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无不言 邓仲谋
国际课程班很火,也很受争议。争议之一是公办学校办国际班侵占了公共资源,争议之二是国际班收费昂贵,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校外机构推动国际班是为了敛财。对于这些争议,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教育国际化绝非为了“敛财”, 市教育局并没有给公校的国际课程特批招生计划,学生需要超过该校中考[微博]所在批次的最低投档线进入该校,再选择进入课程班。因此,不存在侵占公共资源。
我们知道,国际课程班的招生有三种类型,“计划内招生”、“计划外招生”以及“计划内与计划外同时招生”。“计划内招生”的国际班,确实没有“特批”招生计划,所有学生都要先被学校录取,再选择进入国际班,在校方眼里,这种国际班满足了一部分学生的需求,但在反对者眼里,这种国际班“挤掉”了那些读不起的工薪阶层子弟。所以,“计划内”的国际班,侵不侵占公共资源,只在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简单地从“招生计划没有特批”,推导出“不存在侵占公共资源”,是站不住脚的。
其实更值得关注的是,“计划外招生”,实际上完全不受教育部门的“招生计划”限制,也不受市招办的录取分数限制,属于市场化招生。招来的学生放在公办高中教学,与正常录取的学生无异,“计划外招生”无偿或低偿占用了公办高中的教学资源,实际是“校中校”,或者说“名校办民校”的新型变异。
众所周知,广州市为了示范性高中的建设,曾经把一大批初中学校从高中分离出去,之后涌现出大量的“名校办民校”,小升初群体性择校热一直无法遏制。现在,众多公办高中引进校外机构(多数是留学[微博]机构和民间中介)掀起国际班的举办热潮,收费是原来“名校办民校”的数倍或者十几倍,而且多数“寄生”在公办高中的母体中,其危害有可能不在“名校办民校”之下。
国际化是教育的趋势,公办高中举办国际课程班迎合了这种趋势,也满足了部分家长[微博]的需求,但目前公办高中国际课程班太乱,存在办学资源流失、监管薄弱、高额收费、财务不透明等质疑。教育主管部门现在应该做的,是加强对国际班的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