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美国行之九:布鲁明顿之美
今天,布鲁明顿继续下大雪。
雪花飞扬,天地银白,一片茫茫。
我经不住诱惑,乘校车跑到大学城拍雪景。
积雪已厚达30厘米了,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形形色色的建筑物,银装素裹。
积雪白得透明,白得细腻,白得滋润,简直毫无瑕疵,可谓雪之极品,让人不忍相踏。
不过天气确实冷啊!
风雪扑面,感觉把头都要冻掉了——已经几十年没有体验到这么深刻的冷了,爽极爽极,爽到骨头里去了!不由开始胡思乱想:人总是想尽千方百计,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把自己与大自然隔离开来:冬天拒绝体验冷,夏天拒绝体验热。其实,一个人如果从小到大,从来都没有深刻体验过大自然极致的冷和热,其生命感觉会比较迟钝,对大自然的感受会缺少质感……
雪花已小。太阳居然穿透铅色的阴云露出了苍白的脸,楼宇有了亮色。
不能瞎想了,赶紧用几乎冻僵的手取出相机,把镜头对准默默矗立在雪野里的建筑。
这片大学城是印第安那大学布鲁明顿分校之所在。
学校校区没有围墙,各个院系、各种研究机构,以及图书馆、体育馆、公寓等各种专用楼房,散布在极为广阔的区域里,散布在起伏逶迤的坡岭上,掩映于疏密不一高低错落的林木中。
数路大巴穿梭期间,学生凭卡免费乘坐。
要拍摄建筑,必须四处奔走,较远的地方还要乘校车——不是学生需交费1美元。
我呼吸着透心凉的空气,踩着厚厚的雪被,高一脚低一脚到处乱跑。
布鲁明顿分校是印大在全国的八个分校之一,有36000名学生,留学生就有一两千人(我几次乘坐校车,中国学生的面孔随时可见。)
印大是印第安纳的州立大学(“印第安纳”原意是印第安人的土地的意思。可见此地在很久很久以前,曾经是印第安人聚居之地。现在印第安那是美国东南部的一个州)创建于1820年的印大,是美国阿巴拉挈亚山脉西部最古老的大学之一。诺贝尔奖得主、普利策奖得主、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国家科学院院士以及福特基金、迈克阿瑟基金、洛克菲勒基金、福尔布兰特基金获得者……众多人物出其门下。
布鲁明顿乃一小城镇——留学生戏称其为“布鲁明屯”,它的繁华全赖印大分校——只要一出市区,你就只能看到茫茫的玉米地了。
城镇虽小,但难掩其美——
首先美在它的丘陵地形和自然生态:起伏漫延的缓坡和沟壑,无数挺拔的大树遍布坡沟(所以又被称为“树城”),大学的一座座风格独特的建筑、居民的一座座低矮的房子,像树木一样自然地散布其间,成为这大自然的一员。
春季到来,远坡近岭,处处鲜花竞放,此开彼落,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所以,这个小城的英文名字就叫“开花城”——Bloomington(Bloomington=Blooming Town)。
因此,全美最适宜居住的城市名单中,布鲁明顿一直榜上有名。
也因此,布鲁明顿分校被评为全美最漂亮的校园之一。
布鲁明顿更富深度的美,是它的宽容和友善。
性学大师金赛博士,很多国人都耳熟能详,你可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金赛曾被保守势力围追堵截,无处可逃,是布鲁明顿分校敞开胸花接纳庇护了他,著名的《金赛性学报告》和“金赛性学中心”就诞生于此。
正因为布鲁明顿的包容,也让这座小城成为“同志”的天堂——每年夏天,当布鲁明顿起伏有致的坡坡岭岭草木繁荣之时,女同性恋者便会像从花丛深处飞出的蝴蝶一样,从全国各个角落翩然而至,印大校园一时间莺歌燕舞,十分热闹。( 印大早就在几年前就设立了专门的同性恋办公室——而且由学校财政支付办公经费。此举即便在美国,亦可谓前卫矣。)
布鲁明顿的包容也是吸引世界各地留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里,人人各得其所,自由探索。当年蔡元培为北京大学确立的办学宗旨“兼容并蓄,思想自由”在北大早已杳无踪迹,在这里倒是能体验到真正的蔡氏精神。
生活的便利就更不用说了——你可以买到中国各种土特产:从蒜蓉辣酱到四川榨菜。
有中国留学生这样幸福地描述布鲁明顿:“在这个不足十万人的小镇里,随时可见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听到不同的语言;在四街靠进印大短短的几百米里距离内,有各种迥异的香味四处飘荡,因为那里坐落着来自五大州的不同菜系的餐馆……”
在一座座或雅致或宏大、或张扬或低调的建筑前,我一次次举起相机,按下快门。
不时有各种肤色的学生从我身边匆匆走过,奔向不同的地方。
忽然想到:一片土地,只有让各种扎根其上的植物都感到舒适自在,它才能生机盎然。假如它有了选择和偏好:只要大树不要小草,或只要鲜花不要荆棘,那么,距离荒芜也就不远了。
布鲁明顿,就是这样一片既让大树和鲜花感觉舒服惬意、也让小草和荆棘感到欢喜自在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