,继续与首师大、北京教育学院合作实施“学校发展提升工程”、“校本培训基地校建设工程”等项目;有效发挥吴正宪儿童数学教育思想推广研究基地、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小学名师工作站的作用,密切与海淀等教育发达地区的整体合作, 共享优质资源。

  盘活优质资源“存量”:积极开展联片教研活动、分片举办校长论坛,共享先进经验;完善城乡联办校合作机制,探索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推进特色联盟校建设,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延庆县】

  继续深化“一三五四”学区制管理。延庆县积极探索构建由城区优质中小学、幼儿园牵头,川山区中小学、幼儿园共同参与的横向教育联盟,形成全县“一•三•五•四”学区制管理格局(高中组建一个教育集团,初中建成三个学区,小学建成五个学区、幼儿园建成四个学区)。目前,正在研究制定《高中教育集团章程》和《进一步深化学区制管理实施方案》,在2015年将继续深化学区化管理,提高办学质量。

  继续深化城乡手拉手与一体化建设工作。目前,延庆所有中小学校都实现了对外和对内的“手拉手”。2015年,延庆县教委要求县城学校、幼儿园至少和市区一所名校名园牵手,川山区学校、幼儿园至少和一所市区优质学校或幼儿园牵手。目前,延庆县有永宁学校、十一学校和第二小学三所学校纳入城乡一体化建设中,2015年,延庆县教委将从深度上继续推进城乡学校一体化建设力度。 

  扎实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去年,延庆县教委实施了3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一是继续购买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教育服务,二是购买北京市海淀区仁才培训中心教育服务,三是购买北京市昌汇美术培训中心教育服务。2015年,县教委将继续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进一步拓宽合作对象、拓展培训学科、扩大受益范围,提高合作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文章关键词: 北京中小学入学政策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