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厉以宁:中国的城乡一体化与民办高等教育(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6日 22:12   新浪教育
厉以宁:中国的城乡一体化与民办高等教育(图)
厉以宁在新东方教育论坛上发表演讲

  10月25至26日,首届新东方教育论坛在北京中关村皇冠假日酒店举行。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民盟中央副主席李重痷,原民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文化研究院院长徐小平,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江南春等众多教育界知名人士出席会议,嘉宾围绕“高等教育与创新人才”的主题展开了精彩的讨论。新浪教育频道作为独家官方网络合作伙伴全程报道该活动,以下为民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厉以宁在论坛上演讲的文字实录: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城乡一体化和民办教育。第一个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和农村改革开放的新阶段。我们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1978年我们改革开放开始,从哪里开始突破的呢?从农村突破的,就是安徽凤阳小岗村和其他地方搞的承包制,当时那种情况下能搞承包制就是非常大的突破。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可以看到,没有什么内容,只点一个方向。方向是什么呢?就是从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向定了以后,整个改革开放就开始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是不能搞承包的,但是以后就变了,所以重要的是方向。

  改革前三十年,我们主要抓的是国有企业改革,因为计划经济体制有两个支柱,一个支柱是国有企业体制,一个体制是城乡二元体制,城乡二元体制跟国有企业体制共同支撑计划经济体制。什么叫城乡二元体制呢?我们可以这么说,在宋朝的时候,宋朝金兵把河南、山东都占领了,河南山东的人都逃到了江南一带,但是在江南你可以发现一个情况:河南人如果是农民,到江南以后他在乡下种田也行,在城里当学徒开店夜也行;如果是山东河南的城里人,他可以在城市中生活,也可以在农村买地购地生活,城乡之间是流动的,所以没有城乡二流体制。最近有一个电视剧很红,叫《闯关东》,山东的农民到东北,进城可以买房可以种地可以开店都可以,城乡之间都可以流动,当时没有城乡二元体制。

  什么时候有了二元体制了呢?就是1958年,户口制度实行开来,分成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就分隔开来了,就有了二元体制,农民就降到了二等公民位置。何以见得?我们举个例子看,过去这么多年,城里小学生受教育,校舍是国家拨款的,经费也是学校拨的,而农村小学生教育,校舍是自己花钱建的,同样是义务教育,为什么大家处在不同位置上呢?

  第二个例子,农民可以进城了,干吗呢?打工。但是证件得齐全,必须有外出务工证,你要是没有这个证件你就被遣送回去了,你是乡下人啊你怎么进城了?但是城里人到乡下租房子,画画,干吗都可以的,从来没有听说过乡下人把城里人遣送回城了。

  第三个例子,当时上海,东北的沈阳,鞍山,现代工厂建立了,第一批工人都是农民,上海的那些工人不都是江北,苏南来的,可是一进工厂就是工人了,马上可以把老婆孩子接到上海来了,老婆孩子就在上海学习了。可是二元体制存在情况下,农民工这个名字就出现了,什么叫农民工?他的身份是农民,他的职业是工人,所以有人干了二十年农民工,还是农民工,他的孩子享受不了城市的教育,他的家属进不了城,不能在城里租到国家给的廉租房,这就是不平等。农民工现象是二元体制的产物。

  我们三十年前的改革开放,尽管实行了承包制,整个经济起来了,但是没有破除二元体制,他在承认二元体制下搞的承包制,但是前三十年,我们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进展,我们经济发展起来了,所以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对前一个阶段做了一个总结,而展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新阶段搞什么?城乡一体化,就是建设新的体制,破除从前的二元结构体制,方向定了,这是一件大事情,对今后的中国经济有长远影响。那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究竟是什么内容呢?我举几点:

  第一,土地承包关系。明确写了,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这个长久不变什么意思呢?经常说,这个承包期太短了,三十年一会儿就到了,五十年怎么样,现在是长久不变,告诉你土地承包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会变了,这就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但是在承包制之下要展开土地扭转,土地扭转有五种形式:转包,交换,出租,转让,入股。农民可以自己选择,这种扭转必须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因为农民他承包就规定他有长期使用权,你如果不是自愿的,农民可以拒绝。并且扭转还写到,建立土地扭转市场,公开化、透明化,通过招标的形式,或者协议的形式来做,这样的话,就能够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就是农民你不用担心,承包土地长久不变,如果你要是通过正式形式来做,你可以拒绝,你可以不同意,不能出现过去那种强迫的方式让你必须转让。国家规定的修水库或者怎么怎么样,必须要协商解决,这个对调动农民积极性作用非常大。

  第二个,宅基地的置换。农民有一块宅基地,上面可以盖房子自己住,宅基地在农村是建设用地,跟农村是不一样的。农民要进城,他这个地怎么样?采取置换的方式,换什么?根据现在改革实验区的经验,换三个东西:一样换三样,第一换一个城市户口,第二换城市一套住房,第三换城市的低保。宅基地是建设用地,置换以后当地农村就可以把这个地复为耕地,因为本来都是从耕地转化来的,土质都是非常好的,适合种植的,这样耕地就增加了,同样面积的土地在城市的郊区,或者在适合于建工业的地方,拿一块耕地出来置换。所以置换是两个意思,第一个是农民把宅基地交出来,换成城市户口,城市住房,城市低保,第二个置换就是把宅基地换为耕地,城市土地弄出来换一下,保持中国18亿亩耕地的面积不变,这种工作也在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 首届新东方教育论坛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