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北大初中综合班开课(5)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9日 20:17   新浪教育

  第二是发展性综合使劲活动课程不以学科知识得体系为基础,而是以学生的经验及相关的社会活动过程为基础组织教学,因此课程在内容、方法等上表现为很强的综合性,而综合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期向成熟成长的一个过程,发展的结果是一种质变,是一种对人主体能力的提升,课程所倡导的能力应该引起学生的内在变化,具备促进学生自我完善、提高的功能,因此,具备发展性的能力都是学生终身学习生存所需要的能力。

  第三是复合性,相对于一个现实问题的解决,往往不是一个能力要素就能起到决定性作用,能力的表现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每个能力都是知识内容、思维行动、产品结果三维的综合体验,而且能力与能力之间又互相关联,共同作用。

  我记住了别人一个模型,每个小方块如果代表一个能力,能力构成不是分散的,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培养复杂就复杂在这里,你没有办法分解开来,但是我们要去分解。我们做的方式,像我们做的是把研究过程中的能力进行细化,然后实施到我的教学策略中,一个活动一个活动有目的有目标的培养他。

  还有一个做法是系统培养,关注人才全面发展。我今天讲的很多内容是我自己刚刚做完的北京市的立项课题,我们认为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发展的时候,有个系统的东西在起作用,这样才能说他发展好的,创新能力好的,实践能力高的。大体有这么几个,一个是教育知识系统,他所学到知识是什么。我们现在有个看法,现在学校里的学习已经不满足学生的学习了,很多学生要在课外学习,家长从小开始培养他的能力,这实际对学校的教学或者学习补充非常大。有的时候广博的知识,学生成绩不一定好,但是对他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很有用。研究证明,在知识技能方面,并不是所有得知是技能都有利于创新,但对于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系统的、广博的知识显然能够帮助学生扩大视野,产生问题,促进思考,发散思维,因此,知识技能无疑为创新奠定了基础。

  还有一个是认知系统,包括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在这里我们也包括思维。一般地,我们发现高思维水平带来高创新。研究证明,学生的创新活动需要凭借着思维活动来进行,但是并不是所有德思为活动都有利于创新,学生的认知风格与思维特征不尽相同,抽象—演绎,情境—应用,创新—归纳的思维,立法方式司法方式执行式的认知做事方式都有,都不同程度地促进创新的出现,但是表现并不单一。

  还有是信念系统,把创新作为一种信念,作为一种价值追求。还有社会人际系统,这中间有没有合适得氛围适合他发展。还有文化心理系统,这里我们强调的一个是个性,这里有个发现,创新成果的出现很大取决于创新性个性。

  所有这些系统,我认为这些系统越丰富,越多,孩子取得高实践能力、高创新能力的可能性越大。实际这些系统共同构成现实问题解决系统,你有这些东西才能应用到问题解决的各个环境中去。

  我们对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在有个构想,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所有学科都有一个学术基础,而综合实践活动你得找一个,不然是无序的,或者做起来是违背规律的,或者低效的,现在低效的实践活动或者探究活动非常多。我们把创造学作为课堂的学术基础,吸收和转化创造学研究上的成果。以探究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现方式,一个课题研究,一个项目活动设计,一个服务性学习。我们在课程意义上来说,要有一些设计。

  课题研究有两种是,一个完全开放方式一个是主题开发式。

  另外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课程实现我们都强调地区性、样板性,要与本地区结合起来。有一些线索资源刚才讲了很多了,我们在海淀有这样一个构想,我们海淀有个优势,我们海淀文化发展总结出来是这样一条线路,山水文化、园林文化、院校文化、园区文化。这个线索按照历史发展下来的,而且没有消失,现在并列存在。我们现在开发的很多东西,有高校的,还有园区的,还有园林的。有个案例,中关村科技园区科技实践探究,我做的是学生比较薄弱的,把那几种方式,我们做研究的时候可以分类,做的时候又进行了综合来开发,你看现在理论探究、问题发现、实地考察、参与实践、应用于拓展,把前面的课题研究、服务学习这些社会实践又给融在一块了,做了这么一个课程册子,课程册子我今天带来了。

  下面是关于社会大课堂,我觉得社会大课堂为我们提供了机构的组织保障,我们希望从他那得到支持。北京市推出社会大课堂有这样的想法,我们怎么想办法把社会资源利用起来,整合起来。

  综合实践活动和社会大课堂非常复杂,牵涉到学校、企事业单位、政府、社会等,敢于承担复杂事物的能力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你也可以把这种能力叫做应对现实的能力。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非常复杂的能力。谢谢!

  吕文清:下面我们荣幸的请到了北京五十七中刘校长,五十七中是我们北京市科技先进校、师范校、艺术师范校,也是体验先进校,作了大量探索工作。下面请刘校长做报告。

  刘晓旭: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高兴能够跟同仁们共同来探讨综合实践活动,刚才我也听了李老师讲了,这个活动还是很深奥的,使我们缺乏信心,但是作为老师来讲,要把一件复杂的事情变的简单,能够使我们学生真正从中受益,我想这是我们作为教育者的作用。

  今天我和老师们交流的题目是:在大课堂中成长,希望能够增加我们老师在这项活动中的信心。今天我和老师们交流的主要三个内容,一个是时代的要求,再有是培养目标,再有是实践途径。

  新课程改革的能力培养目标里其中有一项,就是把我们的学生要培养成五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在2008年9月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全面启动,由市政府推动的。

  第二要跟大家交流的是社会大课堂培养的目标。在社会大课堂中我们要让学生获得什么样的东西。第一就是要在社会大课堂中体验,获得感受,从而产生新的认识,在新的认识上形成他的独立思维,独立思维我认为才是现在创新能力的基础。所以在独立思维的基础上形成自主探究,最后培养我们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的意识,我想这就是我们作为社会大课堂活动的一个整体培养目标。

  说一下我们学校,我们学校在社会大课堂中,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为目标,语学校的特色发展相结合,整合内外部资源,创设一切适合学生发展的外部条件,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的途径,搞任何东西都要有抓手,在实践中通过这几个途径,第一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开展社会大课堂,第二是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第三语学校德育相结合,第四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第五与国际交流相结合。就是语学校发展特色相结合。

  我先说说我们学校的情况,我们学校是位于海淀区最南端,实际在北京市最中间,在长安街旁边,这是地图,在我们学校周围有很多科研院所,位于10公里范围内的有20个左右,博物馆4座,人文景观、现代建筑更是丰富这些场所的距离。

  学校将这些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语校本课程整合,与德育结合。周围介绍一下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我们所有的老师要与本学科教育内容相结合,设计社会大课堂方案。今天我也把这本书带来了,这是刚刚实施大课堂的时候老师根据自己学科特点做的,可能还比较粗浅,还不是很深入,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当你不做的时候会觉得很难,之前我也看了一下老师们的问题,觉得好象做起来比较难,实际上这个东西不做你就永远会觉得难,当你做的时候会有很多不一样的发现和收获。我们第一步与学科结合设计大课堂方案,设计完了后,这是设计的题目,然后就要实施。

  今天给老师们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它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人类文明共建和谐世界,设计者是一位历史老师。当时他怎么来确定这个主题,在2009年3月法国佳士得集团拍圆明园兽首,文物保护问题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还有164万件文物流失在国外,所以将本次活动主题列为: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而恰恰这是在高二历史课程中也有这样一课。

  活动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准备阶段,准备阶段要做三项事,一个是设计活动方案,一个指导学生分组,另外是联系文物管理处。另外是活动实施,第三是活动总结,学生要写写秀秀。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