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费高昂的教育成本,以期有一个好的工作和前途,“留学[微博]海外”本是一个很好的“增值”途径。近几年,国外就业环境愈发严峻,大批量海归回潮,另外,留学人员留学目的不一,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海归群体整体“光环”渐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海归就业,有着怎样的现状和前景呢?
【趋势】光环渐退海归求职优势逐渐缩小
虽然容身在全球顶尖的传媒集团,虽然生活在魔都上海,虽然头顶着名校海归的光环……聂向南工作1年有余,月薪也才“税前5000”。
刚刚工作两个月的海归李江波,虽然比着同龄的同学收入要高点,但依然不足4000元。而海归侯乐无奈地告诉东方今报记者,他对薪水的要求并不高。
他们三个不是个例,相关数据显示,36.5%的海归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年薪起薪不足4万元,67.2%起薪不足6万元。不少海归大呼“就业难”。从企业能提供的薪水来看,海归在他们眼中,不再是需要用高薪来争取的“宝贝”。
此外,2013年底一组数据显示:海归回国后3个月内找到工作的占65.3%,3个月~6个月找到工作的占21.0%,6个月~12个月找到工作的占8.2%,1年以上找到工作的占5.5%。
可见,尽管近年来海归优势在递减,但海归回国待业,即“海待”的现象并不明显,86%的海归在半年内能够找到工作。
天基人才网产品总监坤池也是名海归,据坤池介绍,“海归”的求职竞争力略高于国内高校毕业生,但就总体趋势来说,海归的求职优势在缩小,竞争力和国内高校毕业生没多大区别。
【环境】留学大[微博]众化低龄化颠覆海归精英化
30多年的时间,第一批留学生远渡重洋,以公派为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留学海外”以知识精英为主,近年来,出国留学门槛降低,中国留学生的足迹已经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
从大环境来看,各个国家不断出台宽松的留学政策,留学服务市场愈发火爆,中学开始就被家长[微博]送到国外“深造”的孩子越来越多,留学的大众化低龄化,必然颠覆了海归的精英化。
据了解,随着国内大学教育改革,多个专业已经与国际接轨,在以前,有一些专业只有国外名校开设的有,现在国内大学专业基本齐全,可替代海归的本土人才逐渐增多。这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也稀释了海归的就业竞争力。
此外,在某场名企专场招聘会现场,有一世界五百强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表示,由于留学服务中介机构的成熟,在留学生大众化低龄化的趋势下,有大量留学生只是为了“留洋”,不专心于学业。“前年,有不少企业都因为盲目迷信海归人才,付出过代价,谁还敢仅凭一张洋文凭就拍板用人呢?”该经理说。
【探因】语言、眼界是优势环境心态是硬伤
海归光环渐退,的确给海归就业带来了一部分的难度。此外,海归自身的原因,才是就业的最大阻碍。
谈到海归的优势,跟国内高校毕业生相比,摆在桌面上的优势就是“外语”。但其优势局限性太大,“除了外企,有多少企业的岗位对外语的要求很高?”天基人才网产品总监坤池说,此外,海归还有眼界优势。独自在异国他乡长期学习生活,其在眼界和独立性上比起国内大学生优势明显。
影响海归就业难,还有两个主观原因。留学生在国外待得时间长,其对国内的现状和行业发展情况缺乏深入了解,“即使是有相关行业的海外工作经验,由于行业发展阶段不同以及环境不同,比着国内大学生,也会更多地出现不能准确完成岗位职责的情况。”坤池说。
此外,期望中的薪水,也是海归就业的一大障碍。“海归求职者如果心态没有转变过来,或者对国内外同行业同岗位的薪资水平差别了解不多,很难收获符合期望的薪资待遇;面对海归求职者,用人单位也会在薪资上有所顾虑。”坤池说,求职招聘的关键在于果断真诚,这也让许多海归在求职中碰壁。
【前景】外企国企依然最吃香私企仍不受待见
多年来,海归择业往往首选外企,但近两年,海归身份已不再是进入外企的通行证。某知名外企负责招聘的HR认为,这几年外企招聘越来越务实,对所有招聘者的要求是一样的,海归和非海归站在同一起跑线。
在其他类型的用人单位与外企的薪酬差距已经不大,国企也成为海归求职的热点,某国企人事部招聘负责人介绍,由于单位性质的不同,国企和外企的管理方式还是有很大的差异,会遇到如何妥善处理上下级关系等问题,往往让一些海归感到不适应。
随着海归就业问题凸显,外企国企渐渐不再对海归另眼看待,另一方面,规模大实力雄厚的私企强势崛起,私企这个放在以前最不受海归待见的用人单位,也逐渐走入海归的视野。
如何在海归回潮中突围而出,用最短的时间谋求一份既有面子又有“面包”的好工作,这是每个海归亟须面对的问题。“扬长避短”、“看清自身”、“调整心态”、“认准定位”,做到这些,才有可能让高昂的留学投入,“结出”与之相配的“果实”。□东方今报记者孙川川/文袁晓强/图
【难点】不同类型海归面临不同问题
来自河南省留学人员与专家服务中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3年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总人数达2212人,20岁至30岁之间的人数占总人数的95%,其中学习商科的占绝大多数,2013年就业报到证办理527人次。
天基人才网的一组数据显示,商科、理工科海归就业难度要远低于人文学科类海归。东方今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海归群体中,不同类别的海归,其在就业时所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
类型一:深造型
人群:在国内至少接受完本科教育,出国攻读硕士或博士
难点:心态
难度指数:3星
这部分留学生在国外生活了两到三年之后,回国就业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适应国内的环境。在求职的过程中或者工作初期,由于心态还没有完全扭转过来,很不适应企业的工作方式、工作环境和国内的人情世故。
另外,海归的光环和硕士、博士高学历文凭,很容易有“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心态。在求职时,这种心态一旦调整不好,会让用人单位反感,进而在无形中增加此类人的就业难度。
类型二:低龄型
人群:在高中甚至初中就出国接受国外教育,直至本科毕业
难点:匹配
难度指数:4星
低龄型海归,往往是在中学阶段,花费巨额教育成本,走出国门,在国外接受至少本科阶段的教育。
比起深造型的海归,这个群体对国外各个方面的理解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强,国内外各个方面差别很大,其在国外养成的大部分专业能力,和国内同行业所需的职业素质,匹配难度大。此类海归,多半选择创业。
类型三:短期型
人群:高校交换生
难点:学历
难度指数:1星
交换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出国时间较短,对国内的各个方面更加熟悉,文化和习惯也还有很深的中国烙印,出国是为了扩展视野,加强本专业的学习。
交换生这种短期留学的海归群体,在回国就业时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学历认可。大部分企业对国外大学了解度不够,其留学的学历或者学力能否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就需要这些海归下工夫了。
【建议】端正心态扬长避短
无论哪种海归,在归来后,对国内环境都要有一个熟悉和适应的过程,要尽可能地了解想要从事行业的国内就业趋势。
据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市场部部长卢宇介绍,海归的就业过渡期很重要,并不是越短越好,“分析自己的强项,认清自己的求职方向,找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求职”。
国家职业指导师夏友胜认为,海归求职者,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好心态,应该有从基础位置做起的心理准备。“留学价值不只在眼前,对人生回报是长期的,要看重长期的发展。”
天基人才网产品总监坤池觉得,海归自己是否有一个明晰的定位,在求职中最重要。她说:“认清自己的长处,正视自身的劣势,扬长避短,明白自己最适合干什么,又最想干什么,要知道,在国外锻炼出的能力,并不一定是国内企业所需要的职业素质。”
【政策】豫地期才优厚条件等您来
近几年,随着中原经济区和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河南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海归的鼎力支持。
据河南省留学回国人员与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赵毅峰介绍,为解决广大留学人员来豫后在工作、创业、服务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河南省相继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关于实施中原崛起百千万海外人才引进工程行动计划》、《关于建立海外留学人才来豫工作绿色通道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都为河南省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增加了筹码”。
除了政策上的支持,在资金和环境上,我省也有相当大的扶持力度。据赵毅峰介绍,截至去年年底,全省共建成6家留学创业园,此外,还有“留学回国人员科研项目择优资助”、“河南留学人才发展基金”等一系列资金支持措施,而且,支持力度一直在加大。
卸掉光环理性起航
花了巨资留学回来,才发现海归不再是找工作的金字招牌。这样的遭遇,想必不是个别海归所遇到的问题。
事实上,根据世界HR实验室的统计结果显示,35%以上的海归就业困难,40%的海归感觉职业方向出错;而另一项统计显示,36.5%的海归回国后找的第一份工作,年薪起薪不足4万元。这也足以说明,海归已今非昔比。
导致海归光环不再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各国为争夺生源而降低海外留学门槛,留学已经走下精英教育神坛,而国内教育又逐渐与国际接轨,两者差距变小;第二,不少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只为镀金,而非为了学习;第三,虽在海外学习,但并不具备海外工作经历,且自身定位不准。
不管原因怎样,海归惨变“海待”的现实摆在那里,与其拿着花巨资换来的洋文凭愤愤不平,不如主动卸下光环,回归现实,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调整期望值,理性起航。
此外,也提醒家长,让孩子出国深造前,要进行较为充分的综合考量,在专业和院校选择方面更理性一些,并有针对性地对孩子将来的就业多积累经验,以免事到临头懊悔迟。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