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学新生理财支招:家长正确引导 学生开源节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6日 16:49   大江网-信息日报

  家长要正确引导 上好理财教育课

  “新生们第一次独立地管理自己的财务,往往由于经验缺乏而不知如何应对。尤其是开学的第一个月支出较为集中,有的学生甚至花掉几千元,只能让父母再次寄来生活费。”王曦说,9月份,业务窗口就会有很多为孩子寄生活费的家长们。

  王曦认为,大学新生掌握科学合理的投资理财知识,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对今后个人的工作生活很有必要,不过也不能忘记前提是读好书,这就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

  “在进入大学前,家长们就要给孩子们上好理财教育课,为孩子的消费打预防针。”王曦介绍说,比如养成记账的好习惯、合理地规划生活费开支等等。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们自己当家,自己养成记录日常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固定开支的习惯,了解银行各类存款、基金定投计划等,让孩子从持家开始对消费和储蓄形成概念。

  零花钱多的学生可考虑适当投资

  “对于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孩子们无需担心学费的问题,却可能要面临如何满足消费欲望的问题。”王曦介绍说,家长们就要随时掌握孩子的消费状况,不能让其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

  王曦建议家长为孩子办一张信用卡附属卡,这样无需让他们现金傍身。对于孩子们来说,买到心仪的商品的同时,还能保证现金流;而对于家长来说,既可掌控孩子的消费信息,还能利用免息期还款而省去汇款等手续费。

  “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孩子,一般都有不少的压岁钱。”对此,王曦建议家长们鼓励孩子在开学初期就尝试做基金定投,为他们将来出国深造或自主创业打下基础。在选择产品时,建议选稳健型的基金(债券型基金或指数型基金)。定投期限可以设定为学习年限,扣款金额可根据零花钱的多少,每月投资100-500元。这样既能通过强制储蓄积累原始资本,又可以在积累中获取一定利润,平摊了投资风险。

  同行异地一次性取款可省手续费

  “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以工薪阶层居多,并且家庭生活负担也不小。”王曦介绍说,在日常的接触中了解到,这类家庭的家长们一般都选择一次性交完学费,再每月给孩子寄生活费,寄款方式以电子汇款居多。但是,由于家长们忙于工作或者受银行营业时间限制,往往出现一时忘记汇款或者推后汇款时间,远在异地的孩子急得不停催促。

  对此,王曦建议家长申请网银,可以在上班单位或者家里利用网银汇款,既可以省去每月跑银行的繁琐,还可以随时汇款。

  而孩子们到学校报到后,建议在当地办理一张银行卡,在收到父母的汇款后,一次性取出存入新开的银行卡中,这样可以节省部分手续费。

  困难家庭申请助学贷款减轻负担

  “除上述两类家庭之外,还有一些困难家庭可能还在忙于为孩子筹学费,而筹完学费后,又将面临生活费无着落的难题。”王曦建议,这类家庭可以借助助学贷款来减轻负担。

  王曦介绍说,目前,我国的助学贷款有两种,一种是国家助学贷款,对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经学校和银行等部门审批,政府给予贴息贷款;另一种是商业性助学贷款,由家长提出申请,只要符合银行的贷款条件,就可获得贷款。助学贷款手续简单、操作方便,而且利率优惠。贷款的资金将直接存入活期储蓄账户或银行卡中,无论期限长短,均执行一年期贷款利率。贷款到期后(一般为大学毕业时),参加工作的有了稳定的收入,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还款方式。

  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开源节流

  而在实际的大学生活中,王曦建议大学生们要学会“开源节流”。

  “开源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王曦介绍说,第一是奖学金,各个大学都设有不菲的奖学金制度,既获得了知识,又得到一笔收入,这是大学生梦寐以求的“赚钱”方式;第二是协助老师做研究,这也可以称为“助学”,利用自己的专业和专长来协助老师进行科学研究;第三是校外做兼职工作,诸如私人家教、促销员、打字员、话务员等,在假期还可以到企业或公司打工,虽然收入不是很高,但是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和社会实践的机会;第四进行适当的投资,这方面主要是针对有闲钱的学生,可以利用少量的储蓄,以积累投资经验为目的,投入到股票、基金、债券等基本的投资品。

  而在节流方面,王曦建议学生们从记账开始,防止“月光族”现象发生。

  (记者黄培红/文)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