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类谋幸福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更应成为基础教育的永恒追求。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全面育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坚持以“幸福教育”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两个基本点为办学思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逐渐形成学校文化特色,提升教育品质,升华教育信仰,促进全校师生健康和谐的发展。
学校基本情况
平谷区第五中学位于北京市远郊区平谷区城镇结合部,创建于1994年,2000年实现与北京师范大学[微博]联合办学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平谷中学,2004年4月被北京市教委批准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2014年9月,更名回北京市平谷区第五中学。学校占地面积131亩,拥有东、西两个校区,东区为高中部,西区为初中部,是平谷区一所完全中学。2015年学校初中开设21个教学班,在校生635人。初中专任教师98人,骨干教师40人,占40.8%。
回顾我校短暂的办学历程,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发展。学校从创建之初,经历十年发展,班级总数、学生总数、教师总数,增长了十倍。在增量的同时,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我们的第一个十年的发展主题是逐步走向规范,第二个十年的发展主题是初步形成特色。在学校的迅速发展历程中,我们逐步意识到“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形成:
办学宗旨:造就能够创造幸福生活的报国之才。
办学理念,即“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促进学校全面发展;营造每位教师发展的氛围;追求每个学生的学业成功”。
办学目标:把学校建成环境优、师资强、质量高、有特色的名校。
校训:乐学善思、励志笃信、求真向善
校风: 文明、和谐、明丽、高洁
教风:敬业乐群、严谨宽容、求实创新
学风:勤勉、自信、平实、进取
学校观念文化系统明确之后,我们通过新调入教师座谈会、教师校本研训、新生入学教育、国旗下讲话、班主任生活指导课等多种形式,对全校师生宣讲,阐释,让我校观念文化为广大师生广泛认同,促使他们努力践行。
形成学校良好的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花香满校园
用鲜花装点校园、办公室、教室,让花香弥漫校园,让师生在美的体验中,学会观察美、欣赏美、感悟美、营造美、孕育美。绿色植物不仅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帮助师生减轻压力、促进友善用脑,而且带给师生温馨与舒适、生机与活力。
2.书香能致远
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是“书香校园”。通过开展读书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优秀的文艺作品中,激发对真善美的追求,增强对假丑恶的憎恶。我校将每年的4月和11月定为“读书月”,组织教师、学生成立“读书会”,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开展朗诵、演讲比赛,撰写读书心得、书评等等,推动全校读书活动的开展。
3.仪式文化”见规矩
通过“仪式文化”来推动学生养成教育。各种仪式在努力营造感染力和震撼力。比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包括:升国旗、唱国歌的庄严肃穆的注目礼,教师、学生慷慨激昂的旗下演讲,历史上的这一周和上周新闻回顾等等;还有出操仪式、运动会入场仪式、百日誓师仪式、颁奖典礼等等——这些仪式,不仅内容丰富,鼓舞和教育着广大师生,而且整个仪式的过程的严谨、规整,也潜移默化的形成了附中人的礼仪、规矩和素养。
4.“五声文化”塑形象
我们倡导校园 “五声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书声朗朗、歌声悠扬、操声阵阵、笑声清爽、心声舒畅”。
构建多元开放课程体系
学校要通过课程建设和实施,彰显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价值,以及办学特色。建立多元化课程体系,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开发和管理,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需求。
(一)规范国家基础型课程
提升教育质量,不能只抓中考[微博]学科,而忽视学生全面发展。以“高效教学”为指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途径,规范设置基础型课程,高质量地完成国家课程要求。我校始终坚持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开设好《心理健康》和《生活指导》区本课程。学校通过稳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来抓好基础型课程建设。
三年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们以学习培训、调查研究为课改切入点,以学导练教学模式为课改生发点,以抓好课堂教学实践为课改落脚点,以思研践教研模式为课改创新点。学——让课改观念“转过来”;研——让课改模式“科学化”;践——让课堂教学“动起来”;思——让课改成果“亮起来”。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加强了国家基础型课程建设,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二)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自主开发校本课程。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关注学生兴趣,逐渐形成学校特色。目前,我校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开设校本课程。先后开设的校本课程包括:《友善用脑》《学习管理》和《记忆小超人》等科学素养类校本课程;《合唱艺术、》《剪纸》、《民族舞》、《器乐演奏》、《雕刻》、《扎染》、《十字绣》、《编结》、《编织》等等艺术类校本课程;《武术》、《太极拳》、《男女篮球》、《男女足球》、《花样踢毽》、《花样跳绳》、《健身舞》、《啦啦操》、《田径》、《传统体育项目》等体育健康类项目;作为国家类课程的有效补充,拓展相关学科内容。先后开设《中华成语千句文》、《读写》、《课本剧》、《硬笔书法》、《演讲与口才》、《数学兴趣培养》、《数学思维训练》、《英语口语》、《大事》、《军事史话》、《标本制作与鉴赏》、《民族风情》、《电子制作》、《电脑DIY》、《网页制作》,还有物理、化学学科的《实验探究》等等。
每学期末,专用教室内设置了学生成果展室,展示学生作品。每学期组织“伴我成长校本课程成果展,设置 “剪纸”、“扎染”“雕刻”等十六个专门展室,由“演讲与口才”班的同学担任各个展室的讲解员,组织学生和家长[微博]参观。在每年新年之际,开展“和谐校园、幸福成长”素质教育展示活动。组织全体学生和家长参观展室,观看学生校本课程成果现场演出。每年岁末,由每位学生返校领取成绩单,变成领取一张校本课程成果光盘、一本纪念台历和一册《台前幕后》活动手册。每位学生都能够从光盘和台历中看到他自己和班级的影像。
形成学校文学素养培养特色
随着校本课程的开展,同一科目累积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参加了一到两学期的校本课程班的学习,不能再重复参加同一科目学习,就可以继续申报其他喜欢的科目。但是对已经掌握的技能兴趣不减,则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社团的形式,参加社团活动。学生一直比较喜欢的校本课程成员,先后组织了二十几个学生社团,其中憩园文学社日益凸现出来。
文学社的学生文学创作园地《飞翔》成长迅速,借助这一平台,学生由创作到编辑,由思考到交流,凸显着智慧与能力,闪烁着青少年的思想火花。憩园文学社的工作还包括三类:即讲座类、参观学习类和展示交流类。
目前的憩园文学社已走过近十个年头,从最初的一些文学爱好者,逐渐的变成了全校规模,文学社成员上千人,每个班都有社团的通讯员,文学作品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受到了许多知名报刊和文学大[微博]家的关注与帮扶。《中国教育报》《京郊日报》《中国校园文学》《中学生之友》等众多报刊都对我校文学社和《飞翔》杂志作过专题报道。文学社成立十年来,《飞翔》杂志共刊印42期,多次获得全国校园文学百佳社刊一等奖。憩园文学社也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校园文学社团”。2013年我校成为了北京作家协会小作家分会的第一个团体会员。截至现在,我校共有北京作协小作家会员16人,定期接受知名作家一对一拜师帮扶,参加系列文学讲座,参与剧本、漫画书的创作出版活动。
随着憩园文学社的发展,我校以“ 文学素养培育”做为试验项目推进学校特色建设,校园文化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加常态化,学生自主创作热情更加高涨,个性化写作追求更加鲜明,学生自编自导的小话剧多次演出,学生的作品更加丰富……更重要的是,学校中教与学的两个群体形成“生态依存”,相互滋养,共同生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里得以继承和光大,使学校文化显得更加厚重,而“培养学生善良的人性、健全的人格、严谨的态度、辩证的思维以及自我发展力”,成为了五中人的价值追求,也正是学校文化的核心。
学校发展没有终点,是一个长期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我们的工作任重道远。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由人承载,加强人的内心修炼应是建设的根本。规范三级课程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原有学校文学素养特色的基础上,形成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办学方向,逐渐提升特色办学学校品牌的成色。
文章关键词: 教育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