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按照通州区教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紧抓住通州区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契机,以“内涵发展,广育群才”为办学理念,坚持走“制度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人本管理之路,逐步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和服务水平,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一、 学校基本情况
北京市育才学校通州分校坐落于通州区南部新城规划区,是一所隶属通州区教委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作为“北京市名校办分校”工程,市区两级政府建筑总投资1.6亿元,2007年9月2日落成并投入使用。学校占地76578平方米,生均30.01平方米;建筑面积44848平方米,生均17.57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18460平方米,生均7.23平方米;体育运动场地面积29680平方米,生均11.63平方米;学校专业教室32个,教学仪器设备共投入2233.9万元,中学生均9403.75元,小学生均8548.87元;现有图书70835册,生均27.76册;计算机808台(师106台,生702台),中学每5人一台,小学每4人一台,教育教学设施完备。
学校现有教职工228人,其中,专任教师188人,中学64人,小学124人,取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中小学分别为30人、37人,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中小学分别为64人、124人,各级骨干教师37人,其中市级1人,区级14人,校级22人。中小学师生比分别为1/9.5、1/15.7。
二、自评工作
我校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评工作,认真组织学习国家和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文件,深刻领会精神,确立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确定工作时间表,制定安排实施步骤,确保工作逐步推进。工作中,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各项准备落实情况,认真做好自评报告撰写、宣传展示和和档案材料整理等工作。2012年10月,我校代表通州区迎接了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督导验收,并顺利通过。2012年,通州区中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我校等四所学校的实施方案在大会上做了汇报,得到市级专家充分肯定。随后,在区教委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依据方案,逐项落实,成效显著。
三、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
(一)克服困难,确保入学机会均等。
1.严格落实相关入学政策,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近年来随着外地人口迅速增长,解决其子女入学问题愈发严峻。为确保学生入学机会均等,在通州区教委、梨园镇政府统筹协调,大力支持下,学校投入大量资金,不断增加硬件设施,增加学位,引进新教师,确保了片区内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学校现有66个教学班,中学18个班,小学48个班。学生总人数2552,中学611人,小学1941人,借读生总计1464人,占学生总数的57.4%。2014年9月,小学一年级招收新生447人,非京籍学生276人,占总数的61.7%;,初中一年级233人,非京籍学生115人,占49.4%。,促进了入学机会均衡。
2.实施“义务教育关爱工程”,保障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权利。
学校现有7名随班就读学生,我们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依据《通州区随班就读管理办法》,学校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建立随班就读教研组,精心安排工作责任心强,有耐心的教师担负“随班就读”工作。2013年,蔡旭老师捧得通州区“启慧杯”。
(二)落实责任,保障办学条件达到标准
1. 根据通州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制度和措施,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合理分工,密切合作,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做到财产、财务的规范管理。
2.根据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我校在市区两级政府及教委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至2014,共投入资金近2233.9万元,对教学和实验设备、体育设施等进行采购装备;其中,2014年市政府投入2005.82万元,顺利完成了城乡一体化建设工程;同年,市区两级政府拨款4187.85万元完成校舍修缮工程,使我校达到了《北京市办学条件标准》和小学规范化建设要求,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搭建了一个现代化的教育平台,逐步完成《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总部署,为通州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打造特色,创建人民满意优质学校
几年来,随着北京市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和初中校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结合北京市育才学校的特殊文化背景,以及学校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经过不断提炼,我校逐步形成了“博物教育”办学特色。(博物:通晓众物。“博物”一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它的意思是能辨识多种事物,到了《尚书》则称博识多闻的人为“博物君子”。“博物教育”,即以规范的管理为基础,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构建课程体系、开展主题活动、创设校园环境“三位一体”育人平台为支撑,把学生培养成博爱厚德、博学笃行、博艺尚美的现代少年的教育。)
1.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浓厚育人氛围
(1)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构建师生幸福家园
学校坚持“崇德立教,博物育人”的办学思想,以“目标管理理论”和“行为激励理论”为指导,坚持走“制度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人本管理”之路,围绕内涵发展主题,通过专家指导、班子研究、教代会研讨等方式,构建办学体系(包含理念体系、行为体系和形象体系)。具体来说,理念体系包括发展愿景(通州名校);办学理念(内涵发展,广育群才);办学目标(理念先进、硬件一流、队伍精干、氛围和谐、环境优美、活力健康、全面育人、质量优良、办有特色、人民满意学校);育人目标(博爱厚德、博学笃行、博艺尚美);核心价值观(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教师科学幸福工作,学校和谐内涵发展);行动纲领(提升自身实力、共享教育幸福);理想信念(船的动力在帆桨,人的力量在理想);思维方式(人人都有进步的潜力,事事都有改进的余地,不为不足找理由,只为提高想办法);行为准则(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管理思路(精神引领、制度保障、人文关怀、重点突破、全面提升);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办学特色(博物教育)等。行为体系包括管理、德育、教学、课程等。形象体系包括视觉系统(校园环境)和听觉系统(铃声和音乐)等;鲜明的价值导向,有效发挥了引领、净化、调节、凝聚、激励作用。
(2)创设良好育人环境,凸显学校文化特色
依据《北京市办学条件标准》,不断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凸显“传承育才红色文化,培育现代博物少年”建设主题。
“传承育才红色文化”主题,以徐特立雕像、红色文化浮雕、育才校史展廊、伟人题词等形式体现,让学生了解校史,发扬老一辈育才人爱国爱民、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勤学实干等优良传统,激发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感,将“厚德、乐学、求实、创优”的校训精神寓于红色文化之中。
“培育现代博物少年”主题,以楼层文化来体现。分别以“博爱厚德”、“博学笃行”、“博艺尚美”为主要内容。
2.加强两支队伍建设,打造博物之师
近年来,由于学校规模迅速扩大,新招应届大学毕业生45人,在职教师33人。学校通过组织专家讲座、参观学习、读书交流、师德讲座、拓展训练、师徒结对,校本培训等各种形式,引领教师相互学习,相互沟通,共同合作,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1)依托名校优质资源
加强与北京育才学校的合作办学,借助名校名师资源,每学期安排干部、教师和学生交流学习活动。交流活动主要有:两校干部交流研讨会,本校干部深入分校教师招聘考核,两校教师师徒结对,双周教师互相听评课等。此外对本校举办的专家辅导、学生科技节、艺术节、社会实践等大型活动,我校都积极组织部分师生参观学习。
(2)注重干部培训实践
——高端培训,提升素质。两年来,借助市、区搭建的平台,学校干部先后赴英国、广东华南师大、南京师大、上海华东师大[微博]、杭州师大等地学习培训,在专家的高端引领下,提高了干部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指导能力,提升了干部的综合素质。
——学校严格执行《干部工作和学习制度》,利用行政会定期组织干部学习交流。
——学校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牵头人负责制、年级承包制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干部潜质,使干部在实践工作中不断锻炼成长。
——学校坚持民主评议干部。每学期对干部进行民主评议,以此鞭策干部,促进干部的快速成长。近年来,学校领导民主测评成绩优良率均达98%以上。
学校干训工作务本求实,效果显著,被授予“通州区十二五教育干部培训基地”称号。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每学期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按章节分组学习,研讨交流心得。
——每学期期末召开一次“教育教学经验一例谈”座谈会。
——每学期组织一次教研组、备课组“组长论坛”,提升教师研究、指导能力。
——围绕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每学年聘请专家开展各种主题培训、选派教师参加外出培训等,拓宽教师视野。
——每学期开展教师基本功竞赛,岗位练兵;开展“新苗杯”或“硕果杯”校级评优课活动;举办青年教师培训班;开展骨干教师“风采展示”活动;开展班级“人本化”管理经验交流。
3. 改进教育教学行为,深化落实教育综合改革工作
近年来,北京市教委出台一系列关于中高考[微博]改革、招生考试、部分学科改进意见、学籍管理、中小学生课外活动等改革措施,我校干部教师加强学习研讨,扎实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从课程设置、学生在校学习活动时间、作业布置、作业量、教辅材料征订、考试检测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严格贯彻上级部门出台的减负规定 ,要求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开展教育教学,重视课标学习,加强常态课教学,进行零起点教学,不赶进度,不增难度。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国家课程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依托国学实验校,用好通州区配发的国学教材,开展经典诵读;开发《育才伴我成长》、《大名人 小故事》等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 编辑整理《古诗配画》手册,引导学生收集楹联,阅读古今名著。 组建植物栽培、航模、单片机、木梁承重、无线电、机器人制作等社团,开展实验研究活动。
改变传统作业方式,鼓励个性化作业,尝试布置差异性、趣味性、实践性、研究性作业。
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向“宽”和“活”的方向发展,适应考试内容和方式的变革。通过推进“博物教育”,拓宽知识的广度。
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词是资源开放和学科链接。学校加强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语文、美术、历史、生物、劳技、数学等学科课堂教学走出课堂,走进韩美林艺术馆、植物园、博物馆、图书馆、瓷画苑,走进自然,让学生学习鲜活的知识技能。
在初一开设《科技与试验》校本课程,由物理、化学、生物教师共同上课。
顺应考试科目、分值和内容的调整,关注重点学科,加强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以及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开设国学课程,举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英语学科每周设专门时间练习听力,组织学生英语互助小组、圣诞节演情景剧、收看英文电影等。
4.构建博物教育课程体系,培养现代博物少年
课程是实现学校办学理念,推进学校特色建设的载体和手段。我校在严格执行和有效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本校实际,努力构建由国家、地方、校本组成“博物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优化了学校的课程文化,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了学校的教育品质。
目前,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共三类三十多门:博爱厚德类的包括育才伴我成长、国学等课程;博学笃行类包括航模制作、生活与地理、种植等课程;博艺尚美类包括儿童线描画、国画、艺术点亮生活等课程。
围绕“博物教育”,学校每年都要开展体育、艺术、科技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如:我们组织学生走进北京科技馆——感受魅力科学,走进生存岛——进行拓展训练,走进北京国际图书城,开展“体验印刷术”、“穿越时空的旅行”、“少儿读物精品推介会”等实践活动。
学校建有“育才书画苑”,美术教师发挥自身优势,开设校本课程,课程内容设置有儿童画、书法、趣味水墨、素描练习、色彩创作、版画体验、综合材料手工制作等。目前,书画苑共展出了师生作品五百余幅,其中包括儿童画、国画、素描、水粉、版画、油画等作品。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300余名同学在美术上获得区级以上奖励,其中徐佳琪同学的国画作品获国家级金奖;杨春雨同学的国画作品参加了中韩、中泰国际交流,并荣获金奖;杨麒麟、张泽润、付田震等二十余名同学的作品获北京市一等奖。
5.科研引领,打造博物教育魅力课堂
(1)学校推行集体备课制度,建立集体备课手册,坚持教师个人研究和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模式,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备课质量。
(2)围绕“学生主体参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班本一体,学困生学习预警策略的研究”等市区级课题,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3)探索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实效。即激趣展标、自学质疑、合作解疑、梳理归纳、达标测评。
我校集体备课的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学模式的推进,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6.探索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小学借助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中学借助综合评价电子平台,利用“教育教学清单”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奖励(班主任、学科教师、学生制定目标 ,每月分小组评价,自评、互评相结合)。我校通州区综合素质评价基地校,市里做典型发言。下一步设想以北京市的综合素质评价为基础,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多元活泼发展。
四、取得的成绩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近年来,学校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春风中一路前行,各级领导评价高、老百姓口碑好。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科研优秀实验校”、“全国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先进单位”、“北京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校”、“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校”、“北京市模范职工之家”、“通州区师德建设先进单位”、“通州区初三毕业班工作先进校”、“通州区小学办学特色优秀校”、“通州区创建学习型学校先进单位”、“通州区廉洁教育示范单位”、“通州区教育系统‘十二五’干训基地”、“通州区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优秀校”等荣誉。学校干部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优良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初见端倪的办学特色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当地百姓的广泛称赞。家长[微博]自发向学校赠送锦旗,上书:“厚德育人,真爱无痕”、“放心的教师,满意的学校”。
今后我们将沿着“常规工作讲规范,重点工作创业绩,特色工作出亮点”的工作思路,不断开拓奋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家长满意的优质学校,孩子成长的幸福乐园,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文章关键词: 教育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