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昔日网瘾少年考取武大博士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30日 10:24   汉网-长江日报

  (实习生 高斯)从“天才少年”到被老师们判定“今生与大学无缘”,从堕入网络无法自拔到迷途知返。7月13日,三十而立的彭晓(化名)终于收到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昨日,笔者连线彭晓在宜昌市的家人。

  ●“天才少年”临时上场拿回奥数奖状

  “彭晓上小学时,我们基本上没管他。”彭晓的父亲、59岁的彭兆华说,“孩子的童年就应该要过得愉快,家长不要给其太多压力。所以,我们从没给他报特长班,也没另外给他布置作业。有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我甚至会帮他写。”

  在老师和亲友眼中,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彭晓是个“天才”。小学语文老师给他的评价是:“长大了可以当作家。”初中时,同学们都称他“English boy”。

  读初一时,一名同学因病不能参加奥数竞赛,彭晓在临时替补出场的情况下,居然战胜了班上的集训选手,拿回了奖状。

  ●染上网瘾,每天和父母“打游击”

  1995年,彭晓考上宜昌市一所省级重点高中,并向妈妈陈新华申请在课余时间“学电脑”。陈新华很高兴,每周数十元“学电脑”费用从不吝惜。直到有一天被老师请到学校,看到儿子已从佼佼者变成班上倒数一二名,她才知道逃学、撒谎、变着法子要钱上网已成为儿子生活的全部内容。

  “我使出了浑身解数,甚至提前退休想管住他。”陈新华说,“但我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他学会了玩绝食、罢课不上学;上学时送他到学校,他中途离校;放学时到学校堵住前门,他从后门溜走;1个月至少玩1次‘离家出走’的把戏,几天几宿不回家。”

  ●被父母“拉扯”进大学

  绝望中,陈新华听取了心理医生刘超的建议:“坚持和守候,绝不放弃;适度地采用迂回战术,适度地妥协。”为此,陈新华对彭晓立了规矩:“每周上网不超过3次。周六可以到网吧玩通宵,但要告诉我在哪个网吧,我凌晨2时给你送一次夜宵。”

  高考前夕,彭晓摊了牌:“妈妈,我不可能考上大学。”陈新华只觉五雷轰顶,那时距高考只有1个月时间。父亲彭兆华干脆回了家,一天24小时守着他。最终,他考取三峡大学

  ●10年后“醒”了要读书

  进入大学后,彭晓的网瘾并没有断。

  彭晓“混”到本科毕业后,父亲干脆由堵变疏,安排他进电脑城工作。2005年——染上网瘾10年后,彭晓自学程序员课程,通过考试,拿到软件设计师(高级程序员)证书。此时,他第一次告诉妈妈:“我还想读书,我觉得知识不够用。”

  父母鼓励他考研究生。2007年,他考取三峡大学硕士研究生。3年后,他又以超过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初试录取线38分的成绩,考取武大博士生。

  “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家长。”彭兆华说。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高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