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三 如何走出文理分科的悖论?
2008年12月3日张恒亮的博客
日前,教育专家朱永新在一次论坛上作了“人才培育与教育创新”的演讲,炮轰我国现行教育中的诸多“病症”。其一便是,文理分家导致人文情怀缺失。对此,朱先生建议教育部立即组织专家进行取消高中与高考文理分科的论证。应当说,这一问题由来已久,但迟迟不能解决,可能并不是单纯地取消文理分科那么简单。笔者曾留意了一下关于此新闻的网友评论,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文理不分科,学那么一大堆东西到头来却并不使用,这难道不是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有论者称术业有专攻,文理分科是必然的。如此,分与不分,都是问题,我们该如何走出文理分科的悖论呢?
应当说,网友的评论有一定的道理。你说文理不分科,那初中毕业时已经有人开始分流到专业学校读书了,学文的不再学理,学理的也不再学文,那么你能要求这些学生什么都要学吗?显然不可能。在培养人才,设计教育制度之前,首要考虑的是学以致用的问题,即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什么?教育部口口声声在说,现在的大学生是普通劳动者,也就是上大学是为了培养普通劳动者,那么请问,培养普通劳动者有必要学那么多无用的知识,花费如此高昂的教育成本吗?可见,就我们的目标而言,通过高考培养的大学生绝不是教育部所称的普通劳动者,他们是承担着国家原始创新及技术进步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从事研究或教学工作。但是不是所有的中学生都要参加高考上大学成长为研究型人才?笔者认为,这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因为从现实来看,一方面,不同的个人有不同的天赋、兴趣爱好及志向,并不是大家都想成为研究型人才,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类别、多层次的,它不仅需要高层次的研究型创新人才,也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一线技术工人,高级技能人才,服务人才,管理人才,艺术人才等等。从各类人才所需要的求学成本来看,除了研究型人才一般要通过按部就班的大学教育以至到硕士、博士而外,其他人才都可以在较低的教育阶段(如中职毕业、高职毕业或初中、高中毕业等)进入社会经济领域,然后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继续学习成长。但为什么广大的学生及家长都苦心追求名牌或重点大学呢?这其实是计划经济状态下的思维惯性,因为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完全负责学生的升学就业问题,学生的竞争仅在求学阶段,谁学习好,成绩高,能考取名牌或重点大学,毕业后就能分配到好单位,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及待遇。反之,则比较差。这当然就导致广大家长及学生形成了升入好大学,才有好就业的传统观念。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与完善,这一现实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升入好大学并不一定会好就业,关键在于学到适应市场需要的真本领,才能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需要我们的主流观念尤其是学生及家长的观念要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到形势的变化,进而调整自己的观念。在初中毕业或高二分科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未来人才市场的需要等因素科学规划学业,然后决定是通过普通高考上大学成长为研究型人才,还是通过其他考试或测试进入中职或高职院校学习,成长为一线技能人才或专门技术人员。而不再是盲目地挤高考这一独木桥。
于是,针对现实,我们可以设计出这样的高考及教育制度:将全国的普通高校一分为二,一部分是几十所研究性综合大学,主要目标是培养研究型高层次创新或教学人才。其余大学均为专业教学型大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及一线管理、服务人才;对于研究型综合大学继续实行全国统一高考,各省划定录取分数线,然后再由学校根据上线学生的成绩及其他方面条件自主招生。对于第二类教学型学校,则由学校自主组织考试或测试,自主决定是否录取学生。对于学生来讲,初三或高二时就要制定科学的学业规划,到底想成为研究或教学型人才呢?还是成为从事实际工作的专业技术或技能型人才,如果是前者,则课程设置不分文理科;如果将来要从事实际工作,则按照文理分科。这样以来,高考文理分科的问题将迎刃而解。既然,通过高考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学生都立志成为研究型人才,那么他们当然可以接受文理不分科的建议。而那些其他类型的人才,在初中阶段分流的时候就决定学习与自己的职业理想、兴趣爱好相关的专业性知识,从而进入中职类进而是高职类学校学习,也就不需要参加高考。当然也就不会为文理分科与否而烦忧。高二时如果想报考高职院校,则可以划分到相应的文理班,然后高中毕业后选择相应的高职院校,成长为从事实际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这里,很多人就会疑惑,让高校自主招生,如何保证录取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呢?如何杜绝招生腐败呢?我说,我们只须关注人才市场的公平、公正即可。只要人才市场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真正是量才录用,唯才是举,那么学校在录取时就不可能腐败!道理很简单,你不适合于上北大,但却用不正当的手段上了北大,结果学的东西没有兴趣,学成四不像,在人才市场上没有职业竞争能力,就自然找不到工作。这样,招生腐败对当事人毫无用处,它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那么,对人才市场公正性的监督靠谁来完成呢?直接监督靠竞争,根本监督靠政府。因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用人单位的主要部分---企业要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必然会要求在不同的岗位上其人才性价比的最大化,即一方面人才的性能要最好,也就是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利润,一方面要求其价格的最低,也就是工薪期望的最低。人才能力要最强,薪水期望要最低。这就是我们所要的公正。但人才市场这一格局的形成,必然有赖于产业市场自由规范的竞争秩序。而这就需要政府的监督,另外政府作为用人单位,也对建设科学合理的人才任用机制承担重要责任。因此,从根本上来讲,政府对人才市场的监督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然,很多人都会说这方案过于理想,要让人才市场真正公正合理还需要长期地努力。但笔者认为,既然有了目标,我们便应当锐意进取,而不可裹足不前。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