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填报到决策,我们亟需一次观念上的革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9日 20:23   新浪考试

  附录

  第十章  学业规划与个人发展学理论文章

  为了与相关专家学者及有兴趣的家长深入探讨个人发展学与学业规划的相关理论,笔者从以往发表或未发表的文章中精心摘录若干篇理论性文章,其中《谈谈学业规划的问题》、《试论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及策略问题》、《论就业》等三篇论文是近年来笔者研究成果的集大成。现公布出来,供交流探讨。

  笔者的联系方式:(1)张恒亮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anghengl

  (2)E-mail:zhl.1@163.com

  一 升学志愿:从填报到决策——我们亟需一次观念上的革命

  2007年6月19日张恒亮的博客

  长久以来,人们对于高(初)中升学志愿的问题都持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大多数人都认为:关键是成绩,只要分数高,就可以报更高层次的学校,就可以有更好的人生前程与发展。但我们认为,这是一种陈腐落后的个人发展观,是对应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个人发展观。

  这是因为,在计划经济时代,个人的升学、就业均由政府包办,也就是说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事项完全由政府操控。我们的主流人群只能在国家规定的道路上努力奋斗,这就是常说的从小学读到大学,然后国家分配工作。这样以来,从个人的角度讲,升学就意味着就业。在此环境中,个人之间的竞争更多的体现在求学时的竞争,只要成绩好,考上了层次高(名牌或重点)的大学,就业的层次就比较高,个人发展的层次也比较高。在这样的形势下,对于学生个人来讲,关键就是学习成绩,升学志愿仅仅是一个事务性的工作,填报一下即可,分数越高,所报学校的层次越高。这并不需要过多的观念、方法和策略。

  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确切地说是1998年)以后,现实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学生的升学就业制度在总体上从计划经济切换到市场经济状态,这一标志性的政策就是大学生全面地交费读书、毕业后不再分配工作。也就是从过去的“两包”(包学费、包分配)到现在的“两自”(自费上学、自主择业)。学生自费上学,毕业后自己到人才市场上求职。这时大学生就业的本质就是把人才作为商品拿到市场上去销售。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生产出来,并不是必然就能销售出去。要实现商品的顺利销售,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符合市场需要;其二,生产的商品是性价比最大(物美价廉)的、富有竞争力的;其三,适当的销售策略。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之前就要考虑销售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以销定产),考虑自己生产什么才能有市场,怎样才能生产出最有竞争力的产品,又怎样实现销售等等。应该说,这些观念在产业市场上早已深入人心,但在人才市场上却是春风不渡玉门关。看看现在的求学者,有多少人在求学(人才生产)之前决策(填报升学志愿)时,认真的筹划过我要学什么,我将怎么学,我要在哪里学等等,才能确保自己将来顺利地就业(人才销售)和可持续发展。没有,更多的是看我这个分数能上什么学校,能上一本决不上二本,能上本科决不上专科。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考上大学再说。选择学校时,先看地区,我决不去西部,我只到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地去读书。持这类观念的求学者,你们想过没有,你上大学是去干什么?你是去吃喝玩乐,还是去求学?是为了面子,还是为了将来顺利就业,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既然是为了后者,那么只要能让自己通过四年求学,以最小的成本将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那么我为什么要非一本不上?或者非本科不上?或者非发达地方不去呢?

  现实环境的变化令升学志愿的重要性得以根本性地提升,升学志愿从原来的事务性填报变成了事关我们个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所以,我们的认识亟待一次革命,一次与时俱进的革命!让我们紧跟时代的潮流,勇做时代的强者。高(初)中的毕业生们,我们应当怎样面对时代的新潮呢?那就是在自己的升学志愿决策时,一定要充分准确的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及发展禀赋,同时要考虑未来人才市场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就业)目标,进而确定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学业路线,也就是确定所学的专业、所要报考的学校。唯有如此,我们所学的才是我们有兴趣的,能发展成为顶级人才的专业,我们所选的学校也将是求学成本最低的,也才能为实现自己人才性价比的最大化、将来顺利就业奠定基础。以上过程就是贯彻了学业规划思想的升学志愿决策。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