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高考作文文体妙用(节选)
议论文篇
华中师大一附名师谈【写好议论文常用方法】
不同文体,语言风格也会有所差异。一般来说,记叙文的语言生动有趣,散文的语言情感充沛,议论文的语言深刻严谨。相比之下,要属议论文的语言最难出彩。为什么呢?因为同学们写议论文时,重视论点的提出,重视论据的选择,重视论证方法的选用,却往往忽视了语言的打造。写出来的文章不是一本正经,便是老气横秋,索然寡味,无法激起读者兴趣。当然,若是能够借鉴下面三种方法,效果也许会大不相同。
一、用名言或妙语铸就论点。哲理丰厚、发人深省的名言,是人类智慧的精华。同样的观点,用寻常的话语表述,或许平淡无奇;用名言引出,则如撞钟鸣鼓,振聋发聩,可以收到下笔引人的写作效果。如写“谦虚”,就可以用《尚书》里的名句“满招损,谦得益”作论点;写“宽容”,就可以从纪伯伦“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出发;谈“缺点”,则可以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作为观点。这种笔墨,让读者像品茗钦醇,回味无穷。
当然,对于擅长思考的同学来说,则可以站在独特的视角,发表自我的看法。如别人说“改正缺点是进步的前提”时,你却说“感谢生活让我存在缺点”;当别人说“坚守是一种美德”时,你却说“放弃也是一种美丽”。用反弹琵琶的方法提出论点,语言不仅会妙不可言,还能闪现出智慧的光芒。一篇题为《等待的美丽》的满分作文就是用这种方法开篇的:
曾有人问德川家康:“杜鹃不啼,而要听它啼,有什么办法?”德川家康的回答是:“等待它啼。”大仲马的巨著《基督山伯爵》的最后一句话令我刻骨铭心:“人类的全部智慧都包含在这两个词中,那就是等待和希望。”
按理说,我们应该学会追求,怎么能提倡等待呢?可文章偏偏提出了“等待的美丽”这一精彩的观点。尤其值得一说的是,这一精彩论点,是从德川家康与大仲马的妙语里概括而来的。与同类文章相比,这段引出论点的文字可谓新颖夺目。
二、用诗词或典故展开议论。诗词典故是最富思想感情、最富表现力的艺术语言,诗词中的名句更是艺术长河里的精华。俗话说,“诗言志”,透过诗句,我们往往可以触摸到诗人的思想灵魂,感受到诗人生活的时代气息。比如写到“采菊东篱下”,就会想起淡泊名利的陶渊明;写到“烽火连三月”,就会想到忧国忧民的杜甫;写到“清泉石上流”,就会想到寄情山水的王维;写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就会想到狂妄不羁的李白。在议论文中,用这些诗词作为论据来展开,会大大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收到文采飞扬、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的这段文字就妙用诗文,语言精警深邃,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是快乐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杜甫是快乐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是快乐的,他们快乐,并不是他们的人生一帆风顺,而是他们能让美好的心境作为人生的导航灯,指引自己走出困境,走向美好。
在议论“什么是快乐”这一话题的时候,作者摆脱从现实入手的笔法,将视野放到了三位伟大诗人的身上,想到了与诗人们有关的精彩诗句。这些诗句,不仅形象地解读了不同人物对快乐的不同解读,同时也为文章注入了芬芳的文化底蕴。
三、用比喻或排比增强气势。纵观议论文佳作,运用修辞美化语言的现象极为普遍。老师们反映,在众多的修辞当中,又以比喻与排比最为常见。比喻能化平淡无奇为生动有趣,化深奥难懂为浅显易懂,收到言简意赅、言近旨远的写作效果;排比则如滔天巨浪,一浪接一浪,呼啸奔腾,让论点严密透彻,情感奔放激越,令读者心潮澎湃。2010年报刊获奖佳作《在真情的长河里》就将比喻与排比有机融合,出现了这种连珠笔妙:
真情是灯,它可以照亮黑暗的事物,让你看清它的本质,虚情则相反,真情是船,它可以将你领到成功的彼岸,虚情则让你沉入深渊,真情是太阳,可以让你欢乐,让大地增辉,虚情则是黑暗,只能徒增你的眼障,掩饰事物的丑陋。
古话说,“情欲伸,辞欲巧。”这个“巧”字,讲的就是语言技巧。看来,写作议论文时,我们除了考虑论点、论据与论证方法之外,还得学会给语言添光加彩。上面的这些方法,说不定能让你写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奇文异章!
【误区扫描】
议论文写作一直是高考复习的重点,但成效甚微。从各地高考作文情况来看,写作议论文的考生不少,但出彩的却不多,问题主要存在于三方面:
一是观点不清。有的用语片面或过于绝对,观点有失偏颇;有的表述含糊不清,观点不明确。这种现象多表现在材料作文中。由于考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较差,不知道怎样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特别是材料可以从不同角度出观点时,更是东拉西扯,同时议论几个角度,结果弄得一个观点说不清楚。
二是论据缺失。只有拿出丰富而精彩的论据来,才能让读者口服心服,但不少考生下笔便是那几个老掉牙的事例,令人望而生厌。有的整篇文章见不到一个事件,只是在空泛地议论;有的选择了事例,但事例与论点不相符。
三是文体不符。考生由于没有掌握议论文的文体特征,有的文章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引述故事,尽管故事叙述得颇具吸引力,但后面的议论太少,明显不符合文体要求。如一考生论述中学生打工的利弊时,选用书信体形式展开,向母亲倾诉自己打工的感悟。尽管这种形式便于情感的交流,但书信体属于应用性文体,自然不符合议论文体的要求。
【高考满分范文】
超越弯道一起飞
2009年安徽一考生
弯道中蕴含着超越的机遇,超越中拥有着勇敢的情怀
——题记
“超越梦想一起飞,你我需要真心面对。”一首《超越梦想》唱出了无数人敢于超越自我、超越梦想的激情。的确,超越中暗含着危险,超越需要十足的勇气,但是没有超越就没有可能到达一个崭新的高度。
当你面对挑战时,是勇敢向前还是畏惧不前;当你面对机遇时,是果断超越还是左右迟疑;当你面对困难时,是勇于超越还是害怕退缩。为了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精彩,为了让生命去回味这一刻,去铭记这一回,我们应果断选择前者。
抓住弯道,勇于超越。这一点,鲁迅做到了。面对黑暗的旧中国。面对内心早已渐渐麻木的中国人,他毅然弃医从文,要从心灵上去拯救那些已病的中国人,他平静如水,内心却波涛汹涌。他用锋利的笔尖刺穿了统治者的心脏。他已超越了自我,他将自己高大而又严肃的形象树立在了无数中国人民的心中。
抓住弯道,勇于超越。这一点,贝多芬做到了。面对自己的双耳失聪,面对自己贫寒的家境,他并没有因畏惧而放弃音乐,而是怒吼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利用一根木棒通过牙咬来感受音律的震动。他谱出了流传至今并令人振奋的乐曲《命运》。他不放弃任何可以作曲的机遇,战胜了失聪,超越了自我,在音乐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抓住弯道,勇于超越。这一点,刘翔做到了。虽然刘翔在北京奥运会上遗憾退赛,但他在雅典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令世界所赞叹。他抓住了机遇,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超越,更是全中国乃至黄种人的超越。世界会永远记住这个在奥运跨栏项目上夺冠的黄种人。
抓住弯道,勇于超越。能够准确把握并且勇于超越的人们都是可敬的、勇敢的。历史上有所成就的人们在面对机遇时无不准确地把握,勇于超越,挑战极限,而我们也应做到如此。
面对弯道,勇敢超越。我们的生命才能更加精彩,同样我们的梦想才能展翅翱翔。
【满分赏析】
这篇记叙文虽然并无过多的出彩之处,但中规中矩的笔墨,值得广大考生借鉴。从形式上看,下笔有题记,笔墨引人;开篇用歌词切入,可谓新颖。从论据上看,不论是鲁迅的经历,贝多芬的故事,还是刘翔的机遇与遗憾,均是信手拈来,内容充实。从语言上看,准确凝练,充分展现文章气质。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