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地处通州区“首都城市副中心”核心区。2005年6月,随着北京市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扩展,政府启动实施了“名校办分校”工作,通州区与北京二中合作办学,我校于2006年8月31日落成并开学。现有教学班29个,学生814名, 教职工182人,其中初中教学班11个,学生256名,教师46名,一级、高级教师19人,校、区级骨干教师6人;有专业教室29间,图书馆300平方米,有藏书30083册,艺体楼总面积2953平方米,其中篮球馆996平方米。学校总占地面积79373平方米,未来将达到48—54个教学班,学生约2300人的发展规模。我校的发展历程分为两个阶段,建校之初至2012年底为“名校办分校”阶段,2012年底开始为“城乡新区一体化学校”阶段。
二、校园文化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一切为了学生未来发展”的办学理念,依托本校、博采众长,超常发展。以师生得到尊重、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为办学目标,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通州区中小学[微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创建工作,有力的推进了学校“以课程拓展、课堂落实、课题推进,成就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学生”特色建设工作;促进以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学生培养目标的达成。
(1)学校的办学理念
学校办学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教育的对象,是国家的未来,教育的责任就是培养学生成人、成才,将来回报社会、推动社会发展。因此,学校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学生的一生负责,为学生的未来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校教育,使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成为自信、阳光、快乐、健康、向上的优秀人才。
(2)校训、校风、校歌
校训 : 团结(良好的秩序和谐的人际关系)
进取(不畏困苦、勇于挑战的精神)
求是(脚踏实地遵循规律的科学态度)
创新(探索教育规律,开拓前进的目标)
校风: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
校歌:“运河之滨,渌水荡漾,北京二中分校,校园青青。神圣的讲台,闪烁智慧的光芒,莘莘学子,五个学会精彩人生,在这里,我们用知识放飞自己的理想,在这里 我们把文化经典传扬……”校歌出自师生之手,充分展现了师生的美好愿景。
(3)学校发展目标
学校发展目标为:创建百姓认可的好学校,实现学校优质、特色发展。即以规范管理为基础,以优秀师资队伍为支柱,以优质而有特色的教育为方法,以师生得到尊重、潜能得以充分发展为目标的成熟型学校。
(4)学校培养目标
学校培养目标为:学生自信、阳光、快乐、健康、向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强化“城乡一体”,特色发展
2012年底,我校成为北京市首批、通州区唯一一所“城乡新区一体化”学校。在市、区政府、教委以及北京二中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各项工作得到良性、健康、迅速而有特色的发展。
1. 多元设课,满足需求
我校依据国家课程计划,构建满足学生需求的学校课程体系,以“学涯规划”教育为主导,以“友善用脑”为教学突破点,以国家课程为基础,深化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加大校本课程研发力度,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初步形成了体育、艺术、动漫、英语等特色课程;设置了丰富的选修课程,使课程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1)国家课程建设
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积极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结合学生“学涯规划”,尽可能多的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满足学生需求和中考[微博]改革的要求。
(2)校本课程建设
以“学涯规划”教育为主导,构建学科拓展+潜能激发+学涯规划课程体系。
①
科拓展类课程。开设了包括汉字文化、生活中的数学、英语歌曲与故事、化学与社会、生物学与健康等课程,开拓了学生学科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②
潜能激发类课程。开设了形体、动漫、天文、美术、剪纸、体育、学生社团活动等课程。这些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个性风采,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策划,学会组织,多方面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③
学涯规划类课程。包括学涯规划教育、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课程。引领学生贴近实际走进社区、企业、军营、大学和科研院所;通过劳动、参观、调研,学会了关注、观察、分析社会的发展,也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意识。
2.构建友善高效的课堂
课堂是落实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主渠道,高效课堂的建设一直是我校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学校出台了《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教学设计书写规范》等一系列评价制度和方案;并通过“校级骨干教师评选”、“课堂教学评优”、“评教评学”等活动,不断引导教师关注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积极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不足,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校是首都市民学习品牌“友善用脑”首批实践基地,以“友善用脑”课题引领高效课堂建设。通过学习培训和研究实践,教师“三观”发生了变革:学生观转变为“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教学观转变为“如果孩子不能适应我的教学方法,就让我教会他用他的方法学会学习”;教育观转变为“尊重、平等、友善”。在促进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同时,也带来了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课堂上注重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及思维品质的提升,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知识建构能力进一步发展,从而终生受益。
3.以课题推进反思实践
教科研工作是推动课程建设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化教学改革的强大动力。为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学校制定了《教科研工作管理办法》,在人、财、物、力各方面大力支持。“十二五”期间已经申报并批准课题共9项,包括3项市级课题,6项区课题,且全部为学校独立承担课题。课题来自于教育教学一线,涉及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研究的过程又进一步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相关理论、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在“发现问题——反思问题——整改实践——进一步反思”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三、收获与展望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二中分校的办学实践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学校连续4年被区教委评为初三毕业班工作优秀校,连续5年绩效考核被评为一类校,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优秀课题试验校、德育科研先进校、北京市“十二五课题”重点实验校,通州区高中特色项目学校、德育科研优秀学校、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先进校、艺术教育优秀学校、“阳光体育”竞赛优秀学校、羽毛球项目传统学校等,培养各级骨干教师35人。“鲲鹏展翅正此时”,未来的二中分校将乘着首都教育改革的东风,在现代化学校建设的天地里,不懈进取,努力创新,成为百姓认可的好学校!
文章关键词: 教育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