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香港因为离内地近,文化背景相似,且学术质量好,国际化程度高,一度成为优秀的内地学生最爱前往深造的地区,近些年来更是频频出现内地状元纷纷“出走”香港高校的新闻。而随着赴港风气逐渐形成以近于“盲目”,每年内地申请人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导致录取率连年降低。况且,在这个竞争巨大的弹丸之地,毕业后能找一份工留下来的,只是凤毛麟角。有人说,“港校热”终于要降温了。
本文的两位主人公,莎莎和杨帆,他们的留港经历,尽管不能代表全部,但已能从中探得如今内地学生赴港求学的真实学习和生存状况。
求学
“读研[微博]的全是内地人,
有些课老师干脆讲粤语”
莎莎是广东姑娘,2012年本科毕业后,申请到香港理工大学[微博]念翻译学硕士。
可来到香港后,莎莎才发现,“在香港读全职研究生的,基本都来自内地。香港本地人反而更倾向于工作后边赚钱边上学。”这样的学生构成,使得同学间的日常交流是以普通话和粤语为主。
而随着内地教授越来越多的涌入,这样的情形,也不免发生在课堂里。“现在西方的教授、导师不太多了,香港导师还是占大多数。”莎莎的导师就来自北京、香港和台湾。“当然,基本都是英文授课,但时不时会讲普通话或粤语。尤其是本科生,由于大部分都是香港本地人,所以一些课就干脆用粤语上。不过,一般在选课的时候会注明授课语言,选课前要自己看清楚。”
莎莎说,虽然如此,但在香港读书,教材、作业、讨论、考试以及课堂陈述等学术活动,都还是用英文的。而且最让她称赞的是,求学香港有很多机会出国交流,“尤其在本科阶段,我的香港朋友基本都曾做过交换生,通常会有一年时间到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交换。但研究生通常没这种机会,因为只读一年,没有那么多时间去交换。”
已经从香港研究生毕业几年、在当地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武汉小伙杨帆,对莎莎的感受也表示部分认同。“说实话,香港的国际化程度并没有那么高。研究生中,国际学生的比例并不大,本科生中的外国学生,大部分也是交换过来的,停留比较短暂。”他反倒觉得老师挺国际化的,“香港研究生院给老师的薪水相对较高,所以各国老师都会有。”
这或许与各人修读的专业有关。莎莎读的是翻译,主要涉及中英两种语言,中文背景的老师自然多些;而杨帆读的是国际关系专业,教授的国籍比较多元化也是正常的。
工作
“大部分同学找不到工作,又回内地了”
比很多内地同学幸运的是,莎莎和杨帆毕业后都留在了香港工作。可他们对于找工作的感受,以及对在港生活的印象,却大相径庭。
莎莎性格比较外向,而且母语是粤语,占了较大的语言优势,因而在上学的时候就在学校的“内地和国际学生中心”工作,负责教内地和国际学生广东话,还和他们一起去过杭州的大学交流。
“读研那年,我特别积极地参加学校的活动。在学校做student helper(学生协助员)的半年时间里,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还编辑了一本新生指南。”就是这份看似简单的校园工作经历,让莎莎在毕业求职时,获得了学校学生服务署的部门领导帮她写推荐信,第一份工作就顺利录取。
在找工作如此困难的今天,作为一个内地来的新鲜毕业生,莎莎认为,自己幸运找到工作的原因,除了语言优势能让她更好地表达自己外,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帮了很大忙。“其实,在香港读书,如果你只是去上课,不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的话,基本上不会认识香港本地或国外的朋友。”
莎莎说,她的大部分同学毕业后在香港找不到工作,留不住,都回内地工作去了。但她认为,其实这与他们不能积极融入本地社会有很大关系。“想留在香港,必须有决心学好粤语。但我有很多内地同学,对粤语的态度都是‘不会讲、不想学’,再加上香港的文化鼓励主动积极地争取,内地学生往往比较内敛,因此错失很多机会。”
莎莎坦言自己刚开始也很害羞,在群体中不敢太过表现自己,但后来发现,香港同学和欧美的学生很像,永远有很多问题问教授,哪怕问题再愚蠢,也不害怕提问。
“也许,内地学生的家人和朋友不在身边,会感到孤单。可是如果再不积极主动,就更难认识新朋友,你会感到更孤单,最终陷入死循环。”从这一点来看,在香港求学,其实和漂洋过海到西方国家去留学[微博],面临的困境并没有什么分别。
生活
“香港太小了,感觉没有更刺激的东西”
但杨帆也许不这么认为。
对于“融入”的话题,杨帆显得不太在意,甚至觉得“不一定有必要去融入”。来自武汉的他,虽然也顺利地在香港毕业并留下工作,但至今对广东话也只能基本听懂,仍然开不了口。“工作环境以英语为主,有时对方讲粤语,我用普通话或英语回答,也一样可以交流。”
他似乎并未觉得语言和文化是一个很大的障碍。“现在的香港,对普通话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就算不会粤语,也可以在物质上生活得很好;在精神上,有机会认识一些内地的朋友,也觉得满足了。”杨帆坦言,自己在香港待了近6年,真正的香港朋友其实很少。“坦白说我到现在也不觉得我真的融入了香港社会。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用什么语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表达你想表达的意思就可以了。”
杨帆认为,自己能留下,更多的是拜运气所赐。“在香港找工作,靠运气,也靠朋友。而且,能不能找到工作,和所学专业相关:金融和理工科比较好找,文科则比较难。而且香港公司通常比较实际,很多岗位不会给你很多时间适应,这确实有点麻烦。”
也许是因为快节奏的忙碌成了习惯,杨帆在接受采访时显得很疲惫。“香港太小了,所有可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感觉生活没有更多刺激的东西,压力也蛮大的。”(记者:李杨)
(原题:内地学子在香港)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