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命题指导思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4日 22:01   新浪考试

  Ⅲ.命题指导思想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题型

  试卷一般包括选择题和综合题等题型。

  4.内容比例

  三科的内容比例与中学阶段课程计划规定的三个学科的总课时数比例大体相当。

  5.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6.组卷

  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综合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题型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附 2009年与2008年考纲差异

  【导读】2009年文科综合下政治科考试大纲与2008年内容基本一致。

第三章 知识大盘点

  分析近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突出对重点、主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考查。

  所以,我们要把复习备考的重点放在对学科重点、主干知识的梳理上,既不能有知识盲点,又不能漫天撒网,应做到以干带枝、融会贯通。只有对重点、主干知识理解透彻,在知识的应用中才能畅通无阻,从而恰当地使用资料,提取有效信息说明、解释和解决相关问题。

  所谓重点、主干知识,主要是指:首先是考试大纲规定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概念、原理和观点;二是高中政治课所学的中心知识和问题;三是与当年高考热点问题联系密切的概念、原理和观点。

第一部分 经济常识

  考点一: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2)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亦是商品共同的属性。

  (3)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辩证统一、缺一不可。商品的价值不能离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越高越有利于商品价值的实现,这是商品生产者重视产品质量的原因。

  核心提示:我们要重视商品的质量,要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①影响消费者的需要和合法权益。②生产者只有面向市场,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才能赢利。③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优化资源配置。

  2.商品的价值量

  (1)价值量的含义: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生产者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个别劳动生产率越高,则越能获利。

  核心提示:①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是商品价格变化的根本原因。②对个别生产者,在面向市场的同时,不断地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是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根本途径。

  3.货币的职能、纸币

  (1)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2)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3)纸币的发行权集中于国家,国家授权中央银行负责发行事宜,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数量的纸币、纸币的面值、每种面值的纸币发行多少都是由国家决定的;但每种面值的纸币代表多大价值不是由国家决定的,其购买力取决于市场因素。

  (4)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待售的商品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的流通速度三个因素。

  核心提示:本考点知识复习以识记为主。

  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通货紧缩表现为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

  (2)两者都是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不平衡,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

  核心提示:①识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含义和危害。②理解控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措施。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等措施。治理通货紧缩要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正确的消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5.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是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二是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导致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总之,价值规律的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核心提示:针对作用一:商品生产者要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分析市场信息,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针对作用二: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针对作用三:企业要有危机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在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

  考点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①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关系:公有制是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实际上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所以公有制是本质属性,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方法问题、技术操作问题。②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例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都可以利用。③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我们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公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有利于企业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企业筹资的多样化,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产的竞争水平和运作效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是经济的主体,可以通过公有资产的参入,有效地控制股份制企业的经营方向,实际上是扩大了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了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核心提示:深刻理解公有制对我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理解股份制改革对壮大公有制经济,提高其效益的意义。

  2.国有经济

  (1)地位: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2)表现:第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第二,国有经济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壮大。

  (3)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核心提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就我国的所有制结构而言的;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就我国的产业结构而言的。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不是国有企业的数量和产值的比重,而是其对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能力和自身的质量。

  3.混合所有制经济

  (1)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进行联合生产和经营的所有制形式。

  (2)其主要形式有股份制经济、合作经济、合资经济等。

  核心提示:对于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笼统地说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凡国家和集体控股便具有明显的公有性,会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起壮大公有经济的作用。

  4.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1)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2)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提示:把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与我国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结合起来。

  5.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按劳分配是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

  (2)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等。

  核心提示:①重点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即按劳动要素、资本要素、土地要素、技术信息要素和管理要素等分配。深刻认识实行安排好生产要素分配对于合理利用社会各项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②区分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前者是在公有企业进行的;后者是在外资和私有制企业进行的。③要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结合原则。

  6.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的。

  (3)市场经济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支配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即调节着人、财、物的投放方向和数量比例,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核心提示:①要发展经济,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调节作用。②市场经济的作用必须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相结合。③我们要坚决铲除地方保护主义的行为,坚持对外开放。

  7.国家的宏观调控

  (1)含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2)必要性: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即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会造成经济的波动和资源的浪费。

  (3)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但是市场调节有缺陷,需要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弥补其不足,所以要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把市场调节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4)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5)手段: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共同构成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启示:发展市场经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又要发挥国家(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核心提示:①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都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②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是复习的重点,要把握它的特点和危害。③宏观调控的主体是国家,不要仅理解成政府。④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国家的共性,能够更强有力地进行调控是我国的特性。⑤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是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工作。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