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学校 历久弥新 幸福教育 再创佳绩
北京市密云县第二小学的前身是“白檀书院”,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重建于清朝道光十三年(公元1834年), “恕、慎、诚、敬、俭、让、勤、恒”的古老校训激励着一代代学子。2012年被评为北京市首批33所百年老校之一。学校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示范校、窗口校;被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先后获数十项国家、市、县级荣誉称号。
现有36个教学班,学生1522人。教职工102人,中学高级教师4人,特级教师1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1人,市县级学带和骨干教师25人。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幸福教育,办学理念是“教育是为了人的幸福;教育的过程是人体验幸福的过程”顾明远先生题写的“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校训激励着二小全体师生。围绕学校“十二五”规划中的“思想立校,文化育人,创新强师,精细管理,开放合作,追求卓越”的发展愿景,树立“崇德、益智、健体、尚美”的校风;“尚新、求实、开放、高效”的教风;“乐学、善思、求知、力行”的学风。把学校办成全市具有先进理念的质量名校,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名校,具有国际视野的开放名校。
一、创设开放愉悦的德育体系
多年来,学校德育工作依托幸福教育理念,联系自身实际,不断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从管理者和教师两个层面,提出了管理者的幸福领导力(发展力、决策力、组织力、共识力、创新力、整合力),管理者的幸福作风(扶正祛邪正义感、体恤师生亲近感、赏罚分明公平感、自省至臻信服感)和教师的幸福素养(师德高层次、专业高学识、发展多角度、能力多方位、目标专业化、视野国际化)等行为文化,使每位教师在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上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追求的目标。
坚持从师德、师能、师表三方面努力探索师德建设的新方式、新途径。通过学习中提师德,活动中展师德,评价中比师德,典型中学师德等多种方式全面提高教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技能素质。编印教师师德评价手册,创新政治学习方式,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综合素质。
幸福教育的主体性德育理念是:“一文二化六人格”,“一文”即办学特色,指幸福教育;“二化”即德育实施主题,指公民教育和生命教育;“六人格”即主体性人格,指通过六年的教育,学生应具备友善、责任、文明、志向、自信和健康的美德。
每学年两次的社会大课堂活动,每学期一次走进密云大剧院的观影活动;每一年的幸福之音庆“六一”文艺汇演;每两年一次的争当美丽少年暨“发现杯”队会评优……每一次都是对学生的一次历练,对孩子们的一次引领。在少年模拟法庭活动中,令孩子们震撼的不仅仅是法庭的庄严,重要的是在模拟的过程中懂得了从小要做个遵纪守法的小学生。在一次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体验,更多是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凝聚业务精湛 执行有力的教师队伍
自2009年开始以“多重导师制”培养模式打造青年教师队伍;2013年以“基于四个读懂完善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为主题成立语文、数学、英语、德育四个研究室,进而把“多重导师制”和“四个研究室”整合起来,全面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市县级骨干教师队伍发生明显变化,2015年与2009年对比,新增特级教师1名,中学高级教师从1人增至4人;市级学科带头人从无到有,市级骨干教师从3人增至4人,县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从20人增至26人。
“多重导师制”是以1+1+1+3+x为培养模型,即:一位专业院校的导师+一位市域内特级教师+一位县域内教研员+三位年轻老师组成导师带教组,辐射到学校县域内其他老师(即x)。
语文、数学、英语、德育(即:班主任)四个研究室以“1+骨干+青年+x”为培养模型,即:一位北京教育学院专家+本学科骨干+本学科青年教师组成,辐射至其他学科(即x)。
通过五个途径强化落实:
阅读提升素养。结合学校“唤醒”阅读工程,建立研究室和导师带教小组教师的读书结构,阅读不同的书籍,召开读书交流会。
课堂历练成长。仅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研究室共上课18节,专家来校亲临指导18人次,涉及到讲课的教师14人次,参加活动的本校教师和其他兄弟学校教师共204人次。
反思促进深刻。加大对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力度,通过反思促进教师对教学工作、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理解,使之更加深刻。2015年4月即将出版研究室成果集4册。
交流拓展视野。市域内与黄城根小学、县域内与东邵渠小学、大城子小学开展赛课、送课、评课、同课异构等多种教学活动。
系统推进辐射。几年的坚持和坚守,导师带教组和研究室的老师历练成长,4名教师新认定为县级青年骨干教师,美术教师李海龙在县培训中心组织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中担任评委工作,英语老师晁佳莹在北京市信息技术年会上做典型发言,赵静、曾进在2014年数学、语文教学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三、自主开放课堂教学 反思实践相结合
2009年以来,我校一直以“一心三通五还给”的教学理念打造自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文化。“一心”即培养学生的健康主动发展的意识和创新精神。“三通”即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的沟通。“五还给”即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还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还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提问权;还学生主动学习的评议权。
牢牢抓住“四课”,开展系列性研究。例如:数学研究室第一学期围绕“数的认识与计算”第二学期围绕“度量”。无论是杯赛课还是示范课、研究课均以专题式开展研训活动。初步构建了主题课例的研训模式:
主题课例培训
1. 主题杯赛课---展示阶段研究成果。各学科确立学年或学期研训主题,第一学期开展35岁以下青年教师“白檀杯”教学大[微博]赛,至今已举行第18届;第二学期开展县级和以上骨干教师的“至善杯”赛课、35岁至45岁非骨干教师“烛光杯”赛课;面向全体教职工开展每年一次“躬行杯”教科研论文大赛,把课堂教学的成果积累成册。
2. 骨干示范课——引领教学研究的方向。上届获奖的骨干教师为“白檀杯”和“烛光杯”做示范引路课,带动青年教师和非骨干教师一起进步和成长。
3. 备好常态课——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学校提出“构建自主开放的课堂”,其中一个显性的指标是“学生讲给学生听”、“学生占讲台”。
4. 磨好研究课——强化教学质量的途径。在专家指导下,每个学期开展两轮8次研究课活动,研究室的团队成员共同经历原始课、改进课的磨课历程。
四、开发系列多彩校本课程
近年来,通过三级课程整合,学校开发了系列性的多彩校本课程,在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有机整合、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的个性发展为一个中心;立足于“中国情怀,国际视野,首都风范”;把三课进行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提升学生的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健康素养;植根于五个培养坐标------扬个性、长技能、宽知识、厚素养、怡性情;开发六个课程系列------道德、语言、艺术、思维、科技、健康。
目前多彩校本课程分为两类,一类是校本必修课程、另一类是校本选修课程。校本必修课程立足于全体学生,分年级开展,共7 类;校本选修课程(即:学生社团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旨在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张扬个性,共有六大类,40种,99个学生社团。
校本必修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本着面向全体学生、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开展。目前多彩校本课程之必修课程如下:
校本选修课程,多元设置。学校的校本选修课程力求多元,提高学生兴趣,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潜能。成立已经10年的体育俱乐部先后有近万名学生得到乒乓球、篮球、足球的训练。独轮车课程已坚持5年。密云二小女童舞蹈社团课程已经坚持了11年;学生管乐团于2014年在高校支持学校办学的项目中,得到中国音协管乐协会的扶持,管乐校本课进入一年级课堂,管乐团训练在专家指导下得到快速发展,刚刚获得密云县艺术节一等奖,并参加了北京市第18届艺术节展演。
密云二小将秉承“幸福学习,成就人生”的理念,通过全体干部教师的努力,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使这所百年老校再创辉煌。
文章关键词: 教育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