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八教授求录国学奇才 招办拒绝不愿开先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6日 09:55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本报讯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8名复旦大学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一个“天才”。但因高考成绩6分之差,省招办拒绝投档。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的高三应届生孙见坤征服了教授的心,也摸到了大学的门,却“搞不定”招办的章。

  19岁的孙见坤觉得自己“就像做了一场春秋大梦”。8月20日,他打开山西大学法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一脸迷惘。

  “我去读法学干嘛呢?”他自言自语道。今年高考,除了参加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孙见坤还填了山西大学的历史专业作为第二志愿。

  他与复旦结缘,是因为参加复旦大学为自主招生而举办的“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孙见坤记得,一个留大胡子、穿对襟棉袄的教授,一脸兴奋地跟他聊起“诗小序”。他还注意到,其他3位老师不时频频点头。4位专家意见一致:希望学校一定要将孙见坤通过自主招生录取进来。  

  “博雅杯”面试官之一、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章清这样评论孙见坤:“他是我见过的对国学最有钻研精神和天赋的学生之一。”    

  遗憾的是,在今年高考中,孙见坤最为拿手的文科综合发挥失常,最后总分为553分,比陕西省一本录取线低了6分。而按照“博雅杯”的章程,复旦大学自主招生对他的要求是“达到一本线”。  

  6月底,复旦大学招生办的老师开始积极“做工作”,他们为孙见坤“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   

  在之后的一个月里,复旦大学和陕西省招办的文书、电话沟通,“来来回回进行了很多次”。复旦方面还曾专门派出老师前往陕西,沟通录取孙见坤的事情。

  然而陕西省招办一直立场强硬,拒绝将孙见坤的档案投到复旦大学。他们表示,“博雅杯”的章程上并未写明可以“破格录取”,所以“今年一个破格的都不能有”。   

  另一方当事人陕西省招办一直拒绝媒体采访,其新闻发言人甚至将手机转移到语音留言状态。 

  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曾了解到陕西省招办的一些顾虑:如果这次为孙见坤开了这个口子,“条子生”、“关系户”等腐败问题就会接踵而至,来年将冒出更多的特例,分数不达录取线,却可以通过校方和教授的坚持,进入名牌大学。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