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行之五:高速公路居然如此收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9日 10:27   新浪教育

  美国行之五:高速路居然如此收费

  1月25日,驾车从奥兰多的Hilten Garden Inn宾馆出发,到肯尼迪航天中心参观。

  从宾馆出来,行驶几百米就上了高速。

  路上车辆稀少。

  刚走不到一千米,转弯,眼前忽现一隧道口,隧道口居然有一收费站。

  收费站空无一人,也没有栏杆。

  在平常收费站服务员的位置上,一个漏斗开向驾驶员:原来是要驾驶员自己投币。

  收费金额:50美分。

  因为事先没考虑到收费的问题,所以没准备硬币。

  赶紧到车的后背箱里取装有硬币的包。

  手忙脚乱搜出大堆硬币,凑集50美分,哐啷扔进去,电子屏上立马显示“Thangk You!”

  在这个过程中,后面已经堵了四五辆车,但大家都在静静地等待,并无一人鸣笛——设想在国内,恐怕早已喇叭声响成一片。

  此后,我们就准备了大量的硬币以备不时之需。

  后来发现,美国的高速收费其实分为几种形式:

  无人值守的自动投币——有的路口有栏杆,不投币栏杆不开放(但有一次一个收费口要收取一元,而我们手头只有75美分,投进去后,漏斗居然会自动数钱,显示缺少25美分,前有栏杆阻挡,后有车辆相随,这可怎么办?正在我们发愁之际,栏杆居然自动打开放行——估计这一设计就是考虑到有人可能没带足硬币。)

  大部分收费口都有专人服务,但收款后不给任何票据——看来老美没有报销的地儿。

  还有一种电子收费(E-pass)——司机们提前购买一张高速路充值卡,然后得到一个条形码,贴于前挡风玻璃上。每次经过收费站,走专门的E-pass通道,司机不用停车,读码器会迅速扫条形码,把钱自动划走,频繁使用高速路的司机还可以得到折扣。(国内最近有些路段也推出了E-pass,遗憾的是,就我所见,还很少有人使用,看来信息化也需要时间。)

  美国的高速路收费真是便宜,我们从奥兰多到Key West,六百公里左右,跑很长很长距离才能见到一个收费站,每次收费一般都是1美元,也有75美分的,最长的一个路段收了13美元,全程共交了18美元(国内同样的路段,大约需要六七百元人民币)。

  其实,后来我们发现,收费的高速在美国所占比例极少,我们驱车北上华盛顿、纽约等地,一路畅通,没遇到一处收费。

  目前全美超过10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只有大约8000公里是收费路段;即使收费,也只象征性地收个块儿八角的。因此,美国人把高速公路称为“FREEWAY”(免费之路)。

  国内高速路高收费的理由是以费养贷——修路使用的是银行贷款,那么,我当然要收取过桥过路费来还贷款,天经地义,无可辩驳。

  那么,美国高速路建路费用从何而来?原来,与国内的靠贷款修路不一样,美国基本上靠的是政府税收。

  1956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敦促国会通过了著名的《联邦资助公路法案》——正是这个法案,让美国的高速路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据此法案,州际高速公路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按照9∶1的比例出资。其中联邦资金由“联邦公路信托基金”提供。这个基金的87.6%来自机动车燃油税。谁开的里程多,谁使用道路多,谁交的税就多,这样就避免了设立众多收费站给通行带来不便的麻烦——此乃非常有效、公平之举措。

  得益于这一法案,从20世纪50年代始到80年代末,美国高速公路网就基本建成,占全世界高速公路总里程之一半。

  老美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路,历经五六十年风雨,已需要修修补补,为筹集修补资金,自上世纪80年代始,政府允许这样的老路收费——但必须是专款专用,哪条路收的费就用于哪条路的维护。

  既便如此,在有些收费路段,三人以上合乘的车辆可免费通行——其意在鼓励多人合乘车辆,以减少二氧化碳之排放。

  我们的车辆每年也要缴纳养路费,车辆销售税和使用税也照常开征,现在燃油税征收也已经从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为什么高速依然收费且居高不下?

  而且,有的高速路已经建成十几年,十几年的收费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据说有的高速路一天的收费就高达几十万元——难道如此巨额的收入还无法还清贷款吗?

  村长叹曰:此乃一肥肉也,唾手可得,香甜顺口,有关部门岂肯轻易弃之?

  村长再叹曰:咱百姓收入比老美差一大截,但却承担着比人家多七八倍的高速路费用,中国的百姓觉悟高啊。

  村民反诘:觉悟不高,又当如何?难道还能不在高速路上走了?

  村长默然。

  (补记:燃油税开征以后,取消省级公路以下的收费。保留高速公路,桥梁的收费。)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美国 出国 的新闻

·谭东女儿的自述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