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招生难已成常态 上大学吸引力减弱

2015年06月03日07:55  新闻晨报     收藏本文     

  自2009年起全国高考[微博]报名人数连续5年下降后,2014年报考人数首次回升,比2013年增加27万人,达到939万人,高考报名人数呈现出止跌趋稳的态势。但生源下降带来的高校生存危机并未因此得到缓解,高校招生难已成常态化。

  中国教育在线2日发布的《2015年高招调查报告》再次敲响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警钟。

  “生源危机,表面是就业问题,实际也是质量危机、特色危机,高校在定位上出现了问题。”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指出,大多数高校发展一味追求大而全,专业设置存在严重的趋同化现象,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上大学吸引力减弱。

  据了解,国际教育界的一个共识是,大学招生难的本质,是质量问题,是特色问题,是就业难的问题。世界很多国家的高等教育都经历过同质化发展的快速扩张阶段,专业设置的盲目趋同导致了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

  尽管教育部近年来尝试通过就业率统计来调整高校专业设置,但《2015年高招调查报告》的数据却显示并不乐观。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的统计数据,2013年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汉语言文学等10个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的毕业生规模最大,其中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和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都超过10万人。而从教育部公布的全国和各地2012、2013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中,毕业生人数较多的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等专业在各地的就业率反而排名靠后,这种反差不得不让人深思。

  陈志文说,报考人数与招生规模的“剪刀差”背后还有更值得警惕的问题,那就是高等教育在加速向普及化发展。

  据统计,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从2008年的23.3%上升到2013年的34.5%。

  “按照这个加速度计算,我国预计3到5年内就会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我们的高等教育将迎来更多的问题,比如上完大学找不到工作怎么办?”陈志文说。

  陈志文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快速发展后,需要更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更理性的规划发展,这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有所体现,但仍有待加强。

  据新华社北京6月2日电

文章关键词: 高校招生毕业生大学就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