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是否有效要看“信度”
除非有心理学的教育背景,我们一般称之为“心理测试”或“小测验”,很少有人提起“心理测量”这个专业名称。但在黄端看来,日常所见的趣味测试,确切地说正是心理测量的一种——“人格测量”。
一份测试可不可靠,要以“信度”来衡量。信度即多次(至少相隔两周以上)进行同一测试,所得到结果的一致程度。比如上面的“摸婴儿”,就像一份“恋爱速度量表”,不同选项代表答题人在“慢-快”这一维度上的差异。但这份量表的信度有待商榷,假如某人选择“摸婴儿肚子”,两周后也许就凭一时心情摸了婴儿的“脸颊”或“小手”,测试的信度便不理想。
除了信度,“效度”是另一个衡量测验的指标,效度就是测试的有效性。在黄端看来,就像量长度要用尺、称体重要用秤,假如用尺子测体重,效度自然不佳。除非进行了成千上万次试测和修订,谁能证明“摸婴儿的肚子”和“恋爱速度缓慢”有什么必然联系呢?
一套合格的量表至少应包含5道题,或者题目涉及的每个维度至少包含3个条目。“心理测量不可能根据一个题目就下结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张厚粲教授认为,趣味性测试终归不是科学的心理测验。“一套专业测验从编题开始,需经过取样、试测、修改、数据计算等一系列程序,再按心理测量学原理和统计方法检验其信度、效度等指标,那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