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旭明:理性看待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现状(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6日 20:38   新浪教育

  相对说起来,我觉得和它密切相关的是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今天已经很急迫了,我们可以缓一些大学精神的弘扬,可以缓一些艺术的精神,但是有一条刻不容缓了,这就是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也注意到,几乎每年大会上,国家领导人都要讲创新人才的培养,时间关系我不展开说这个材料了,我们国家领导人从前年开始,已经在不同场合讲了几十次关于创新的理论,可见创新已经是我们国家领导人最为重视的话题,现在关键问题是,领导人重视了,我们自己的创新,从人才培养到我们实实在在感觉到的创新能力还相当薄弱和不足。什么问题?我认为最大的是两个问题。

  一个是创新最大的阻力来自外部,外部阻力是什么?就是人才评价选拔机制。这是最关键的问题,我们是把创新的人才选拔上来,还是把保守的人才选拔上来,这是一个风向标,无论是政治、经济、企业,比方说俞老师这个企业,他要把老老实实、听话的人当领导,底下人必定向他学习,创新人才在他这肯定就不会有了,这就是一个例子啊。

  第二个阻力就是内部的阻力,就是人自身了。创新最大的阻力来自自己,来自自己内心不愿意创新,来自我们的惰性,我们保守。近几年有一个现象确实容易引起注意,连续几年公务员的考试年年攀高,大家知道本科生、硕士博士考公务员,大家知道公务员这个队伍不是创新的主题,因为这是行政规范的要求,我认为公务员作为个体来说,不是创新的主题,作为整个国家那是另外一个概念了。还有,现在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不愿意自我创业,愿意有一个好的岗位,有一个稳定的岗位,这些都足以说明创新能力在大学生当中渐渐开始淡漠。

  所以我说过,创新最大的阻力在自己,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从我做起,所以从这个角度我很敬佩张鸣老师,我看过他的一些文章,今天第一次听了他半截的讲演,很有独特之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是创新的,我很敬佩,实际上我们需要这样的创新才能形成国家的创新之流。比方说我们习惯的老路子,照本宣科,念稿子,我们能不能从不念稿子开始。那天和白岩松做节目,我就有一个设想,我说我们国家现在没有新闻发言人,部门有,比如外交部的有发言人,我曾经做过教育部的发言人。如果我们国家做一个新闻发言人的话,我跟白岩松开玩笑,如果我要投票,我一定投你一票,你是最适合的,但是你千万不要到某个市当市长或者助理什么,那就是一个创新人才的毁灭,当然这是玩笑。确确实实,像白岩松把国家的事说的那么好,那不就是发言人的本事嘛。我举我自己一个例子,作为官员是没有主持过节目的,我卸任的那个时候主持了一个节目叫《问教》,也有一些反响,其中有一些朋友劝过我,说你本来还是有发展的,你这样就没有发展了,但我还是宁愿走一条创新之路。

  最后我想说,无论我们对中国教育有多少不满,中国教育有多少不足,我们都在路上,我们都应该严肃地面对,这是我们目前的课题,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们请王老师留步,因为自最后一次对“范跑跑事件”发表言论之后,那种感觉没有了,那么我们今天让王老师在新东方讲台上面过一把瘾,我们给他提两个问题。有请后面这位新京报评论周刊的记者提问。

  新京报记者:您好,刚才张鸣教授提到政法大学扬帆门事件,最近抄袭事件很多媒体都在关注,但是一直都是杨教授一个人站出来讲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很多记者想采访校方的发言人,但是他们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也不愿意表态,您怎么看校方的态度?另外您认为现在在中国教育领域,信息公开情况做得怎么样?谢谢。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 首届新东方教育论坛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