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正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http://www.sina.com.cn 2005/12/06 16:00  考试虫丛书

  7.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阅读下列关于知识经济与高技术的材料:

  材料1

  投资流向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研究与发展(R&D)投入持续增长。1990年,美国对信息业的投资第一次超过了对其他产业领域的投资:到1996年,全球信息技术产业投资为6100亿美元,其中美国占到41.5%,超过了日本和欧洲该项投资的总和。这就使得美国在高技术产业和信息领域拥有着明显的优势。据估计,1996年美国经济增长中约1/3是由信息产业发展带动的。另一方面,早在1994年美国R&D投资就高达1730.2亿美元,占美国GDP的2.61%。由于美国R&D经费大大超过了其他国家,使得美国具有较高的创造知识的速度以及利用新知识的能力;投资重点向高技术产业倾斜,使得美国新产品开发及产业结构调整顺应了知识经济的要求。这两方面的原因共同决定了美国在下个世纪初国际分工体系中的领先地位。据报道,为了缩小与美国的差距,1996年日本R&D投资比1995年增加了3.4%,达到15万亿日元,占其GDP的3%。

  摘自《开放导报》1998年第6期

  材料2

  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基本上还是在计划体制和短缺经济下建立起来的。无论是在产业之间还是在各产业内部,都存在着严重的不协调问题。低水平重复现象普遍存在,结构性过剩问题日趋尖锐。经济增长因素中仍有70%依赖于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劳动生产率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1998年我国制成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已接近90%,但粗加工比重很大,高技术含量的关键零部件仍主要依赖进口,从而严重制约了外贸效益的提高。主要工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已占30-40%,而我国只占10%左右。调整产业结构已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当务之急。

  摘自《人民日报》2000年5月6日

  材料3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应当是经济社会整体上的全面发展,空间上的协调发展,时间上的持续发展。我省提出到2020年经济总量争取比2000年翻两番。如果不根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高增长必然带来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剧增,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制约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推进生态建设,打造“绿色浙江",走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保护型、循环经济型的经济发展之路,不仅有利于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分级循环利用,改变我省资源保证程度低、环境容量小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整合和重新配置有限的环境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经济质量,从而为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摘自《求是》杂志2003年第13期

  材料4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特别是抗击非典的重要启示,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并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2004年2月21日

  材料5

  今年,要继续集中力量完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编制,确定未来15年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和政策。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基础研究。组织实施一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项目,促进科学技术与产业结合,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2004年3月5日

  请回答下列的问题:

  (1)分析材料1和2,简述我国与西方国家在高技术产业方面的差距。

  (2)分析材料3,结合科学发展观,简述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与高科技发展的关系。

  (3)分析材料2、3、4、5,运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简述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发展科技发展的重大意义。

  【解析】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邓小平发展了这一观点,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生产力系统中,除了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这些实体性要素外,还有科学技术这样的智能性要素。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即一般生产力,它可以渗透到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中并引起这些基本要素的变化,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答案要点】

  (1)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高科技产业有着很大的差距,我国高科技产业比重在工业中占有的比重只有西方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而劳动率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我国产业结构中高技术占的比重低,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资金和人力的投入,而西方国家的高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比重更大。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业研究开发的比重很大,投资规模较大,大大地推动了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推动了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2)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高科技的发展,因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只有加快发展高科技,才能够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利用率,提高农业的产值质量,防止沙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大气污染和生活垃圾,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采用先进的医疗手段进行计划生育,并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的质量,所有这一切都必须以大力发展高科技为前提条件。

  (3)科学技术是我国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在投入生产过程之前,还只是潜在的、意识形式的、间接的生产力,投入生产过程之后通过与生产力的三要素相结合,并渗透在三要素中,就转变成直接的、现实的物质生产力,科学技术与劳动者相结合,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与劳动资料相结合,制造出新的生产工具;与劳动对象相结合深化了对劳动对象的改造。科学技术是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在历史上,每一次科学技术的发现和进展都巨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对我们正确看待当前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我国加快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主要表现在:①它能使国民经济增长从外延型向效益型转变,全面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②能够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矛盾,促进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③有利于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推动我国经济的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以一个由经济力、政治力、军事力、外交力等方面所组成的体系,其中经济实力的竞争起着关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经济竞争的实质是科技的竞争,经济发展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所起的作用日益提高,因此综合国力的竞争从根本上说首先就是科技水平的竞争。

  世界各国都制定了加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政策措施,我国面对这样激烈竞争局面,也明确地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我们应进一步重视加快发展科学技术,通过技术的引进、学习、研究、消化、吸收、创新,尽快赶上并争取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满信心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考点链接】

  链接1: 科学技术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控制和调节社会的一种重要活动,科学技术从一开始就是并且始终是社会进步的革命的因素。科学技术具有认识功能、生产功能、经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和社会政治功能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科教兴国战略是发挥科技社会功能的强大推动力和重要保证。

  链接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①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和经济增长中占有首要的地位;②它从本质上体现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内在结构的根本变化;③它反映了从科学向技术和生产转化的周期大大缩短,以至可以把科学技术看作直接生产力;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链接3: 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技革命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现代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强烈、更加深远。

  链接4: 江泽民指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这是对马克思、邓小平的生产力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在当代中国要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现代化,在于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8.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的原理,论述我们在当前形势下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重大现实意义

  【答案要点】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他们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其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在当前形势下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大部分交易都表现为信用交易,信用关系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基本经济关系。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开放,我国经济已基本上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市场机制开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信用交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主要交易方式。在信用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社会信用秩序混乱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失信现象不仅普遍,而且相当严重。信用秩序混乱已对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严重危害,不仅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市场的有序性、公正性和竞争性,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而且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作用的正常发挥,造成了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水平滑坡等社会问题。在加入WTO之后,信用秩序混乱还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际信用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开放的质量和进程。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方面,也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的集中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于建设初期,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信用秩序相当混乱。因此,要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尽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目标是:从“十五”后期到2012年,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在完成上述目标的基础上,到2020年前后,形成比较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使社会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形成比较规范的市场信用秩序。

  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需要建立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和规范交易行为的信用制度。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关系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基本经济关系。市场化程度越高,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全程度要求也越高。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营与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的治本之策。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社会机制,它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通过信用信息的依法公开和传播,以信用服务机构市场化经营和政府有效监管为手段,实现对守信行为的褒扬、对失信行为的社会联防和惩戒,改善信用主体的信用状况,维护经济社会的正常秩序,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全面发展。我国目前的市场秩序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很好地规范和完善,必须要靠规范的市场经济规则和相应的制度建设来实现。

  总之,建立规范的社会信用体系就是最基本的市场规则和制度之一,是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