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社会活动是备战“洋高考”重要一环

2013年07月05日10:19  南方日报    

  与黄虹类似,小学五年级就到过耶鲁大学参加夏令营的林霖,从那时起就暗下决心:读耶鲁。林霖不到13岁就在星海音乐厅开钢琴独奏会,画技也精湛,但数理化不大好,他认为自己在国内难以找到喜欢的学校。恰好,他喜欢的建筑设计和电影编导都是耶鲁的王牌专业,“虽然太难了,但一定要试一试”。

  非应试

  书面成绩只是美国高校尤其是常青藤联盟学校录取学生的一个参考量,每个要出国升读本科的孩子备战学到的第一条“信条”就是:你不能是个书呆子

  根据2012年美国《门户开放报告》,2012年在美读本科的新注册留学[微博]生为90903人,增长7.52%,比在读研[微博]究生新注册留学生的增长率还要高。

  在国内,尖子生希望到美国读本科的人数翻番。在广东省内,近三年的数据显示:华附高中本部(即非国际部)每届约500名学生,出国留学的均在30人以上;广东实验中学高中三年中出国留学的约占1/5;广雅中学平均每届有50—60名学生不参加国内高考[微博];在深圳,三年前有3200多人考入深圳中学、深圳实验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圳高级中学等四大名牌高中,但今年只有2600多人参加高考,不报名参考者几乎全选出国,其中多数报读美国高校。

  林霖坚持是“因为自己不擅长太大压力的学习,总喜欢问一些奇怪的问题”,所以选择逃离高考。“我不属于老师眼中的好学生,选择美国,是对那里教育的一种基本信任。”因为音乐、美术、体育表现突出,被破格录入华附AP课程的林霖第一次意识到什么是“自主学习”,“这里大多课程需要思维发散,高一就要基本学完普通高中三年的数理化,压力一点不小,胜在题目有趣。”尽管周五晚上得补习物理,周日早上补习化学,周日晚上补习数学,但他认为在这里刻苦是“为了自尊”,“面对有意思的学习还学不好,那只能怨自己”。

  就连在传统教育中素来成绩优秀的王雨琳也被第一个AP暑假作业吓了一跳:读3本经济学书籍、3本历史书。“不仅都是全英的,有2本还在700页以上。”王雨琳吐了吐舌头,“每章读完还得用英文写读书笔记。”

  据了解,要在华附AP课程取得较高GPA,平均每周花在学习的时间不少于70个小时;在普通高中备战出国的孩子,每天除了应付普通学业外,还得多花起码3个小时去读英语,接触美国人文。

  “招生的人会看高中成绩和SAT、托福[微博],最终是否录取还要参考社会活动,以及个人对自我和学校的认识。”这是每个要出国升读本科的孩子备战学到的第一条“信条”:你不能是个书呆子。

  华附国际部AP课程负责人告诉记者,申请美国高校必要的一环就是写文章,其中有一篇是你申请的所有学校都能看到的,题目是介绍你自己(Personal Statement)。除此之外,不少学校还会让你介绍一个自己喜欢并参与过的社会活动,以及你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选择这个专业之类的话题。

  因此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也成为“备战”的重要一项,无法作假。

  记者走访了几所名校,如华附、省实等,他们的社团和兴趣小组甚至比大学社团更为丰富,多达三四十个。

  “虽然很累,但累得很有成就感。”王雨琳是“GIVER志愿者”高一小组长,大多数周末都在广州市内的一些医院里转,“联系医院,让我们的同学为一些来就诊的病患做志愿服务指引”。林霖就跑去流浪猫狗收容所做义工,“谈不上成就感,就是觉得自己存在好像有价值”。

  与国际班有组织的不一样,更多像龙子瞻这样的学生就必须自己出外寻找“活动”。龙子瞻回到广州后选择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做英语助教,每周两节课,“有时还会给他们弹弹吉他,教他们唱英文儿歌”。

  闲的时候可以参加各种活动,忙的时候最高纪录两天赶三篇论文,平时就攻托福、SAT,对于目前的状态,龙子瞻很满意,只是对不参加高考有点遗憾,“那种命悬一线的感觉不知道有多激烈……”

  现实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去国外读大学,社会活动、个人介绍中的水分也越来越多,钱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即便这些都准备就绪,他们仍有可能被所申请的学校拒绝

  针无两头利。

  由于越来越多学生选择到国外读大学,除了一些中学实行国际化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精英留学互派交换外,各种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

  据了解,申请美国大学需要五大硬件资格:一是托福、SAT成绩;二是高中阶段各学期成绩;三是社会活动记录;四是学生个人介绍;五是推荐信。

  “虽然不用挤独木桥,但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完成这五项目标,压力决不比高考小。”陈磊在被哥大录取后仍然参加了高考,“和同学们一起备考的感觉其实很好,一群人目标一致且仅有一个,就是不能在这场考试中落败;但备战出国,就像渔夫捕鱼,要申请十多所学校,不同学校准备不同材料,也是相当艰辛。”

  记者观察,随着越来越多少年英才加入到这个行列,五个硬件的门槛也越推越高。五六年前申请学校只需要托福成绩,但近年考上110分的学生比比皆是,美国高校又要求提供SAT成绩,结果考满分的也大有人在,有条件的“国际班”就开设了AP课程,为申请增加筹码。

  此外,申请人一多,就连社会活动也出现“一窝蜂”的现象。“有的孤儿院、老人院呼啦啦地来一群学生,呆一天就走了。”广州启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一名队员说,这些准备出国的孩子参与许多志愿活动,但就像走过场。

  志愿活动多了后,学生们也得挖空心思推陈出新,比如原本只是学生活动参与者,但在材料上就呈现“核心组织者”;模拟联合国活动不再稀奇时,就开始参加含金量高的国际性辩论赛等。“偏离了原本美国高校希望录取那些能在社会上实实在在付出多年而累积对社会有一定认识的学生的本意。”华师附中教导处有关负责人感叹。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个人介绍中。“女生基本都会弹钢琴,男生会打篮球,完全罗列,毫无新意。”国内某知名培训机构总监陈小姐说,很多孩子不明白美国大学究竟是“什么口味”。

  除了五大项,钱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据了解,如果在美国读高中,由于美国公立高中不接收长期留学生,这些孩子就不得不读私立高中,每年大约需花20万—30万元人民币。即使不在美国读高中,单是参加托福(1500元人民币)、SAT(81美元)这两门考试都花费不菲。

  而在两门考试背后的是强化辅导班。以新东方为例,中学生参加托福辅导,少则两三万元,多则十几万元。“所以我们索性自己给学生培训。”华附国际部AP课程有关负责人介绍,该课程每周都会有2—3节主要针对托福、SAT的综合英语课,指导学生如何在这两门考试中发挥出色。

  “所有东西都拿到手了,最头痛的才开始。”陈磊说,组织材料、申请学校是关键中的关键。

  据介绍,美国大学的申请费是每所50—100美元,一个学生大约得申请10—15所,这就要花上1000多美元。即使是正规的留学中介顾问也会收取名校选校费,全美50名以内的院校收5万—8万元不等。“如果是常青藤,大约要花10万元左右。”龙子瞻说,这当中会包括外籍顾问指导文书修改、模拟面试指导等。

  “我们不希望把‘国际班’办成‘洋高考’的应试教育。”华附国际部AP课程有关负责人说,美国升学体系的好处在于其是多元评价,但不少家长[微博]仍然以成绩为目标,却没有发现即使SAT考2400分也有被常青藤拒绝的案例,“所以选择这条路的孩子必须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乐意去学,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和坚持,才是值得期许的。”

上一页12下一页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留学信息查询

(共有550家机构,924位留学顾问)

留学机构搜索

留学顾问搜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