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与综合性大学的MBA项目不同,在财经类大学里头,包括我们看到说财经类大学让学校承认MBA是旗舰项目,我的金融专业硕士、会计学、这样的话你根本就没法弄,所以财经类大学如果也做不到这一点的话,我们需要反思,所以接下来应该对于我们的商学院[微博]来讲,我们可能要把优势整合。
2014年4月3日,由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MBA培养学校管理学院院长联席会议”在南京大学[微博]召开。来自全国各MBA培养学校管理学院院长、校属MBA中心主任或MBA、EMBA教育负责人共320余人参加了会议。新浪商学院作为独家门户网站对此次会议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并在现场随机采访了一些院校代表分享他们对于此次大会的观点。
下午五个分会场论坛分别就“MBA、EMBA教学案例开发机案例教学实施与推广”、“MBA、EMBA教育的质量保证与持续改进及中国高质量MBA项目认证”、“EMBA教育质量保证及发展”、“MBA教育的国际化策略与国际合作模式”、“MBA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经验”主题展开讨论,现场反响热烈。以下为第二个分会场“MBA、EMBA教育质量保证与持续改进及中国高质量MBA项目认证”论坛中各位嘉宾的发言。
会议实录如下:
主持人:罗院长把AACSB、EQUIS的一些要素、重点,其实我觉得有启发的经验,做了报告,我们高水平的MBA。下面给我们做报告的是上海财经大学的骆玉鼎教授。
骆玉鼎:我们上海财经大学从2001年开参加商学院AACSB、AMBAS,也参加了中国高质量的认证,我实际上想说的是,刚才罗教授已经把认证的标准介绍了。另外,2013年AACSB认证,对教授分类也有了一些新的方式,这个对我们商学院非常值得注意。一个非常注重国际化,对国际化项目资源的需求明显,另一个是中国高质量认证。从我们参加认证的体会来看我觉得是商学院梳理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规范自己的办学过程,这是非常好的学习和进步。所以从我们的体会来讲,我们倒不是非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我们是希望说我们要做成什么我们就做成什么样,但是有的人经常把要做什么说已经做成什么,这个是很常见的。但是认证过程中,实际上有很多你想要做但是并没有做成的或者还未做成的,所以说你要实在、要务实。
这个就个人的体会来讲,我也非常同意罗教授所提到的,中国高质量认证对中国商学院的帮助应该是最大的,所以如果我们做了规划、做了实施,追求优秀的,实际上与在为中国做高质量项目认证出力,我们希望在优秀中去找到共同的地方,要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变化,这个是我们中国高质量最大的基石。相信比较而言的话,AACSB没有我们学院书面的建议,一页纸、两页纸,但是中国高质量认证有十六七页纸,这个是非常详细的,而且因为我接触学校里一些专家包括我们学位中心的工作人员都非常严谨,中国人来看中国的商学院是眼光比外人还占优势,我要想在这个过程当中理想和现实想做的已经做成功的,所以我们在这个里头收获也最大。
但是对我们来说,收获最大的是中国认证我们怎么有特色,怎么建立中国特色,而我在这里头想说的是,每一类的学校其实都有自己办MBA和办EMBA的不一样的特点,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们财经类的学校来讲,全国现在一共有48个财经类的院校,现在有MBA项目的就已经有31所,所以实际上占到我们整个236所当中的很大一部分比例。我们已经有15%左右是财经类的院校,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美国MBA和EMBA的排行,我们看到他们当中有18个学校,财经类的院校有对外经贸大学、上海财大,MBA是占到了,EMBA就只剩下上海财大一所进入前10名,这个我觉得跟财经类院校数字比较的话,从排行榜上来看,其实财经类的院校没有发挥到自己的实力。
师资强大的财经类院校为什么MBA办不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讲,财经类院校如果跟工科相比,综合类的大学的商学院一般来讲老师的人数不超过200人,基本上是一百四五十人,像国际上有的商学院有300位教授的老师,这属于非常罕见的。但是你拿48家财经类院校商科相关的老师来看,最少的人六七百人,所以师资的人数是比较多的,学科化比较适应。财经类院校他的老师和实践结合的紧密度比中国的大学相对联系要紧密一些,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财经类的院校虽然师资多,但是师资的水平比综合的大学要差一点点,这点情况来看,顶尖的国际学术其他的数量来看,像上海财大、中央财大、西南财大这一类的财经类大学,由于它的教师的人数很多,而且很国际化,所以比较好的财经类院校他的顶尖学术期刊的发表人数实际上在中国国内恐怕是在前10名以内,很少有综合性大学能够和财经类院校比较强的师资去比,北大、清华[微博]多一些,但是其他的学校和上海财大比还是少一些。
所以我们这样一看,财经类的院校,你这么强大的师资为什么MBA办的这么差呢?这么来看,到底独特的地方在哪里,我们是不是没有发挥我们的优势,这个是我们需要不断反思的,所以首先是财经特色的,实际上社会对财经的理解,基本上局限于财会、金融、财经。看现在学校的情况也表现出了这样的特点,比如最近媒体做的一些比较,清华大学[微博]在2013年的毕业生当中,在金融行业里头就业的有17%,而北大不到10%,所以也就是说最好的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就业的比例不超过20%,商学院学生也同样如此。这就很奇怪了,所以在上海的时候我曾经在一次会议上跟国际人士交流过,你看美国一流的商学院,就它的最好的专业一般来讲,哪怕是西北大学[微博]的市场营销专业也一定是非常强的,因为它大部分的毕业生是进入到金融行业里的。但是反观中国的商学院,尤其是综合性大学的商学院,MBA的同学进入到这些行业其实是不多的。比如北大也好、清华也好、上海交通大学[微博]也好,可能它们的金融专业的相关毕业生金融专业MBA很少,这跟美国是很大的不同。我们财经类的金融来讲是非常多的,这个选择三家财经类的院校,这三家学校不仅是商学院,全校所有的学生商科的,它的毕业生分布在会计和金融领域的超过5%,这当然是全国48家所有财经类院校共同的,这一点跟美国的商学院毕业生就业方向是比较一致的。
财经类院校要形成MBA建设共识 与非财经类院校合作
那么这个数据对我们商学院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我们商学院通常的模式是,在学校里头建立一个MBA中心,MBA中心由全校所有师资去建立这么一个培养的项目,这里头有两个挑战,一个挑战是MBA的中心调动全校的师资不太容易,尤其像金融学院、会计学院也有了它们的专业之后,矛盾冲突就会比较大;第二个挑战是来自认证标准,比如我们上海财大从第一年开始就申请了AACSB和EQUIS,但是由于商学院确实是一个虚拟的商学院,我们的师资都在工程管理学院、税务学院等地方,所以认证不是说我们没有达到AACSB、EQUIS标准,而是说我们怎么做的这样的认真。由于这两方面的挑战,其实有些院校已经开始考虑商学院整合问题,最早就是张维迎教授在天津财经大学的时候首先把商学院拢到一块去。但是很快就看到,张维迎教授还是一个金融出身的研究人员,如果按照我们中国的,金融是属于什么样的,商学院是属于管理的,这两个方步到一块去,你想离开了金融的商学院你要怎么办的很强。
紧接着我们看到,上海财经大学是以工商学院为主体,这样一来财经院校的商科就显得没有那么强势。因为实际上财经类院校从现在看能够比综合类大学好的一点是,目前为止国内人数来讲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综合类大学,它的管理是放在商业、管理、MBA上的,还有一大批经济类和管理是分开的,商学对核心的金融不在商业,它的MBA金融行业的影响力比较小。所以我觉得,综合类大学之所以经营和管理并不在一块,这里面有很多很多问题,但是财经类大学如果也做不到这一点的话,我们需要反思,所以接下来应该对于我们的商学院来讲,我们可能要把优势整合。
综合类大学和财经类大学不一样,综合类大学哪怕是清华大学,它的商学院做的很好,其实商学院在综合大学里的地位是不高的,比如在清华里面。而我们学校的商学院相对来讲地位是高的。但是问题在于,我们这个项目的定位是做什么,与综合性大学的MBA项目不同,在财经类大学里头,包括我们看到说财经类大学让学校承认MBA是旗舰项目,我的金融专业硕士,会计学,这样的话你根本就没法弄,国外的商学院是把MBA作为旗舰的,其他的是专业的,MBA不是一个专业,而是作为一个旗舰项目。
接下来我觉得,我今天不是想说我们财经大学有多么的好,实际上想要反思我们财经类的大学有多么的不好,或者说我们有多少空间,这里面跟各位沟通的问题有几点。第一点,我们财经类院校,我们要形成有关财经类院校MBA建设的共识,把我们的优势学术资源放在MBA里头,这样能够改造我们的思维;而对于非财经类院校,我希望能够有机会和财经类院校合作,这里头一个是清华大学,还有一个是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MBA对我们是一个非常大的趋势,也是一个挑战,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看到了,财经类的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不错,但是专业、技术,最终他创业成为企业主的相对少一些,清华通过其他的专业同MBA结合,有可能培养出综合性的,这也是我们财经类院校希望有机会跟非财经类院校当中,尤其是有专业特长的学校更多的结合,培养更优秀的MBA人才。谢谢大家!
本稿件为新浪商学院栏目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