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保教育部原副部长

王本忠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

刘林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督学、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

邢晖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周满生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余有根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

陆云泉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校长

郑艳秋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常务副校长

陈志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李小萌著名主持人、亲子教育专家

马学雷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

樊登樊登读书APP首席内容官

黄瑞华海淀外国语教育集团执行总裁、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校长

卢振虎北京市新府学外国语学校创始人

储殷数字经济智库副院长

史军中国植物学会科学传播工作委员会成员

李梁微博泛生活运营部总经理

徐涛微博十大影响力教育大V、考研名师

雷蕾新浪教育主编

陆寓丰微博十大人气教育大V、考研名师

陈振华微博教育运营总监

张捷海淀著名家长、美育观察员

卢璟教资名师

张爱志橙啦教育创始人、华夏桃李董事长

李小萌著名主持人、亲子教育专家

观点一:给到孩子真正的爱、包容,观察他、体谅他,找到他的优势和天赋所在,然后珍视他。

观点二:教育是人和人之间有温度的互动。元宇宙不可能成为主体,替代教育的模式和场景。

观点三:我们不仅要倡导孩子独立,也要倡导老年人独立。

樊登樊登读书APP首席内容官

观点一:孩子成长需要的是内在的力量,就是爱、价值感和终身成长的心态。

观点二:真正的学习不是来自于别人教给你什么,真正的学习来自于你自己的钻研和偶遇。

观点三:别把学习和痛苦挂钩,学习就是生活本身,就是很有乐趣的一件事。

陈志文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观点一:家教是三观、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些首先是家长负责,不应该完全指望学校。

观点二:普通家庭的孩子,想追求一种安全和体面,选择体制内就是性价比最好的选择之一。

观点三:老年阶段的人越来越多,对他们来讲,学习本身就是生活方式之一。

李梁微博泛生活运营部总经理

邢晖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郑艳秋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常务副校长

张爱志橙啦教育创始人 华夏桃李董事长

李梁邢晖郑艳秋张爱志

邢晖: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了吗

当职业教育是我们家自己孩子的教育的时候,职业教育的春天就来了。

职教奋斗了100年,站起来了,能够跟普通教育平起平坐了。但是这条腿比较短,整体还比较瘦弱。

供给的适应性是对于职业教育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主要是专业的设置和调整,以及课程的安排。

郑艳秋:职业教育让人人出彩

好的教育要培养出活泼的人,培养出有生命力、有创造力、有精气神,为社会能够创造价值的人。

我们需要赋予五种力量和能力。第一自信心,第二价值观,第三学习力,第四行动力,第五幸福力。

很多人在18岁的时候迷茫不知道选什么专业,22岁本科毕业纠结考研还是工作。而职校很多毕业生已经在奋斗道路上驰骋多年。

张爱志:职业教育的未来会影响家庭幸福感

职业教育未来应该是低龄化,不应该等到20多岁、等到就业之后才会有职业教育。

四个词:用户、培训、认证、就业,能把这四个词打通的话,职业培训我觉得是一个商业的好的闭环。

很多IT的学生不好找工作,很多经管的学了4年下来没什么用,还有金融专业的都找不到对应的工作。我觉得这里面是有脱轨的。

2021年,被称为"双减"元年,"双减"也直接推动了教育行业大转折。主题为《"双减"元年 一 份来自教育行业的年终总结》的论坛力邀5位嘉宾,共谈巨变的教育行业和不平凡的2021。

雷蕾新浪教育主编(论坛主持人) 刘林国家督学、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 陆云泉国家督学、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校长 储殷数字经济智库副院长 张捷 海淀著名家长、美育观察员、《拼娃》一书作者 史军中国物学会科学传播工作委员会成员

  • 雷蕾
  • 刘林
  • 陆云泉
  • 储殷
  • 张捷
  • 史军

"双减"落地,家长应该去坦然的接受,但是在这之后家长应该怎么做,是应该考虑的。

希望"双减"之后,减的是学生的负担,增的是孩子的能力。

如何真正意义上把"双减"落实,减负外能增什么,是学校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双减"要避免一种结果,就是老师家长化、家长老师化。

家长要学习对素质有增量的知识,给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不冲突,需要找到那个平衡的点。

a
  • 黄瑞华
  • 卢振虎
  • 苏媛
  • 张心一
  • 雷蕾

了解家长的需求,引导家长的需求,满足家长的需求,是我们做好教育的一个基础。

我认为家庭的教育需求,根本的需求不会变,根本的需求还是立德树人。

对于家长来讲,面对一系列的变化,一定要非常坚定,一旦家长的焦虑和犹豫影响了我们孩子的话,整个家庭就会非常的焦虑。

现在很多家长愿意参与到学校活动中来,他们认为学校是一个社区,愿意更多的贡献自己的力量,或者说是拥有更多的教育话语权,参与到我们的教育共建生态中。

不管环境和政策如何变,学校要跟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针对孩子的情况去做好教育教学。

  • 伍丹履
  • 刘迎慧
  • 郑玉清
  • 王宁
  • 王涛

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它的延续性,如何保持它的延续性,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的自身发展和融合。

我们的孩子必须要有非常坚实的中国文化的认同,不管是对他语言的学习,还是他留学归国后的长远发展,都非常有必要。

海外留学正在复苏,留学家庭越来越理性,留学诉求正在从留学成功转向成功留学

中西融合不是一个新名词,但是在新的历史时代下我们要有新的理解、新的运行和新的实践。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所学校也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当代社会要求学校个性化办学。

  • 车艳丽
  • 刘丽
  • 郑真
  • 牛一琳
  • 王实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是在接受两个教育:一个是如何谋生;另一个是如何生活。

教育的社会属性就是解决教育谁、为谁培养、怎么培养的问题。

从哲学角度看,育人包括两个核心任务,一个是事实,一个是价值。

我们只有击中孩子内心深处的那一个点,让他自发的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应该是栋梁之才。

教育要以人为本,关注孩子个性化发展,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起来。

教育盛典精彩花絮

2020年中国教育盛典

2019年中国教育盛典

2018年中国教育盛典

2017年中国教育盛典

2016年中国教育盛典

2015年中国教育盛典

2014年中国教育盛典

2020年中国教育盛典

2019年中国教育盛典

2018年中国教育盛典

2017年中国教育盛典

2016年中国教育盛典

2015年中国教育盛典

2014年中国教育盛典

主办:

指导单位:

协办:

国际教育峰会联合主办:

新浪中国教育盛典 | 官方微博 @新浪教育盛典 | 官方微信 sinaedu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