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政治史纲分析题:当马克思遇见孔子

2014年12月27日20:47  跨考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2015年考研[微博]政治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的材料分析题,可谓是超凡脱俗,新颖灵活。估计不少考生见到这道题都有点儿欲哭无泪的感觉吧。说的也是,怪就怪郭沫若,非要把马克思和孔子撮合到一起。这样一来,至恩格斯与何地?!至广大考生于何地!!!两位伟人跨越时空的对话,给广大考生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说到这里,要和大家说一说政治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方法了。在各位考生拿到试卷后,建议先查看材料分析题的题干,再去做选择题,这样会给你答材料分析题一些灵感和思路。回答完选择题之后,再来看材料分析题。还是先看题干,找到关键词。以36题为例,关键词是什么呢?第一问的关键词是“历史背景”,考查的是郭沫若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第二问的关键词是“不同”与“一致”,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和儒家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一问考查的是“马克思进文庙”的历史背景是什么?(4分)

  这一问考查的是考生对历史时间阶段史实的把握。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郭沫若写这篇文章是在1925年。基础扎实的考生应该马上联系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第四章内容,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两部分考点。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的和文化的条件。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

  第二问考查的是如何理解孔子与马克思对话中谈到的他们之间思想上的“不同”与“一致”?(6分)

  从分值来看,这一问是这道题目的考查重点,考生在回答时需要加大比重。

  对比孔子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不同”,其实就是要体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中国的知识分子以唯物史观为武器,从反对封建思想入手,进而提出必须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把反封建思想的斗争的立足点,从争取个人的个性解放,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的高度;把反封建的斗争方式,从少数人进行的思想批判,逐步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以往启蒙者的弱点,把反封建的启蒙运动有力地推向了前进。

  两种思想的相同点则可以关联毛中特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必须根植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思想符合中国人民对于平等、和谐和发展的要求,都看到了“物质的重要性”。所以能够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从这道题目来看,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材料分析题的问题如何变化,材料如何变化,考查的依然是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只要考生能够扎实学习,必定会练就“火眼金睛”!(刘晓亮)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新浪考研官方微博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文章关键词: 考研政治史纲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