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别再借高考余温消费悲情故事

2015年06月11日11:57  春城晚报     收藏本文     

  新浪教育[微博]温馨提示高考[微博]之后的事更重要哦:

  •全国大学及专业历年录取分数线查询

  •2015全国高考志愿公益讲座报名

  •志愿填报不明白的看这里看这里!

  并不是所有的悲情都可以被围观,也并不是所有的选择都可以成为话题。对于一个刚刚参加完高考,又遭到丧父打击的高中女生而言,她现在最需要的是安静,用时间来平复内心的悲痛,而不是成为公众关注的对象,被别人议论。

  “爸爸,你要注意身体,我会好好考试的。”6月6日,高考前一天,没有等到父亲电话的考生韩蕊,在晚上7点55分给父亲发去一条短信。此时的她并不知道,她的 父亲已去世9天。为回家陪女儿备战高考,5月28日,在外打工的韩友清从宁夏往泸州老家赶,次日,在途中因车祸不幸去世。为让女儿专心高考,韩蕊的母亲黄 敏忍着悲痛将这一消息隐瞒了11天,直到8日下午,走出考场的韩蕊才得知内情。当晚在殡仪馆,韩蕊跪倒在父亲灵前,失声痛哭。(《华西都市报》6月10日)

  高考前夕,家庭遭遇重大变故,为了不影响子女高考,于是隐瞒不幸的消息,等到高考结束再告知真相,全家人抱头痛哭……这样的场 景,我们并不陌生,印象中,似乎每一年的高考,都有会类似的悲情故事发生,而每一次,都会引发公众的无限感叹与叹惜,接着是一轮该不该隐瞒真相的全民大讨 论,这俨然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性的舆情套路。

  这一次也不例外。有一种观点就认为,不该把高考置于亲情之上。父亲因车祸不幸去世,身为 女儿就该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以尽孝道。高考再重要,也不该弃最基本的亲情伦理于不顾。更何况,高考凭的是实力,心情悲痛未必就考不好。反对者说,这是两 害相较取其轻。尽孝固然重要,但高考同样重要,并且一名学生为了高考准备了十几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可谓毕其功于一役。为此,家人隐瞒真相,让 孩子以正常的心态参加高考,实属人之常情,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爱。当然,也有网友引申出更深层次的意义,认为此举表明,高考被过度放大,甚至绑架了我们的生 活,再一次证明了“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在我看来,这样一起极为特殊的个案,实在背负不了这么多的意义。同样情况下,你会怎么做? 答案肯定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是哪一种选择,事实上都是人们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做出的,别人无权干涉,更无须非议。因为说到底,这完全属于家庭隐私,无关道 德与法律,更没有影响到他人的利益,本来就没有对错和高下之分。相比之下,我更关心的是,对于这样一个遭遇不幸的家庭而言,媒体将别人的家庭隐私曝光于公 共视野,使之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有没有考虑过这家人的感受?当无数网友以旁观者的轻松心态,打量和审视其家庭隐私,甚至评价是非的时候,会不会有一种撕 裂伤口的感受,使他们受到二度伤害?

  并不是所有的悲情都可以被围观,也并不是所有的选择都可以成为话题。一方面,从事情本身来看,虽然不乏关注度和话题性,但并没有太多的新闻价值。 交通事故每天都在发生,这是一种社会常态,只是这一次碰巧赶上了女儿高考而已。事实上,这类报道年年都有,即便有一点新闻价值,也早就被榨干了。另一方面,新闻报道也应该遵循一定的新闻伦理,即不伤害报道对象为底线。对于一个刚刚参加完高考,又遭到丧父打击的高中女生而言,她现在最需要的是安静,用时间来平复内心的悲痛,而不是成为公众关注的对象,被别人议论。

  由于高考在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每到高考季,各个领域都会形成一种“高考热”,比如“高考经济”,商家围绕高考大作文章,再比如高考舆论热潮,各大媒体以高考为出发点,殚精竭虑地挖掘各种有关高考的选题,生怕在高考报道中落于 人后,因而有时候难免会失去底线和原则。本质而言,这是对高考的一种恶意消费。

(本报评论员 吴龙贵)

新浪高考志愿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新浪高考志愿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文章关键词: 2015高考高考悲情故事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