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评:卡住“国学天才”的并不是高考公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7日 11:51   新华每日电讯

  维护高考公平和发现特殊人才,并不一定是天然对立的。卡住孙见坤的,并不是对高考公平的追求,而是僵化的招生制度、高校招生自主权的缺失和社会公信环境的恶化。既然玩航模、练武术都可以加分,为什么一个高中生能写出让教授击节叫好的考证论文,就不能多加几分?

  陕西高中生孙见坤,人称“国学小天才”,该生家学渊源,自小熟读经典古籍,很多大学教授都称赞其“人才难得”。今年高考,他通过了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面试,但是,因为高考发挥欠佳,总分距复旦要求的一本线还差6分,被陕西招办拒绝投档。虽然8名复旦大学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但陕西招办仍拒绝放行。一个天才,眼看被卡在理想的大学门外。(8月25日《中国青年报》)

  从各种评论来看,目前认为复旦大学不应破格录取孙见坤的占了上风。理由主要是:不能因为一个可能优秀的考生,而修改录取规则,宁愿牺牲一个天才,也要保住高考公平;此外,还有人认为,既然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的,何必非上复旦不可,自学也能成才,那才是真牛呐;实在不行,还可以先去录取他的山西大学,忍几年再考研去复旦,不是也一样。

  这样的理由并不好玩。不能因为自学也能成才,就要求几位教授放弃自己认定的优秀人才,这对学校也是一个损失。虽然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但在规模化培养的高中生中,像孙同学这样热爱古典文化、高中就能研究注解《山海经》的,还真不多见。让一个少见的偏才,去学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专业,也没有这样磨炼人的。如果这样也可以,还不如建议孙见坤先去拉几年三轮车,然后等着复旦大学特招他读博士。

  对于高考来说,公平当然很重要,目前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公平还不够。但是,公平并不意味着铁板一块,一切以分数为准绳,尤其是应试教育下的分数至上,会扼杀真正的偏才怪才。实际上,我们对选拔培养杰出人才的渴望,和追求公平一样强烈。不过,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多数人几乎本能地选择站在公平一边。这就是出现“孙见坤难题”的社会背景。

  这种民意完全可能理解,但不能不指出,维护高考公平和发现特殊人才,并不一定是天然对立的。一刀切式的粗糙公平,对少数偏才怪才来说,何尝不是另一种不公平。卡住孙见坤的,并不是对高考公平的追求,而是僵化的招生制度、高校招生自主权的缺失和社会公信环境的恶化。

  为弥补一刀切的缺陷,分数至上事实上早已被突破,比如高校自主招生、免试保送制度、名目繁多的加分制度(虽然经常异化为舞弊和寻租的工具)。目前高校虽然有了一定比例的自主招生权,但这种自主权还很有限,考生还必须参加高考并取得一定分数,仍要跟着高考指挥棒起舞;自主招生到底该如何操作,还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办法。如果是完全的自主招生,高校和教授可以根据自己意愿要求,选择自己认为优秀的人才。像孙见坤这样获得8个教授共同认可的学生,理当不该出现差几分无法投档的难题。目前各种各样的高考加分,多数跟大学无关,而是由地方教育和招生部门确定,根本无法体现大学对特殊人才的要求,反倒经常提供一个权力寻租的渠道。试问,既然玩航模、练武术都可以加分,为什么一个高中生能写出让教授击节叫好的考证论文,就不能多加几分?

  一旦提及高校招生自主权,人们很自然会想到背后的关系生、条子生,甚至舞弊造假,权力干预,这也是很多人反对特招孙见坤的理由。在普遍公信力缺失的环境下,给予高校、教授完全的自主权,很难保证人们都能信服,毕竟,钱钟书、钱伟长式的佳话,已经失去了土壤。怎么办?这又回到了一个改革的两难问题,是坐等社会公信力提高了再改,还是以改革来提升社会公信力?

  当然不能选择坐等。检验高校是否有真正的招生自主权,不妨就从孙见坤这样经过严格的甄选、获得学术共同体认可的偏才开始。给他一个机会,也让大家一起来监督,复旦的决定是否正确,是否能推动高考制度走向完善。

  丁永勋(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高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