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成“网上入殓师” 通过微博读懂逝者世界

2013年02月07日08:11  大洋网-广州日报    

  小林,85后福建人,技术宅男。2011年7月,他注册了微博账号@逝者如斯夫dead ,把新浪微博上逝者的ID收集起来,为他们平生写一条很温馨的微博,以文字的方式为他们“送行”。

  小林会细细品读逝者生前的微博内容,增进了解,似乎也是一种心灵对话。然后,攫取逝者人生最具个性的一面,同时也有小林自己的评论,有时也加插图片,娓娓道来,仿佛就在讲述一个个故事,将原本鲜活的生命以一种特别的方式,留下他们的印迹。

  @逝者如斯夫dead 感动了很多人。网友亲切地称呼小林为“网上入殓师”,而小林说,他不是哀悼逝者,而是讲述他们的故事。而阅读这段故事的网友,都会在下面,温馨地点上一盏灯,送送逝者最后一程。

  小林说,一个人的微博,就是一个世界,他试着通过微博去读懂他们的世界……

  缘起:最初只是想做个互联网产品

  广州日报:什么时候开通了个人微博?怎么想到做死亡这个话题?

  小林:2010年还是2011年吧。当时只是想尝试下新的东西,我做IT这块,要关注点新东西。关注死亡是刚好看到有人死的消息。

  广州日报:最初注册“逝者如斯夫dead”这个微博号,是因为知道原凤凰网总编辑吴征去世的消息吗?为什么?

  小林:是的,这个就像催化剂一样,突然间就选中并刺激你了。一开始只是单纯地想做个互联网产品而已。

  广州日报:早先是出于什么心理做这个微博?选择死亡题材,不怕晦气?

  小林:最早就是想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儿”,弄个牛气不一样的微博。不怕晦气,只是不好开口向别人说明。

  广州日报:逝者的信息从何而来?

  小林:主要是网友提供。

  广州日报:网友提供的信息如何验证?验证一条死亡消息要多久?

  小林:发消息的时间、留言、别人的评价等等。验证一条花十几分钟吧。

  广州日报:是否有家属或好友不希望发布记录逝者的微博?亲友有过过激行为吗?

  小林:有,一般这个情况下就会删掉。亲友的过激行为嘛,就是别打扰,希望删除。好像有个亲人把我拉黑名单了。

  感动:生命灵魂伟大得想流泪

  广州日报:你在微博中记录的逝去网友,采用怎样的选择标准?

  小林:我发布的规则一般是按照关注顺序来的(除了网友主动要求发的会优先之外)。如果一些信息实在很难搜索到或没几条微博,这种我会放弃,不过不多,尽量还是去阅读对方支离破碎的文字,写点纪念性的东西。

  广州日报:在你记录的那么多逝者中,哪几个让你印象深刻、特别有感触?

  小林:这个一定是最早的那几个人。那时候刚做,泪点高,像一个是刚刚考上大学、却被诊断出恶性肿瘤的女孩“林若海蓝”,记忆挺深刻的。

  真没想到,在各种病痛下,人类还能这么温暖地表达自己的态度。还有那种在临死前,对这个世界发表的最后遗言,是那么的真情至深,就是那种最普通的字眼,字字都戳在你的泪点里。其实从泪点来说,感觉早期的会更多,患绝症的很多。

  广州日报:在“入殓”时,有遇到很难下笔的案例吗?

  小林:第一回接到“GAY”或者“拉拉”的时候,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要怎么写(因为自己不是这群体的嘛)。到现在也不知道要怎么描述。

  广州日报:在微博之外,是否也有最让你感动的事?比如替女儿完成心愿捐献器官,又亲吻女儿的瞬间?

  小林:捐献器官那个很让我感动,尤其周围医护人员一起鞠躬的时候,突然感觉到生命灵魂太伟大了,伟大得想流泪。

  祭奠:是一种最大感情的投入

  广州日报:你这个微博算是“入殓师”吗?

  小林:没有。其实大家都理解错了,不是哀悼。你没觉得你看一条微博,是在看一条故事吗?是故事,不是哀悼。

  广州日报:你如何看待“网上入殓”与传统祭奠?

  小林:不论是新的祭奠方式还是旧的祭奠方式,大家都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最大感情的投入。不宜去比对区别与否。悼念是一种心境,遗物可以是微博中满满的文字,也可以是过去的一张坐过的椅子,有心境就有一切。

  广州日报:这个微博是否影响了一些人?比如对待酒驾、对健康的态度?

  小林:这个微博能不能给人带来影响,我不知道,因为一开始没想着说这要影响什么,所以这我也不关心。一个人能被影响,首先他的身上得有这个“伤疤”,然后被你给揭开了。否则你的文字再煽情,事例再鲜血淋漓,他第二天该做的还是做,该玩的还是玩。

  死亡:一个逝者,一个世界没了

  广州日报:毕竟死亡还是较敏感的话题,你在网上记录逝者,家人是否理解,当时你的心态是怎样的?

  小林:我是想做到一定程度了,再告诉他们,而且也不好解释这件事。现在他们都知道了。我女朋友知道后,觉得我超厉害。

  广州日报:经营微博一年多,为什么一直在做?你的初衷和心态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小林:做这个微博的时候,其实是想做成一个牛气的、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不是从一种情感出发。但是现在我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养成了一个习惯:即发完微博后,都会小心翼翼、很恭敬地给当事ID留言,即使现在粉丝较多了。

  广州日报:死亡对你来说是什么?

  小林:全球几十亿人口死了一个真的没什么,谁记得你?但后来发现,慢慢地读这个人的微博,就是一个世界。你想,一个世界没了,对你来说那很严重。

  回应质疑:我不算消费死者

  广州日报:也有人质疑你是消费死者,你怎么看?

  小林:质疑肯定有,既然大多数人赞成那就做。不赞成的,希望慢慢影响他,影响不了的就算了,把在中间质疑的拉过来就行。我在做这个之前,只是觉得这个很独特,我也只是把信息收集一下,但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不算是消费死者。有许多网上纪念堂,你点进去看,两边还都是广告呢。

  “@逝者如斯夫dead”微博选登:

  “@wendy0726 北京女孩,28岁,会计。胃癌死亡。微博上4月26日最后的消息:‘爸妈都在医院陪我,他们最近都很累,这会我在输液,好不容易让他们同意睡会~最近很多同事朋友来看我,公司领导基本天天来医院,连我在老家的亲戚都买了今天的机票来看我,但我不能哭……’”

  “@走饭 (2011年3月18日最后一条微博)年轻,抑郁自杀。她微博里充满了调皮和想象。甚至最后八十几页的微博都有网友悼念回复。她走时还耍了最后一个调皮:用时光机在自己逝世后的一天才发。真的,上帝允许你调皮,自由自在的。”(文/本报记者 李华)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