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学校:做品质教育

2015年04月23日14:00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学校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学校

  三月是酒仙桥一中的主题阅读月,教学楼上张贴着鼓励学生阅读的红色标语,春暖花开的校园里弥漫着浓厚的阅读氛围。今年初一年级的阅读主题是“狼性文化”,语文备课组长的赵军霞老师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说起今年活动与往年最大的不同之处,赵老师提到了朝阳区教研中心教研员们的参与。“年年都有的活动,现在在教研员的指导下,明显感觉提升了活动的层次,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酒仙桥一中是朝阳区一所办学规模较大的初中校,现有31各班级,近1000名学生。2014年9月1日,正式更名为“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学校”。更名意味着酒一中成为了教研中心的一部分,把这所朝阳区最大的初中校建设好提上了教研中心的工作日程。如今,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平稳过渡后,在校长牛辉刚看来,“虽然全体老师都觉得工作强度明显增大,但是有了教研员的手把手指导,学校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非常明显。”他非常有信心,两年后,学校能涌现出一批骨干教师。

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学校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学校

  一、我们捡到宝了

  “在去年9月1日的更名大会上,我就讲,教研员在我们老师的心中就是神,因为他们是老师的老师,这回我们和教研中心合作,他们派教研员到学校来,这就是神仙下凡了!”牛辉刚这番话听起来有些夸张,但是却道出了老师们的心声。

  更名后,教研中心和附属学校的领导持续交流沟通,迅速做到了“三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教研中心多次组织中心领导、中层领导、教研员进行学习沟通,使大家认识到建设附属学校不仅是落实市区教委相关意见要求,扩大全区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的要求,更可以探索教研中心支撑学校发展的新模式,砺练教研员队伍,是教研员、教研中心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契机。学校规划到位。思想认识统一后,教研中心与学校多次召开理事会,共同研究三年的发展规划,确立了学校的育人目标:培养“阳光•智慧”少年,打造“阳光•智慧”课堂,把学校建设为“学科教研示范基地”“课堂教学示范基地”,成为具有示范作用的高品质区域名校。组织管理到位。成立了以教委付琳副主任、教研中心杨碧君主任为理事长的理事会。杨碧君主任负责全面工作,书记作为中心主管附属学校领导,负责直接领导工作。初中教研室副主任兼附属学校副校长,负责联络教研中心与附属学校的各项事宜,每周在学校坐班一天。初中教研室语文、数学、英语各一位教研员到学校工作,具体指导学科教学工作与学科建设,全天在校坐班。全科教研员则每两周来学校一次。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立足于“三个推动”建设附属学校的工作思路。整体推动:从课堂教学、学科建设、教师发展、课程体系、课题研究、信息建设全方位推动学校工作。机制推动:关注管理、关注教研组建设、关注制度建设。学术推动:发挥学术与专业优势,研究引领指导。紧密依托教科院“学生学习方式系统变革研究”、北师大 “课程资源研发与课程建设”、“教育国际化”等项目研究,将区域优质研究资源和高校最新研究成果导入附属学校,带动学校课程、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据统计,上一个学期,教研员们进校指导工作的次数达到200多次,指导老师开设区级研究课的次数达到10多节,学校教师参与全区各类活动共95人次,这跟以往相比,简直是飞跃式提升。

  教研员对学校骨干教师进行“手把手式”辅导。他们参加各学科老师的集体备课,指导大家精心设计每堂课。他们走进教室听课,听完课再悉心帮助老师改进授课方式,提高课堂效率。他们在学校跟老师同一间办公室,一起在食堂就餐。当有人问他们,在学校办公有什么感觉时,王瑞芳教研员这样回答:“我在我们的附中挺好的!”

  王瑞芳老师是语文教研员。她就和初一语文组的老师们在一个办公室。不光指导备课,听课,王老师还亲自给老师们上示范课。朝夕相处使老师们与教研员之间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酒仙桥一中的老师本来底子就不错,又很自信,大家交流起来很顺畅。我们平时就像姐妹一样,除了教学,我们还常谈一些生活中的私密话题。”王老师这样说。

  几个月来,教研中心与附属学校积极探索融合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优化保障机制,实现了学校内涵发展、双方互融共促的新局面。学校整体研究、学习的氛围愈渐浓郁,教师主动学习、重视研究、自我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教师教学观念不断更新,课程意识明显提升,更加重视对学科本质化的理解,进一步关注学科育德,注重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课堂教学发生明显变化。打造“阳光智慧”课堂,围绕“阳光”突显探究与合作,围绕“智慧”突显学科核心能力,以发现学习为主要方式,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方法,聚焦学科素养和课程育人。课堂氛围和谐,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效果良好。学校课程体系已初具雏形。围绕“阳光智慧”,建立了“人文与社会”、“科学与创新”、“艺术与审美”、“生活与健康”四大领域课程体系。学校美誉度提升。家长[微博]、社会对学校认可度显著提升,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与期待。

  “在考虑如何让我们学校快速发展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我们最需要的不是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也不是多大的校园,而是人才,是优秀的教师资源。教委让我们跟教研中心合作的时候,我们简直乐开花了,这是要什么给什么,我们捡到宝了!”牛辉刚说的是心里话。眼看着学校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在稳步提高,牛辉刚心里有个大的“预谋”——两年后,学校那批骨干教师里说不定真能出几位特级教师。

  二、我们累并快乐着

  初一英语组的常青老师从教40多年了,他在酒仙桥一中奉献了自己的大半辈子。马上就要退休的常老师最近突然羡慕起学校的年轻老师。“学校更名后,我们的教学工作节奏明显加快,大家都是累并快乐着。尤其是年轻老师,真是碰上了好机会。”在他眼里,现在学校对老师的培训多了,报告多了,外出学习的机会也多了,老师们必须不断加快自己工作的效率才能跟得上学校发展的步伐。

  赵军霞老师是初一语文组的备课组长,她负责的初一语文备课组一直致力于在学校打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今年,在王瑞芳教研员的帮助下,她设计了三月“狼性文化”的主题阅读季活动,从《狼图腾》、《重返狼群》两本书出发,引导学生结合社会讨论,自编自导舞台剧,形成自己对“狼性文化”的认识。她精心构思每个月的读书主题,把读书活动做成了语文课堂的活力外延。作为学校的骨干教师,赵军霞坦言,当身边有了一位教研员的鞭策和鼓励,她觉得每天时间都不够用,她觉得有那么多事情要做。要参加培训,要外出听课学习,要上公开课,甚至以前她想都不敢想的全区出试卷工作,她也可以参加了。赵军霞老师说的坦诚:“教研员给我们带来了最新的理念,也带领我们走出一方校园,走进了全区,乃至全国,打开了我们的视野,只要自己努力,在这样的机会下,我相信每位老师都能提高。”

  三、理念一致开启双赢模式

  “我们两家都想做事,理念一致,所以,迅速进入了双赢模式。”牛辉刚这样评价两家的合作。“学校在得到教研中心诸多扶持的另一面,学校也是教研中心的试验田。”牛辉刚把“试验田”科学的解释为两个基地:一是课堂教学示范基地,一是教研示范基地。这两个基地就像“星光大道”一样,“星光大道”可以将草根变成明星,而这两个基地的建设可以推动普通老师成长为名师。

  教研中心还为学校带来了诸多拓展性资源,许多教研中心主导的教科研外延项目也可以先落地学校,经过试验后,再推向全区。比如,学校与农业博物馆的课外实践项目,与北京师范大学[微博]的校园开发项目、校园足球的试点等等,教研中心附属学校在与教研中心紧密的双赢合作中正迎来更新更快的发展。

文章关键词: 学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