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正文

志愿填报招式种种:过来人心经

http://www.sina.com.cn 2004/06/09 15:00  《高校招生》

  


  过来人心经

  陈博雷、黄慧、何小飞

  高三那一年,我们所有的目的就是为
了考一场试,但那场考试的结束却不是高三的结束。因为考试后,我们还要面对志愿的填报,依据成绩,我们要把自己安排到某个地方的某个学校攻读某个专业朝某个职业定位,要在人生路上迈出不同寻常的一步,要在生活的画卷上涂出与众不同的色彩,真的是很不容易!但是毕竟经历过了,而那种恐慌、焦急、忐忑 、轻松、喜悦,时阴时晴,时起时伏的心情也就成了一种财富。

  感悟一“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没有高三的艰苦学习,我就不会是一个幸运的人。

  过来人:张俊,现就读于中山大学,2002年参加高考。

  说到填报高考志愿,到现在我还心有余悸。我很清楚地记得,高考完后的那天晚上,我在家里估分,第一次估了592分,有点不敢相信,因为虽然我一直是班上的前五名,就是预考也从没有得过这么高的分数,于是我很兴奋地给班主任打电话,她告诉我高考比平时预考成绩高一些是很正常的,一般预考要比高考难些。老师让我再好好对一遍,不要急躁,心态要稳。于是我又分析了试卷,打电话问了问其他同学,发现结果与平时的排名差不多,就比较放心了。想到第二天回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估分会更准确,我就平静了许多。但一想到三年高中紧张的生活就一下子结束了,心里又很不平静,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不时还有同学打电话来问我考试的情况。

  第二天,老师告诉我们一个估分方法:先算出两个分数:高分=有把握的分数+没有把握的分数;低分=有把握的分数。最后,再算出平均分=(高分+低分)/2。这个平均分就是最后的估分成绩。我就这样算出了我有570分。

  下面,我就要填报志愿了,我没有想到这个过程比整整一年的高三生活还要难熬,因为存在那么多的不确定性。我只觉得自己好像在下一个赌注,一个命运的赌注。由于我们平时就订阅了《高校招生》、《湖北招生考试》等杂志,上面都很详细地介绍了各个高校的情况以及历年来的分数线,所以在填报志愿时,我显得比平时理智了许多,往常都爱说自己要上北大,复旦啊等等,但在这种时候,估出的分数就成了填报志愿的基本准绳。老师建议我们最好不要报外省的学校,因为外省的招生名额相对于本省的只是一个零头,而且湖北的高校本来就很多,所以大多的湖北考生如果不是想出去上著名高校,就可以考虑留在省内就读。当时,老师建议我报武大,但我看到班上比我估分高的同学都报的是武大,而且,我也一直想感受一下更发达、更前沿城市的生活。于是,我的目光落在了与武大旗鼓相当的中山大学上,发现这所综合大学的软硬件设施都很不错,在海内外也比较有名气,由于学校处在东南沿海,学生发展的空间应该很大。在仔细查看了中山大学的历年分数情况后,我报中山大学的决心就已经下定了。但老师不是很支持,毕竟中山大学在整个湖北只招十几个人,风险太大了。但我决心已定。第二志愿嘛,我也没有马虎填报,选择了武汉科技大学。

  至于专业,我选了几个比较喜欢的,而且“服从调剂”(这样,就不会因为专业原因被刷下来)。我想在综合性大学读书,以后修双学位、换专业等的机会还很多,大环境才是最重要的。

  十几天后,高考分数出来了,我的分是559分,比估出的还是低了十几分,我顿时出了一身冷汗。真的很幸运很幸运,那一年武大的分数是560,中大是559,而我正好是559分!压线进入了中大。

  感悟二:每一个报考志愿的人都要面对着“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要考虑他人的意见,但也要真正了解自己,自欺欺人最终会带来恶果。

  过来人:陈原,现就读于武汉大学,2002年参加高考。

  回忆我高考后的填报志愿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一直以来,北京大学都是我心中的梦想。但是,高考后的估分彻底击碎了这个梦想。

  估分584分!一个很尴尬的分数,高不成低不就的。管教学的胡校长找到我,他希望我能够拼一把,报清华大学或者浙江大学。他还有一个理由是,最后一次预考,我估分是581分,但是实际的成绩是607分(还是我们区的文科第一名),也许高考成绩估保守了呢?我很明白,老师和我一样接受不了考得太差的事实,他们一直对我寄予了太大的希望。但是,只有我对自己是最了解的:这一次我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选择题,上升的空间已经不大。

  家里都建议我报考武大,毕竟离家比较近,也比较有把握。这时,理科班的一位同学建议我(我在文科班)和他一起报浙江大学,我发现浙大往年的分数并不比武大低,而且他主要是理科的优势,文科相对薄弱,所以我放弃了。事实证明我是对的,那一年我的分数没有达到浙大的录取线,而那一位理科同学也没达到,他最后作为共建生进入了华中科技大学。班主任又建议我报北京语言大学,并说这所学校在沿海一带很热门,不知道为什么在内地的分数却相对不高。但后来我通过权衡,最后放弃了。同时,我还关注了南京大学,这也是一所很不错的大学,我惊奇地发现她上一年在湖北录取的分数线很低,只有532分!老师曾告诉过我们“大小年”的规律(最后果然如此!那一年的南大要580多分!)。所以,我最终选择了武大,这也是一种比较稳当的选择吧。

  感悟三:填报志愿循序渐进,胸有成竹!

  过来人:沈玉娟,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参加高考。

  我在张家港市梁丰高级中学读的高中,在高考前一个月,学校组织了一个高考信息咨询会,邀请清华、北大、复旦大学等高校有关人士来校面对面地与我们交流,使我们取得第一手的招生资料(包括学校的各种简介,近些年的录取分数线,专业设置等等)。同时,家里人还帮我收集了很多关于高考信息的报刊杂志(如《高校招生》杂志、南京的《现代快报》等)。

  高考结束后,我开始参看各种报考资料,比如一些招生章程,江苏省高考的相关政策,各高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等等。看的时候我把许多资料放在一起对比着看,并对众多学校进行大概地分类,比如:哪些学校录取分数线比较接近,打个比方,南师大和苏大在一档;南理工和南航在一档;东南和南大在一档。这时候高考分数虽然没有出来,但我关注报刊、杂志的新闻,了解一些最新的高考动态,比如,从新闻中可以了解到一些高考语文作文批改的情况等等,使自己对考分的最终揭晓在心理上有个过渡的过程。

  分数出来后,要看排名,先从自己班级的排名开始,我高考分数是538分,是班里第六名,在了解班级前六名同学的考分后,我还了解自己的考分在全年级的情况。电话查分的时候,我还会知道自己在全省的排名情况,但这个排名还不能说明什么,对于自己究竟在哪一档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南大上一年招2000名学生,我在江苏省排名1500名,我并不能确定填下南大这个志愿就会被录取。接下来,我继续看各类招生资料,这次看资料就比较有针对性了,依据高校往年的录取分数和自己的高考分,估计自己大概能填哪些学校;初步定下了几所大学后,再从各方面权衡,自己更适合哪所学校,考虑的内容包括该校专业的设置、学校的知名度等等;另外,我还参考任课老师的意见。一般来说,老师对高考录取形势有较全面的认识,这样有助于你确定究竟填哪所学校。至于自己班级与年级的排名,要注意的是考分相近的人不要都往一两所大学挤,以免最终影响录取。

  在专业录取分数线的考虑上,我参考前面的方法,即看一下同一所学校往年的各专业分数线与其最低录取分数线的落差,以推算今年本专业录取分数线的情况。总之,对于各专业,脑子里要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即哪些专业分数相对比较高,哪些专业分数相对比较低。当然,专业的选择首先要从自己的兴趣出发。

  在我们江苏省填志愿的表格里,在本一线3个档填完后,下面会有一个空档,可以填10所左右的本一学校,这10个学校的填写与自己是否有条件服从有关。服从,分为“有条件服从”与“无条件服从”。如自己的分数刚刚达到了本一分数线,这样自己进本一的学校就有一定的风险性。但如果只想以进本一为目的,那就可以在本一的服从档填“无条件服从”,下面10个学校都不用填。只要本一的学校要你,你就可以上,但如果你填了“有条件服从”,就要填上你愿意服从调剂的院校名,如果你所填的那几所大学第一志愿都招满了,你就只落到本二类的学校录取了。

  近两年,江苏省内学生填省内的高校比较多,使得一些外省著名高校的分数都不如省内一般高校的分数高,考生可以把眼界放远一点,适当考虑一下外省的学校。

  感悟四:填报志愿不认真,草草了事,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过来人:何小飞,就读于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参加高考。

  高考填报志愿过去已快一年了,但当时的经历却好像刚发生在前一秒中,所有的事依旧那么清晰。

  我们填报志愿是在成绩出来之前,那时候,每人手里都发有一份标准答案和近两年各高校在本省的录取情况,还有不知多少页的招生报。我们根据自己估出的成绩,翻看着手里的这些东西,起先真不知怎么办才好。父母在家务农对如何填报志愿了解得不多,同学又都和我一样茫然,老师那里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很想就随便一填了事。可想想还是不行,这志愿可是“一笔定终身”啊!不可以草率的!于是在脑子里把能想到的人都想了一遍。最后,我打电话给在绍兴教书的大表哥,希望听听他的建议。大表哥告诉我全国教育发展较好的地方有北京、上海、西安、武汉等。北京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面临的竞争也是可想而知的,按自己估出的成绩报的话太冒险了,落榜几乎是确定无疑的。北京,我放弃。南方的城市花费高了些,我家里并不宽裕,去的话,家里负担太重。我不去南方。西安,没出省,离家又比较近,花费还算可以。这样简单考虑后我决定就在西安选学校。表哥还建议我不要报医科和计算机专业,近几年就读这些专业的人太多了,社会需求量有限,将来工作不好找。

  我估出的成绩在学校给出的重点参考分以上,想报重点但我觉得把握不大,所以就直接从本二学校里找。其实上本二院校,我心里很不情愿,想想平时成绩虽不是一二,但和一二相差也不是很大,怎么也要上个重点才说得过去。可是估出的分数不乐观,家庭的状况又不允许我复读。为能一次填报成功进入一个不错的大学,我耐着性子在报纸上查找西安本二类院校。看到西安理工大学时,感觉名字不错,去问老师到底怎么样。老师介绍说她的前身是陕西省机械学院,理科类学校,近几年发展不错,社会影响很好。于是我就报了该学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我喜欢商界英才们在商场上尽显才华时不凡的气度,喜欢那种有角有棱的感觉。

  当时报西安理工的时候也挺担心的。虽说是本二类院校,但每年的录取平均分都在重点线以上,最低分和重点相差也很小。填表那一刻我很害怕被刷掉,但想想,试试吧,填表不可能那么安稳的!这样自我安慰着就填了表。选择专业,本应根据自己兴趣爱好,收集相关信息,了解选报专业的发展前景,还要考虑到国家政策与发展规划,有专家级的人来指导是再好不过了。但当时我凭借的就只是手里的两本书和几页纸,再就是自己的兴趣。填表一定要事先做好准备,自己太忙可以找人帮忙,反正收集的资料一定要多,尤其是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

  现在作为一名理工大的学生心里挺满足的,尽管多多少少有些遗憾,但与当时班里的同学比起来真的是好多了。当时班里有一男生平时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前三名,数学在整个年级都是拔尖的。但没想到去年数学题出得特别怪,一下子难倒好多人,他也在其中。而且他估分的时候不当回事,估出的成绩还上不了学校给的参考本科线。同学都劝他重估,可他死活就是不愿意,还说再估都是一样的结果。填表的时候,没见他参考什么资料,也没见他和人商量。后来交了表,等成绩出来时他后悔了。他的成绩完全可以上一所不错的重点。所以,我提醒大家:填表的时候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切不可因为一科成绩而影响整个高考甚至自己的将来。

  赠言——

  ●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

  ●金子般的年华每个人都曾有过,但是你最终握在手里的是不是真的是你想要的,这是你在人生旅途中应该仔细考虑的。

  ●机会凭自己去争取,命运靠自己把握,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去走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热 点 专 题
北京传递雅典奥运火炬
伊问题新决议获通过
美国前总统里根逝世
八国首脑会议8日召开
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2004北京国际车展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