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高考语文考试结束后,学而思[微博]东学堂语文照惯例发表了多篇考试评析文章。对于整张试卷的详解,我当时的文章副题为《变革之年,动向需关注》。当然,需要关注的其实不仅2014一年,站在更长远的眼光来看,那年还仅仅是个开始。在那篇文章结尾,我向后几届高考考生们提出过一个问题:新高考已经来了,你还在用旧思路学习吗?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卷,就是本届学员对这个问题交上答卷的时候了。
在去年的文章中我还说过,未来两三年,这个变革动向还将持续下去,而且进一步发扬光大。当时的预言,比如试卷的难度和深度增加,题型灵活度增加,更考验实际应用和能力积淀等,均已经在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中成为现实。如果说应届考生可能已经来不及后悔,那么我至少希望未来三届学生不要再对此掉以轻心。甚至我在此尚可预言,未来三届北京高考(2016至2018),类似今年这种方向的改革、始料未及的新题型依然将延续下去,直到阶段性目标达成——2018年高考语文,才是它在最近这几年过渡期走到尽头后的“最终形态”。
一、试卷结构与模块:文本扩容,作文双选
几个月前,东学堂语文曾针对本年度北京卷《考试说明》撰文分析,详细阐述了其中对试卷结构进行了三处比较明显的调整:第一,明确表示将增大试卷阅读文本量,将语文基础题模块彻底并入现代文阅读;第二,拆分阅读延伸题为分值相对较小的开放式简答题或探究题;第三,大作文将采取二选一形式命题。从整张语文试卷呈现出的情况来看,这三点均得到有效落实。
试卷阅读文本量方面,其实纵观本年度高三寒假期末统考、一模及二模,各区试卷均已在逐步进行调整,但大多数区直到二模语文试卷才真正落实文本字数目标。2015语文真题中,社科文阅读足足有三篇材料,加上题目后所占篇幅达到三页半,大大超出去年同期的水平,和二模某些区的试卷相对接近,而文言文今年也考了两篇,古诗词是北京卷第一次考察长调词,篇幅接近百字。这充分说明考生未来不仅要面对现代文篇幅增加,对于古诗文也要有更快的阅读速度。语文基础题本次分散在社科文、古诗文、散文等文段后,分值进行了大幅压缩,还不到10分,与往年相比,题目种类也有变化,新增加的词语中加点字含义题值得考生关注。
考生在面对这样一张“加量不加时”的试卷时,首先需要保证的就是临场时间分配的合理性,如果在哪一篇文章纠缠过久,势必影响其他模块的答题,特别是最需要时间充足的作文部分。因此,对应届考生来说,阅读答题时的整体效率至关重要,分数表现或许也与此有直接关系。而未来几届高考考生也务必从现在开始锻炼速读现代文能力,在文本中精确提取信息的能力也要有相应提高。
作为试卷结构中最明显的调整,阅读延伸题的拆分基本上早就被大家公认为定局,可能有悬念的是拆分后的开放性命题会以怎样的形式展现。从2015北京语文试卷来看,可以被认定为开放性命题的主要是两道题,分别出现在为文言文和散文板块,其中文言文考察学生对读本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种不同标点方式的取舍,要求相对较高;散文考察对文中某句话的个人理解,对考生来说,解题方法和答案结构与往年相比依然相似,当初对于阅读延伸题的训练还是可以派上用场的。在东学堂高三课堂上,我们也专门强调过“题型形式虽变,考纲要求不变”的观念,要求高三学生们不要受到单纯的形式改动的影响。从试题来看,其实还是要求考生展现常规能力。
此前很多考生及家长[微博]很关心今年大作文二选一的情况,媒体也多次就此询问过我的意见。当时我曾给出过两点建议,首先,作文多选其实有利于考生审题门槛降低,因此意味着自由度提高,这对写作能力优秀者是红利,但对一般考生而言是把双刃剑,容易轻松掉入二类立意;其次,在临场必须要注意选定题目所消耗的时间,切忌“选择障碍症”、文已下笔又临时换题、涂改作文纸等自乱阵脚行为。选择越多,越需要考生清楚或有意培养自己的长项,果断选择更擅长或材料更丰富的文体、话题、立意角度等。
今年的两道大作文题均为命题作文,一道题是想象与古代的英雄相处一天,题目明确要求写记叙文,第二题从散文阅读中生发出来,要求寻找生活中的事物,谈谈你对它“深入灵魂的热爱”,因此任何考生均能从中找到平时习练较多的题目来入手写作。审题门槛降低,是为了大家能写出更出色的文章,有更大的空间自由挥洒。因此今年作文题目难度并不太高,但想写好还是需要一定的思考深度。针对作文题目的更多分析,东学堂语文已经另文详述,在此不赘。
二、命题难度及思路:偏重灵活,考验积淀
今年北京语文卷的命题特点,不外乎“灵活、综合”四字。相较于往年比较传统的题干表述,今年的题干中多了很多“不标准”的设问方式,需要考生自行寻找题干中的关键字词,将非典型题目转化为日常训练的标准题型,或者将其拆分为多个题型的综合,进而还原为考纲中的某几项具体能力要求。考生除了要“知道怎么答”之外,还需先“知道问什么”,无疑是增加了一重筛选条件。比如文言文模块的第13题,题干表述为“任选文中提到的三个人物中的两个,用两个熟语或成语描述他的处事为人”,从性质看,这既需要考生回到原文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又需要调动自己的词汇储备,找到合适的熟语或成语对其进行描述,既考文言阅读又考文学常识,两种不同能力灵活应用,才可拿全分数。
灵活命题、命综合题,淡化答题格式和解题技巧,是本轮语文高考改革中的要点之一,从2015北京高考《考试说明》中的样题,到此前三轮区级统考卷,其实都呈现出类似的思路。这一点,在2013、2014年北京高考语文卷中就有部分题型出现,如今只不过是在过去的基础上继续前进。
与去年高考语文试卷相比,2015语文卷的绝对难度并未提升,但考生拿分更加困难,除了上文所述命题思路偏重灵活、综合的因素外,今年的题目还要考察考生平日的语文积淀,直接针对某些较难的考点或知识板块,也让拿分难度进一步提高。比如文言文第一次考察了主观翻译题,诗歌鉴赏考察苏轼词与《醉翁亭记》山水之情的异同等,这些题目,不仅要区分答对或答错,在答对的学生中还要区分快慢,——如果有比较深厚的语文积淀,学生可以用比较迅速的非常规手段拿分,结合试卷整体阅读量增大的背景,在其他模块也能留下较为充裕的时间,有助于提高正确率并稳定心态。
按照各试卷模块进行分析,语文基础题已经整体并入现代文阅读,在难度上堪称简单。文言文部分选择了《吕氏春秋》中的论说类文章,题型中出现主观翻译题和精确到字的意思选择,难度有提升。诗歌鉴赏部分考察宋词,题目容量加大,但考察深度尚可。社科文与散文阅读除了篇幅增加外,题型相对比较稳定,考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归纳概括标题等常规能力,其中“从谋篇与立意角度赏析文章匠心”一题相对较难。
三、未来趋势与应对:延续改革,尽早绸缪
其实,从长远来看,2013-2017年的北京高考语文卷,性质上均属过渡,需要为2018年后高考全面换代升级进行铺垫,因此每年均会进行一部分题目的微调,上下呼应,彼此连缀。比如2014年北京语文真题中,除现代文部分外,每个模块均有非常明显的命题调整,2015年则着重对现代文部分进行改革,其他模块要么继承去年要么保持稳定。这样逐年微改,既可以保证应届考生利益不至于大受影响,也能保证在几年后顺利完成教改升级的目标。
但是这样的处理方式也会带来问题,最直观的就是,在这一思路下,最近几年的北京高考语文卷,每年都会有比例不低的题目涉及到改革变化,这也势必会让应届生的备战无法针对当年的最新形势做出预判,导致复习备考的不确定性不断累积。而等到《考试说明》出来,往往为时已晚,也来不及做出相应调整了。
为此,同学们必须从现在起关注北京高考语文,不仅是单独哪一年的试卷,而且要掌握最近三年来的趋势走向。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卷,只是下一届考生复习备考语文学科时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此外尚需针对当年度的新变化加以前瞻,预先准备,留有可供临场应变的必要准备,才能保证在未来的高考中顺利过关。(学而思高考研[微博]究中心 王乃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