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由新浪教育频道主办的2016年高考升学规划行业峰会在北京举行,峰会以“大变革时代高考升学规划的应对之道”为主题,邀请多位知名教育专家、高校招生负责人、高考志愿专家等齐聚一堂,与观众共同探讨改革的影响和对策。本次峰会是第九届新浪教育盛典的六大峰会之一,作为教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事,本届盛典以“耀·升级”为主题,聚焦改革与升级中的中国教育。
在“大咖说”环节,厦门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亚群发表了《高考综合改革的影响与对策》主题演讲,张主任说,高考考试时间、考试内容的改变只是高考综合改革的一部分,而招生标准的改革将引发高中教学和评价的连锁效应,促进高中教育转型,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这才是高考改革的最佳效果。
以下为张亚群演讲实录。
观望上海和浙江: 中国高考改什么?
第一个问题是高考改什么?上海和浙江是试点,从今年开始陆续有很多省市已经把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公布出来了。
我们看高考综合改革的总体目标,“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这三句话,分类考试指的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的分类。下面是“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这个文件不单纯是考试改革的文件,实际上是与中等、高等教育改革非常相关的。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中国高等教育就会上一个很好的台阶。
高考除了考试形式与内容的改革,还要改革招生标准,高校招生标准是一个指挥棒。中国高考长期以来属于总分录取。新高考制度最大变革在于实行“两依据、一参考”,即招生学校依据三门统考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在高考改革的教育导向上,发挥“统考”与“选考”的各自优势,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这次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协同推进考试改革、招生改革、管理改革。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招生计划的分配方式进行了改革。提高中西部人口大省的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扭转过去以分数为主的导向。
二是考试形式与内容的改革。包括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是最难的一项改革,需要社会诚信和法制作为保障。目前只能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参考”。
三是招生录取机制改革。具体办法,如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相关文件都公布了,只要统一实行是很容易做到的。
高考改革将产生什么影响?
有什么考试就有什么样的应试和教学,其导向作用非常明显。我不反对应试,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教育不能以考试为导向。我认为,包括通识教育在内,教育一定要培养人的理性精神,这些都不是应试能解决的。高考综合改革的举措涉及面很广,高考综合改革对基础教育和大学招生将产生广泛影响。
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为例,它对高中教学将产生哪些影响?各省市高考改革共同之处是对选考科目不再标注卷面得分,而是按等级来进行区分。我要跟大家解释的是,等级考试由五等细化为11级或21级,这不是选拔性考试吗?学业水平考试分等当中,前面5%后面5%中间10%,大量考生分数集中在中间段,区分度不大,这就是问题。
再看选考科目。从高一开始就考了,影响整个高中教学。浙江是7科选3科,外语和高中学业考科目每年2次考试,成绩两年有效,增加考生的选择性。大家不要忘记,中国的高考是学科考试,美国SIT考试是学习能力考试,它的考试内容跟你教的内容是不挂钩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一年考6次或7次。我们的学业水平考试每年考2次是非常艰难的。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影响,首先,在选择考试科目时,“六(七)选三”怎么选?本来想打破文理分科,这样选下去问题来了,大部分学生可能还是文理偏离。其次,针对科目设置变化,高中教学管理需要配套改革。将来对老师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再来看考试测量与考试管理问题。学业考是由水平考试转变为选拔考试,考试安全管理有困难。还有命题变得很头疼。很多情况下,如果考生把题目猜到了,那么考试就属于无效。如果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依据的话,信度、效度必须有保障。这是对考试安全管理的挑战。
另外,减少统考科目是想降低学生压力,实际的结果压力是不是降低了?这也是问题。
高考综合评价的教育意义和积极作用不言而喻。我们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在高考分数录取为导向的情况下,就变成了考什么学什么,这次高考改革要扭转这个导向。怎样做到客观、公正、全面评价高中学生的发展水平,需要实践探索。诚信保障、法制保障是综合评价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如何应对高考改革?
针对上面提到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在高中教学方面,要实行“分层教学”、“走班制”等教学管理。在上海,复旦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附中等校正在推进教学改革,其他省市可以参考。另外据浙江海宁高级中学校长介绍,他们的高中教学,不仅可以选择走班,还可以选择老师。
在“选考”改革中,要防止将学生自主选择变成学校行为的选择。以往高考招生中,很多考生家长、学校代替考生选择,实际上,学生的发展,自己是最清楚的,家长只能提供建议。应该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承担的责任而成长,学校才能得到持续发展。
其次要加强中学与高校的联系,帮助和辅导学生做升学规划。
升学还是应提供辅助,帮助学生选择。因为考生自己知道的信息量是有限的。高中教育是非义务教育,需要多样性的选择,需要外界给提供相关信息。大学新生常见的问题,一是对自己的前途迷茫;二是学非所好,对专业不感兴趣;三是知识面狭窄,不适应大学学习。因此,高中阶段就需加强对学生的发展指导,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招生院校应加强与中学衔接、沟通,高中需加强填报志愿的辅导,考生和家长需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知己知彼,减少报考的盲目性,这些都是高考招生不容忽视的环节。教育主管部门需加强填报志愿的科学管理和监督工作,引导考生理性选择报考学校。
第三,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促进高中教育的转型。
现在是应试教育,这是不够的。我们要加强中学的通识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现在大学通识教育和中学通识教育往往是脱节的,这不是正常现象。应沟通大中小学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总的来看,正在推进的高考综合改革,影响是多方面的:考试由过去的六月份集中考变成分散考,招生由“一元”到“多元”,考生的学习压力没变,竞争依然激烈,只是压力的方式变了。就升学对策而言,需要整体应对。
我们不能孤立地谈高考改革,应该有整体观念、全局意识。当讲到高考改革时,应想到它连接中学和大学;讲中国高考时,要想到它与美国招考是有差异的,中国文化传统不同,家长心理不一样,学生的追求也是有差异的,当然也有共性。考试招生改革的应对策略是多层次多方位的,我们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