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北大初中综合班开课(4)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9日 20:17   新浪教育

  据此,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培养的创新人才应该具备高科学素养人才,这种科学素养更加关怀人的存在和幸福,更加以科学的姿态面对生活和社会发展,而不是纯粹的创造发明和改造客体。有的时候我们在树立科学的时候,科学逐渐逐渐发展,发展到很高端的时候,忘记了人应该怎么去做,把人给忘记了,全是科学的那套东西。

  上面我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性质做了个介绍,下面看看实践的方式。我们定位成课程,面向学生是要学习的,学习这个概念: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钟祖容的一本书是有这样的介绍及学习是获得新经验并引起内在诉之于外在行为变化的过程,是人的经验语素质的奠基、累积等过程。

  国外调查数据也显示,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效果也不一样,我在这就展示一下。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我们知道现在提的最多的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当然现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有的方式在实践操作中遇到了问题,遭受质疑,但是我们看看它提出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价值。通过学习有价值的知识,培养学习者探索未知知识的能力,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探索获得直接、间接的经验、知识以及思维方式。强调学习者与真实复杂环境的接触,具备在复杂环境中更有效的适应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后来我们提倡学科教学也要与社会和现实接触,我们看到学科学习的任务太重,是不是要单独开设一个综合实践课程,因为现在我们正在讨论这个问题,要不要单独开展一个综合实践课程,在中国这样的情况下,要实现这样的目的,综合实践课程是最好的方式,学科里面很难做到。

  我梳理时有这样的三中学习方式,这不一定对,是我自己拿出来跟大家交流。一个是接受性学习,概念最早提出是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他说,学生学习是指学生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在学校里接受内容主要是学科知识课程,学科知识是以往人类经验的总结,对学生是间接经验。

  还有一个是实践性学生,这我们已经提得比较多了。实践能力是个个体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所显现的综合性能力,是个体生活、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实践能力不是由书本传授而得到的,是由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磨炼习得的,很难用考卷考试衡量高低,只能通过实践活动表现来评价。没有实践能力,人要受很大的制约,有专家指出,学家进行的实践性学习就是通过探究、尝试、经历,通过肢体运动来完成,解决基本的实际问题,然后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中,促进自我成长。

  实践性学习,在学生中我们这样说,但是我们也知道,我们古代的一些行业学徒,还有民间工作者,他们一开始都不进行学科学习,一开始都是练手,一直在做。我刚才提到了实践性学习的重要性,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在《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和《成功智力》两书中阐明观点,认为人的成功与学业成绩无关或关系不大。而与实践性能力有直接关系,这在学术界引起巨大的反响。医生不是靠理论治病的,是靠实践。教师必须在大量实践中去积累反思,才能取得成效,并不是说你把课程教学理论一学就可以了。

  实践性学习是指围绕教育教学活动啊而开展的实践活动,其主体是教师、学生,双主体。现在有的时候只提学生是主体。客体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客观对象,包括自然对象、社会对象和精神对象。实践性学习的目的是上学生理解和消化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信息交流与表达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实践性学习的形式有以发现事物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实验和认识,了解人类社会为目的的社会性实践,实践学习的方式有亲自动手做实验、演示、模拟、观摩、参观、听报告、考察、走访与社会调查等。

  根据研究,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现在还停留在这样一个模式上,就是你要实践,你要反思,实践才能增长。我们有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看到六七十年代,很多人家境贫寒,做家务,做饭,有人做着做着成为企业家,有的人一辈子还在做着自己的家务,为什么呢?从实践角度来说,他参加的实践不少,也是非常多,但是这个人没有反思,没有不断的反思自己的实践,只有反思的人他才能不断积累,不断积累。所以我们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是讲究这点的。实践能力实际就是学会做事。

  下面是关于创新性学习,有人提的是创造性学习,这是与维持性学习相对立的一个概念。我们有个对创新能力的概念,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出具有新颖性和恰当性产品的能力。这个概念也是国外研究得出来的,它有这么两个特点,一个是要新,一个是要有恰当性,符合社会的需求。有时候我们去专利局看申请的专利,大多数不能被社会所应用,为什么呢?它新是新,但是不是社会需求的东西,这样创新出来的产品很多时候都是无用的东西,有的甚至创新出来的东西对人类有危害。现在例子不少了,我们只提倡创新,你做出了新东西,但是这个新东西一旦产生,对人类,对自然环境破坏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刚开始我解读这个课程的性质时,我们不是一味鼓励创造,是看人与自然怎么交往,我们教育实践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人类自己着想的。创新能力是人在主动性、能动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模式就是问题解决,而且是现实问题解决,是根据杜威曾经将科学的创新过程分为五步,感到困难,寻找疑难,提出假设,根据假设而推理,通过行动检验假设地我们可以把这一程序称为科学范式。主要包含以下一些思想,要用科学方法,要符合科学精神,即求真务实。要符合科学程序,从个别到一半再从一般到个别或合理的逻辑推论。要探讨事物的规律。

  这一范式实质就是用实证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们看综合实践整个的实施方式是什么本质的东西,我们不能排除学科知识学习,这是用实证的方式,它有它的价值,我们稍微梳理一下就可以发现,认为复杂的现象背后总存在市政和规律,只要证明就可以用之把握客观现实、改造外在事物。这种实证的科学思维范式的应用,早在17、18世纪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得近代社会人类的认识和社会效益突飞猛进。这些科学方法比较典型德輶归纳法、逻辑法、调查法、观察法、试验发、综合、分析法、比较类推法这些方法重实验、事实和发明创造,这些方法一方面帮助人们去认识普遍存在的事物,自然现象的本质、规律、特点、发展等,一方面又启发人们改良旧事物发现创造新事物,因此由于这些方法的先进性,很快被移植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使得人文社会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迅速发展。

  昨天我见到搞综合实践活动的老专家,我们商谈时也说到这件事,综合实践活动为什么非要按照科学研究流程来做,实际真正做研究不是按照这样的流程,我们现在教学生一个学期做一个课程,按照这个流程下来就有成果出现。有时候一个问题发现,我们要等若干年,现在我们想,暂时我们没有其他的模式可遵循,这个模式在目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主要是我们怎么样去应用它。所以我们在前面提到课程的时候,不是光追求科学的这一面。

  以上三种学习方式在现实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三种学习方式互相包含,各有特点,互相作用,共同促进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接受性学习是实践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基础,实践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又反过来促进着接受能力的发展。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性实践能力是高端技能。

  以实践活动为中心,培养基本实践能力的时候提高你的创新能力,如果我们把交流表达看成一个实践能力,你最基本的交流表达没有,你做个文艺活动就不会实现。

  第三是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有三个,一个是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所面对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开放式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答案对师生来说都是未知的,解决这类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行发散思维、综合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创新的过程,不同于非问题任务的完成和模仿性实践活动,它的完成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学生参与完整的活动这个过程就是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形成方案、行动、解决问题。二是学生独立的完成活动任务。这里要强调老师的知道引导作用,在很多课程中,没有老师指导不行,如果老师不知道可以与他一起探讨。专职老师指导是非常累的,一开始学生选题,得和学生一块探讨,但是老师提供的指导和平台,他作为成人见识知识比学生还是强。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