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是高考最值得发扬光大的精神

2015年06月07日08:05  羊城晚报 微博    收藏本文     

  新浪教育[微博]温馨提示高考[微博]之后的事更重要哦:

  ·全国大学及专业历年录取分数线查询

  ·2015全国高考志愿公益讲座报名

  ·志愿填报不明白的看这里看这里!

  可以说,整个社会有一种浓浓的“高考情结”。这个情结来最早源自中国传统社会的科举考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很多贫苦读书人的愿景,也在很多人身上变成了现实,读书改变命运,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恪守的信条。事实上,“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情形与传统社会有几分相似,读书改变命运是共同的信念。在当时,除了高考这个途径,别的上升通道相对缺乏和狭窄,于是就出现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独特景观。那一代人中的佼佼者,的确也通过读书,具体来说,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现在都是各行各业的中坚,在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也为社会做出了更大的贡献。他们的成功,成为全社会的榜样。即便是当年名落孙山者,也以这些幸运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下一代。“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所制造出来的成功典范,直接制造了全社会的“高考情结”。

  细究一下,就会发现,无论是传统时代还是上个世纪最后二十年,人们笃信读书改变命运,笃信高考,实质上是对于公平的渴望和信赖。这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公平:起点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高考情结”最为精华的内核,其实就是对公平的向往。

  事过境迁,高考早已不是唯一的改变命运的机会,上大学也成为一件极为容易的事情,高考改变命运的效应已经大大降低。而高考本身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又影响着基础教育正常发展。按道理,“高考情结”应该淡化了,高考及其与之密切相关的基础教育应该改革了。但在事实上,全社会的“高考情结”依然浓厚,高考与基础教育的改革,始终都没有成功的实质性大动作。

  问题出在哪里?正如前面所说的,“高考情结”的本质,就是对公平的向往。当年恢复高考彰显出来最伟大的精神就是公平。但这其后的三十多年中,这一精神似乎更多地局限在这个世界上最著名的考试本身,而没有在其他领域更好地推而广之。对于高考领域公平性过度的依赖,正反衬出了公众对于其他领域的公平焦虑。也就是说,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对于“读书不一定能改变命运”这一现实已经心知肚明,但对于许多普通人家来说,不读书、不参加高考、不上大学,又能干什么?有没有别的选择?

新浪高考志愿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新浪高考志愿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这不免令人嗟叹不已。如果社会上升的通道更加多一些(不可否认,比以前改善很多了,但仍然不足),更加宽广顺畅一些,更加公正一些;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资源分配更加均衡一些;每个人得到的保障更多一些,总之如果能够把高考所体现出来的公平精神发扬光大到社会各个领域,社会运行的各个环节,那么人们就有更多改变命运的机会,或者说不再为改变命运本身而忧心忡忡,人们的“高考情结”才会淡化。

  高考依然重要,高考依然要保持公平,但更重要的还是社会公平,这也是当年恢复高考的初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们期待这一精神的发扬光大。(作者周云,华南理工大学[微博]教授)  

文章关键词: 2015高考公平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