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北大初中综合班开课(9)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9日 20:17   新浪教育

  老师会,立体种植的植被群对环境的影响明显,但是绿化美化的效果好坏还与构成立体种植的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种类、数量、比例有关。然后老师让他们进行调查测量,到植物园大课堂好在哪呢?都有挂牌,不同植物有牌子,很多内容就很清楚了,当然学生去不会空手去,除了带表格,还带了《植物志》等相关的辅导用书,回来小组交流的时候,这个组的内容显得很丰富,这也是他成就感的获得。

  学生做完后,回来又进行分工合作,这里我要提到,资源单位给了最大的帮助,不光允许学生进入,更重要的还有志愿者,植物所有很多研究生、博士生参与分组指导,志愿者起了很大的作用。社会大课堂这种机制才会有志愿者的参与。

  小组汇报后老师给予评价,既然清楚了,在有限区域内集中很多种植物,构成相对完整的立体景观,形成立体种植,达到比较好的绿化美化效果。最后一项,结合学过的知识,还有活动中的收获,针对校园现有绿化水平,以组为单位讨论设计绿化方案。这个时候老师说了,因为学生能力差异很大,可以整体设计学校的绿化,也可以侧重校园某个地方或者某一方面进行设计,当然进行设计一定要写清楚设计的理由,比如为什么选择这些树种,这物种对环境有什么影响,有什么效果,比如层次感、观赏性等。最后小组进行讨论,老师可以对各组设计进行点评,更多是给予鼓励和表扬。

  因为时间有限,就导致课堂最后没有设计好,而且学生也说,我们有了相关的想法,回去还要查资料,然后作业就是回去查资料完成设计方案。作业做好后进行总结,剩下的事情就在课堂上交流了。对于这么一个案例我想的是,这个活动并没有到此结束,方案设计出来后,其实还可以在学校继续做很多事情,不光学生自己做出事情,还要想办法与别人分享你的成果,所以要把它用一些图画或者展板形式把成果呈现出来,在全校进行宣讲。表达能力也是我们综合实践课程独有的给学生锻炼的机会,讲过后,全校影响很大,甚至可以在学校发起评选优秀方案的活动,还请学校校领导来看,改善我们的方案。如果学校领导采纳了他们的绿化方案,他们甚至可以参与到方案的实施,比如种花种草之类的,这样学生在整个活动中获得的成就感是巨大的。

  对案例,老师要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里我也把这个案例稍微发挥一下。我当时听了北京老师介绍的资源情况,很羡慕,但是也觉得没有办法进行,因为只有北京有这个条件,还想着把孙子送到学校来,条件差异很大。我选择这个例子也是有意识的,这样的条件可能在各个地方都可以找到,在这么一个环境下面,虽然不是植物园,但是有这样植被条件的是可以找到的,同样这块地方,像这个老师做的是关于校园绿化方案设计,如果生物老师可能会带着学生,在同样资源环境下来研究植物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性研究,甚至湿地环境是什么情况。还有物理老师可能在这个环境里研究光,研究声音,研究电,像地理老师可能会更多的研究土壤层和生物类群的关系。

  总而言之,老师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智慧,不管什么学科背景的老师,都能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你们的优势。我就说这些,谢谢!

  吕文清:我们还请了一位专家李教授,李亦菲教授是我们社会大课堂的专家。

  李亦菲:我想讲几个观点,第一个观点就是说,我们现在在做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北京市推动的社会大课堂,他们的本质和核心就是要实现社会资源和我们的基础教育的结合,这样一种结合实际上也成为我们现在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一个大的方向,这是最基本的观点。

  第二个问题,我们这里所说的社会资源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社会资源很大,包括的内容实在太多,比如从领域上来讲,会涉及到科技、艺术、文化,包括我们特别熟悉的科普,因为科普本生就是一个综合的,但这又不是某一个领域,所以这是个角度。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社会资源还包括不同的类别,不同性质的单位,比如有科研院所,有高等院校,还有我们的校外机构,当然包括各种各样的科普场馆,社会资源是个很大的概念,大家都知道社会大课堂里包含着社会资源非常丰富,所以我想简单的强调一下这个观点。这个观点其实也是很明白的,不言自明的一个事实。

  第三,我想给大家说明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一种结合,做这种结合到底想达到什么目的,我们平时说,我们在校园里面的学科教学,学校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也可以实现很好的教育目标,比如知识技能的学习是很系统的,基础教育最重要的,或者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去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技能,但是我们还是不满足,我们认为,尤其是在现在社会当中,光让学生学习一些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我们还希望培养学生更多的能力。比如有这样的三种能力会经常提到,实际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做社会大课堂,为什么要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出发点,这三种能力大家在做的过程中,包括前面几位老师的发言都反复提到,会涉及到科学探究的能力,我们希望学生不仅仅获取现成的知识,还希望学生去探究发现新的知识,这种能力在传统的学校教育里面是重视的不够。第二方面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这些知识,去应付考试,我们还希望学生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第三方面的能力也是经常提到的,就是他的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这里也会涉及到社会交往等等这方面的能力,应该说在我看来,这三个方面的能力,科学探究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或者说社会交往的能力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综合实践活动,或者为什么要推动社会大课堂的一个最基本的目标。

  第四,会涉及到如何做,就是方式方法的问题,一般来讲,我们经常会说到的,因为有很多形式,做这样的结合有很多形式,比如参观,比如说讲座,比如说开一些训练课程。现在在综合实践活动里面也特别多的去强调像主题的实践活动,强调研究性学习,如果说参观、讲座和训练式的课程是相对来讲比较传统的一些结合方式方法,像研究性学习和主题性的实践活动就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特别推出的,也是特别强调的一些新的教育形式。

  这些形式都摆在那个地方,我们到底该怎么做,作为学校,作为学校亲自去做综合实践课的老师到底怎么做。最基本的要求,最普通的做法,就是开展了这些活动,开展了参观,邀请了讲座,一项项都做了这些事情,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我认为这还不够。再上一个台阶的要求,就是更好一点的做法,像五十七中刘校长说得那样,就是结合,和学校的校本课程相结合,和德育相结合,和国际交流相结合,这种结合就是更好的策略,或者说这是比刚才分别去做点事情好很多。

  我觉得还不够,还可以有第三层更好的做法,那种做法我想用一个词来表达,就是融合,不是简单的说我是这一块,综合实践活动是这一块,其他的学科教学是另外一块,让他们去结合,找结合点,实际上最理想的做法就是融合,当然融合会涉及到整个学校办学的理念,办学的体系变化,而真正做到融合的时候,你已经分不出来哪是实践课程,校本课程,其实这是学校教育的大系统,也没有严格的分界。从结合走向融合应该是方向。

  最后还有一点,关于资源的支持问题,吕主任一直讲到资源的开发,资源单位等等话题,或者这些术语,实际上要想实现社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相结合,资源是少不了的,没有资源这种结合会很混乱。当然这种资源又不是固定的,不像编教材那样编出教材大家用就可以,资源得利用和开发是动态的过程,社会大课堂就是在做尝试,把资源整合起来,呈现给大家,并且建立这种机制,让中小学校可以用。当然这还不够,各个单位都有资源,但不是现成为学生准备好的,为了让学生可以利用资源开展教育活动,我们需要对这种资源进行系统的分析,筛选,还要做改造,做转换,把它转换成适合于中小学生使用的课程资源。当然课程资源是很广义的概念,可以包含很多的内容,包含很多的形式,但是这方面的工作就是现在我们正在关注的,而且大家都在积极努力去做的一些事情,这个事情的推动会极大促进社会教育、社会资源和学校教育的一种结合。

  我希望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做好这件事情,这件事情有着非常大的空间,需要广大老师们有特别多的创造性去发挥的一件事情。我就讲这几点,谢谢大家!(海淀社会大课堂 供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