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一中:发挥名校作用 促进教育均衡

2015年04月23日14:15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大兴一中:发挥名校作用促进教育均衡大兴一中:发挥名校作用促进教育均衡

  大兴一中是首批北京市普通高中示范校,1956年建校,至今已走过了59个春秋。大兴一中是一所完全中学,现有南北两个校区,28个初中班,37个高中班,学生总数达到了近3000名。学校有5名特级教师,6名博士,94名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作为大兴区的优质名校,大兴一中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牢记着“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目标。为了让更多的大兴学子能够圆梦一中,自2013年9月起,开办了“兴康校区”,与总校实行一体化管理;为了让更多的大兴学子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自2013年起,以加盟校的身份,承担起了协作区内资源输出的任务;为了让学区内小升初的学生顺利过渡,也为了让本校初三毕业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大兴一中开始研究各学段之间的融通;为了让学生享受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大兴一中充分利用大学资源、社会资源,实现深度融合。

  一、一校两址,一体管理

  目前,学校是“一校两址,一体化办学”,区政府为促进义务教育阶段优质资源的快速增长,占地285亩的西校区即将破土动工。未来的大兴一中将实行“条块结合,统筹协调”的集团化管理模式。校长全面负责,统筹协调;副校长分管整个集团的德育、教学(科研)工作,同时担任各校区执行校长;各校区分设中层部门,党支部设在年级,中层干部兼任支部书记,每个领导干部牵手一个教研组,管理重心下移至学校的年级组和教研组。我校的这种管理,遵循“统一”原则。各校区要坚决落实“四统一”:编制与人事调配统一、教学与科研管理统一、德育与文化建设统一、后勤与资源利用统一。如此统一原则下的扁平化管理模式,能有效实现办学理念、学校文化,管理制度、教育教学计划以及各项活动的一致;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二、资源输出,领航协作

  我区进一步深化教育均衡工作,建立了中学教研八大教育协作区,打造优质教育的“点、线、圈”,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大兴一中作为本土优质学校,是重点培植的优质教育资源“点”,在协作区中承担着领航与资源输出的任务。区教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培训资金支持。一中在区教委的直接关怀和领导下,启动“强师工程”,逐步形成了名师工作室、青年教师沙龙、雁阵行动、“1+1”拜师结对子等品牌教师培训模式,同时提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特级教师的三级培养目标,通过指导培养、交流学习、树立典型、进修提高等多种活动形式,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中高考[微博]始终保持全区前列,高考升学率接近100%,重点本科升学率达到70%。近两年先后涌现出了“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刘丽云老师,“北京市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吕小英老师,“北京市师德标兵”战东林老师,北京市“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矫雪莲老师、王淑侠老师等优秀教师。

  在协作区的教育资源“圈”里,一中以加盟校的身份与协作区内兄弟学校共享专家资源、硬件资源,派遣优秀教师到薄弱校交流任教,在协作区内开展研讨交流,实现协作区内“共建、共研、共享、共学、共评”机制。自2000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派出1-2名教师到协作区兄弟学校任教,为兄弟学校带去新的教学理念和优质资源,也获得了协作区学校的一致好评。仅2014年一年,在大兴一中召开的各级各类研讨会、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就多达上百场次,来校学习交流的兄弟学校教师,以及协作区内的教师达1000余人次。2015年5月学校将召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兴一中首届“和合”文化教育教学研讨会,届时将邀请市区专家、兄弟学校教师共同参与研讨活动。

  三、学段融通,学科融合

  考虑到学区内学校之间的对口融通,协作区形成了小、初、高学段融通的优质教育资源“线”,一中作为完全中学,主动向学区内的小学伸手,做好小初衔接工作。每年有组织的到小学开展帮教、主题活动等师生达100人次,2014、2015连续两年走进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解答疑问,讲解中学的学习生活,组织主题教育活动,受到小学师生、领导的欢迎和好评。作为一所完全中学,学校也开始着手研究初高中之间的衔接。首先是尝试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部分学科教师初高中兼任,这样更关注学科知识本身的科学体系,也更着眼学生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学生个体的科学发展。据统计,每年一中初中升入本校高中的学生达30%左右,这30%左右的学生在高中学习中,在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高考重点本科升学率达到90%。此外,学校专门编著了《大兴一中新生入学指导手册》,为新升入初一、高一的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提供帮助和指导。

  四、整合资源,深度融合

  学校最有竞争力的产品应该是能提供给学生的丰富的课程资源。大兴一中地处郊区,较之城区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薄弱,但是近年来,学校充分挖掘家长[微博]资源、社会资源、高校资源,并不断与学校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出了符合学生需求,体现学校特色的六大类三十二个系列的校本课程体系。

  为了能够体现学段之间学科内部的融会贯通,体现学生个体的均衡发展,大兴一中大胆整合国家课程,组织学科教师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找出来,进行编排,加以整合。这样就避免了同样的知识重复讲解,也明确了同样的知识点在各学段的不同要求,使得同一学科的知识内部更容易建立起科学体系。同时,大兴一中也在研究跨学科的融通,相关学科的教师组成备课小组,开展集体备课。目前正在开设的校本必修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集合了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等多门学科的教师。还有数学与物理教师联合开设的《用科学的眼光看世界》、体育教师与英语教师联合开设的《网球与英语》,以及化学教师开设的《电影中的化学》、地理教师开设的《地理中的影视》等多门课程,都体现了学校和教师都在将眼光投向更长远、更科学的人的发展。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学校一方面整合各方资源,另一方面也注重各课程的“关联性”,注重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目前为止,学校共开设基础型课程、兴趣型课程、发展型课程、专长型课程近100余门。每一种课型基本上都有校外资源的参与。基础型课程中的社区服务课程,要求学生有组织的与社区建立联系,定期参与社区活动,做到事前有计划,过程有记录,效果有反馈。兴趣型课程中的社团活动课程,本校教师资源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大多采取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聘请能满足学生需求、在某一领域有较高水平的人员,其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发展型课程中的学科拓展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学校主要采取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接,也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使得课程能够深入有效。2014年学校先后与中国人民大学[微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等多个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联系,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或者聘请专家来校为学生开设选修课程。其中中国人民大学王旭晓教授为学生开设的《世界遗产中的中华文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郭威教授开设的《科学探案》都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在中国戏曲学院老师指导下的排练的戏剧《范儿爷》荣获大兴区首届戏剧节一等奖第一名。

文章关键词: 教育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