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志愿填报方面,怎么做好参谋?除了我刚才说的情况,经过一定的学习很多家长能够掌握怎么报志愿,但是实际运用的时候,常常自己犯了错误,但是一点没有发觉。2007有的一个家长,他孩子是重点高中的,学习程度基本上是清华、北大这个层次的,所以这种层次的学生,一般第一志愿毫无疑问报清华大学,问题是后面几个志愿怎么填报。那时候没有第二志愿平行的问题,那时候要填三个志愿,全是志愿优先。第一志愿、清华大学。第二志愿北京理工大学,第三志愿北京工业大学,第二批次无填报。那个家长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进行了一系列的策划,第一志愿他本身就是清华的层次所以填报清华。第二志愿填报北理工,说起来也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因为清华大学跟北理工差的分数起码也有五六十分,一般来说志愿之间分数差是五六十分。而北理工跟第三志愿北工大之间相差起码五六十分,他觉得我清华上不了上北理工,北理工上不了上北工大。看起来十分合理,第二批次不填报,他认为我孩子水平失常不会失常到一本线以下的学校。我说不合理,他虽然经过一些学习,有些东西他知道,真正填报志愿的时候他不知道。第二志愿他填报北理工是没有用的,虽然说你看北理工和北工大招生简章里都说在我们一志愿没有满额,我们会招收二志愿,不是说不招收二志愿。但是你仔细看看每年四月份,我们家长都会拿到,过去三年所有学校他们录取情况和分数,你发现北理工几乎不招二志愿,或者招二志愿极少。就是说甭管你分数有多高,哪怕你离清华差一分,北理工可能不收你,他不收二志愿,所以你第二志愿是落空的。第三志愿总可以吗?第三志愿我是北工大,北工大每年都招不少非第一志愿的。但是从当年来讲,他没有仔细研究北工大,北工大历史上没招收过三志愿,虽然二志愿招收过很多600分以上的学生,但是他一个三志愿都没招过,二志愿他绝对能招满,三志愿不会招。这个考生填报志愿按当年招生政策,除了清华是有效志愿,其他都是无效志愿。一旦他清华落榜他就没学上,二批次他没填,所以把没有学校能录取。这个就是说,我们家长有时候有一定研究,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存在问题。
我再举一个例子,2009年发生过一个案例,广东珠海一个高中教师苏金昆,他状告广东省教育厅和西南财经大学,他败诉了。他还不认输,在网上悬赏十万元,征集网友举报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是否有招生舞弊行为?为什么他坚定认为人家有舞弊行为,因为他的孩子2009年高考是612分,其中第一志愿报西南财经大学没录取,他又了解到另外一个考生,比他低,605分,西南财经大学录取了,他就心想,凭什么我612分你不录取,还录取了一个605分的?这里面肯定有猫腻,所以他输了之后他还要悬赏十万块钱征集舞弊行为。为什么他输,他第一专业录取637分,第二专业会计学,最低分616分,他填报第三专业财务管理,最低分627分,他还是够不上。第四专业,金融学,人家录最低分621分,他还够不上。问题在他填第五专业,人家录最低分605分,而他是612分,他就不服在这儿。他说我填报了志愿,你录了605分为不录我612分,第六专业录622分,他也不行。他不了解高校专业录取有两种方式,一种叫做志愿清,一种叫专业清,人家学校在招生简章上明确说专业清,一个专业,一个专业按分高低排。人家605分放在前面的专业,只要还没录完,就把他录进去。等到他第五专业录的时候人家已经录满了,在招生规则上人家没有任何错误,他认为人家有舞弊行为,所以这也是他不懂规则。我刚才讲的这两个,这个家长绝对不是一点不懂,但是他还没弄清楚招生政策里名堂挺多的,确实他没弄清楚,所以发生了这种情况。其实那再去告,他也不会告的赢。
刚才说到高考志愿里有这么多“陷阱”在里面,我们怎么样搞清楚这些?现在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书,当然大家看书肯定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但是我在这里给大家说一个能够提高最便捷的方法,实际上也是我采用的方法。现在大家都知道网络特别的发达,通过网上学习是一个非常方便的方法。我极力推荐我们家长上博客,通过博客圈了解志愿。你们只要从现在开始上网关注,你不用专门的学习,只要跟着网上高三家长圈走,到明年五月份,我可以说在座家长80%都可以会成为高考专家。我在2006年七、八月份跟大家是一样的,当时发现高三家长博客圈,那时候是一个天津的家长发起的圈子,我发现了这个我也注册了一个博客。最初我注册的博客没有别的意思,首先是想为孩子搜集高考资料,现在大家看我的博客仍然有那时候的痕迹。我看到跟孩子高考有关的东西我就把它存在这儿,至少我当成一个资料库。我今天看到一点,明天看到一点,就存在了这儿。但是博客这个东西具有一个交流的特点,我在那儿存别人能看见,他看见了之后就会发言,发言之后我跟别人就有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我能够学习别人,别人能够学习我,所以在网上互动过程中把你提高了。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