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简介
理学院现有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统计学三个本科专业,具有“应用数学”和“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两个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设有数学系、统计学系、物理与电子科学系、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传感技术研究中心和应用数学研究中心,培养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统计学方面的专门人才。
学院现有4个实验室,即传感器技术实验室、理综实验室、科学计算与研究生教育实验室和大学物理实验室,其中传感器技术实验室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和科研人员8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5人、副高级职称27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学和科研人员总数的48%,教师中25人具有博士学位,41人具有硕士学位,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学和科研人员总数的75%,中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0%。现有硕士生导师18人,博士生导师2人;归国留学人员7人。学院入选北京市属高校学术创新团队1个,入选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入选北京市名师1人,入选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2人。
先后承担了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项目、军工预研和军工配套项目60多项,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年均科研经费500多万元。过去的几年中,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省部级奖18项,国内外专利30多项。传感技术研究中心已建立产品的质量保证体系,并通过ISO9000认证。应用数学研究中心在工业CT、图象处理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
本学科现设有三个研究方向: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新型传感器及其敏感材料;磁敏传感器及其敏感材料。
微电子机械系统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微纳米传感器的设计、检测与应用研究。重点进行微机械陀螺与微机械气体摆式加速度计的研究。新型传感器及其敏感材料研究方向主要研究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和线加速度等新型传感器,以及压电复合材料、压电水声、超声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近期主要研究压电复合材料,以及压电水声传感器。通过基础理论研究,研制开发新产品,培养专业人才,该方向在国内同领域属先进水平。磁敏传感器及其敏感材料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开发磁敏传感器并开展磁敏材料研究,近期主要开展基于巨磁阻抗(GMI)效应的磁敏传感器研究。基于非晶材料的GMI效应,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和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研制小尺寸、高灵敏度、高热稳定性和低功耗,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MR、GMR和霍尔传感器的新型磁敏传感器。
近年来,本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项目、北京市教委项目,军工预研和军工配套项目等40余项研究(其中国家级7项),年均科研经费达400万元以上,研制产品已在航天、兵器、舰船、交通,矿井、医疗等领域获得应用。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奖17项,申请和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38项,其中国际专利12项,出版论著5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70余篇。本学科依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传感器重点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实验室是中国电子学会敏感技术分会的挂靠单位,拥有固定资产1500余万元,包括激光扫描测振仪(德国Polytec,195万)、薄膜沉积系统(美国Kjlc lab,190万)、双面光刻机(德国KARL SUSS,109万)、切割划片机(日本Disco,60万)、百级洁净间等大型设备,实验场地约1000m2。
应用数学学科
本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现设有三个研究方向:科学计算;非线性理论及其应用;应用数理统计。
科学计算分两个子研究方向:1.数值代数与优化 主要研究①代数特征值及其反问题;②代数方程组求解问题;③快速算法;2.偏微分方程数值解及应用 主要研究①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的理论分析;②计算物理,即研究物理学、流体力学中具体问题的高效数值方法。
非线性理论及其应用主要研究:①集值映射的连续性选择问题;②不动点理论;③非合作博弈的均衡问题。
应用数理统计主要研究:①应用数学方法和手段,结合计算机技术,挖掘数据的潜在信息,探讨数据的内部结构;②定性数据分析理论其应用;③地质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及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开发;④实验设计及应用。
近年来,该研究方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项目9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有50余篇被SCI和EI检索。
人文社科学院简介
人文社科学院设有行政管理、传播学两个本科专业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点,人文社科学院设有公共管理系、信息传播系、哲学史学部、政治经济学与法学部4个教学系部,下设行政管理教研室、网络传播教研室、中文教研室、史学教研室、法学教研室、哲学教研室、政治经济学教研室7个教研室。目前共有专职教师5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46%;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8人,共占全体教师的76%。人文社科学院在教学上突出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除原有“办公自动化演示室”等实验条件外,2007年投资400余万元新建了传播学实验室。人文社科学院拥有固定的校外实践实习基地。近三年人文学院教师共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科研课题27项,发表学术论文179篇,出版著作、教材8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
本学科现设有五个研究方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企业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区管理。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研究方向主要以政治文化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从政治文化与政治行为的关系,尤其是隐性政治行为和显性政治行为的关系入手把握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切入点,探索国人认知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规律,并以此为依托探讨提高思想教育效果的技巧和方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主要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入手,探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包括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宏观规律和微观规律,为中国现代化航船前行提供修正航向的坐标和数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研究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探讨中国文化发展的规律,探讨中国文化与政治、经济、科技等的互动关系,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借鉴意义,尤其是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建设先进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成果:近几年来,本学科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科学社会主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科学管理研究》、《中国科技论坛》《理论前沿》、《求索》等刊物发表了相关学术研究论文230多篇和编写出版了《理想信念60题》、《国民素质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国民素质论》、《中国文化名著导读》等学术专著和教材;承担各级各类课题20多项。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