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自考 > 正文

2006年自考名师辅导: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5/12/01 16:40  华夏大地教育网

  第七章 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经济

  【学习目标】

  掌握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理论,具体包括有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法与经济体制改革、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形成关于法治与经济,特别是与市场经济的
关系的概括性认识。

  【主要知识点】

  1. 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2. 法与生产力的关系

  3. 法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

  4.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本章小结】

  法与经济的联系,是法与各种社会现象的联系中最根本的联系。经济基础决定法,法的产生、性质、内容、特点和发展变化,决定于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经济基础。但经济基础决定法是从最终意义上说的,经济基础之外的因素对法也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对经济基础又具有指引、预测、维护和保障的反作用。法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进步与否的区分,判断进步与否的标准主要看法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法与社会生产力有紧密联系,两者相互作用。法与社会主义经济也相互影响和作用。

  以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为目的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具必要性。法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得益彰。经济体制改革对法制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力地促进着立法、司法和法制其他环节的发展。法制建设的发展,对确认改革大政方针,巩固改革成果,指导改革深入,保障改革进行,有直接而重要的作用。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法的稳定性与改革的复杂性、渐进性和探索性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目的、方式,以及其他有关条件的具备,决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必要、有可能在法的范围内进行。应当善于分析处理改革与法的冲突问题。

  法与经济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密切关系,更主要的是伴随着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法的发展过程、阶段和程度,法对经济的作用大小,直接受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及其对法的需求程度制约。市场经济作为主体独立的经济、契约经济、自由竞争和平等竞争经济、有序经济、开放性经济,在实质上就是法制或法治经济。法在市场经济

宏观调控方面,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起着引导、促进、保障和制约等多方面作用。法在市场经济微观搞活方面,对市场经济运行所起的作用则主要表现为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的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和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第一节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

  【基本内容】

  法决定于经济基础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观点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对基本矛盾:

  第一对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同时,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第二对矛盾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特定的社会形态。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以矛盾统一体中,经济基础起着主要的决定的作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同样地,法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归根到底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就法与经济基础两者关系来说,经济基础是第一性的,法是第二性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法。

  (二)法决定于经济基础的内容

  1. 法的产生决定于经济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私有制以及与其相伴随的阶级分化,才产生了首先和主要反映一定阶级意志的法。

  2. 法的性质决定于经济基础。自私有制和阶级产生以来,出现过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四种类型的社会经济基础,由此就有四种相应历史类型的法。

  3. 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经济基础。

  4. 法的许多特点主要也由经济基础决定。如奴隶制经济基础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奴隶主既占有生产资料又占有奴隶人身,这就决定了奴隶制法公开保护奴隶主对生产资料和奴隶人身的双重占有权。

  5. 法的发展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基础。

  (三)对法决定于经济基础这一原理需要辨证认识

  1. 经济基础决定法是在最终意义上说的,而不是说经济基础是唯一因素,也不表明经济基础之外的因素对法没有重要影响。实际上,一国的历史传统、国家形式、道德和宗教观念、政治和法的观念、风俗习惯以至国际环境,都能对法发生重大影响。

  2. 经济基础决定法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的决定过程,而不是一个直接的、简单的过程。

  3. 决定作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二、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一)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关系,不仅表现在后者是前者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表现在前者是后者得以巩固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同样地,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仅反映在它决定于经济基础,也反映在它对经济基础有积极的反作用或服务作用。 同时,尽管一切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都有反作用,但法的反作用有着自己的特点,法是通过规定人们在各种经济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方式对经济基础发挥作用的。

  (二)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表现

  1. 法有指引和预测作用,它可以通过提供行为规范、以法的形式总结和反映成功的经验来促进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向健全、完善的方向发展,引导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朝着有利于掌握政权的阶级的方向发展,从而对经济基础起引导和促进作用。

  2. 法有特殊的权威性和稳定性,用法来确认一定的经济基础,可以使经济基础具有不可侵犯的性质,也可使经济基础具有稳定性、连续性,不因人事的变迁而中断或变动。

  3. 法有特殊的强制性,它可以帮助掌握政权的阶级改造或摧毁旧的、不适合自己需要的经济基础,阻止不利于自己的经济基础的产生。

  (三) 法对经济基础有积极的反作用,但这种作用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来说并不都是积极的、进步的,而是有进步与否的区分。判断进步与否的标准,主要看它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法为新的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法为旧的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就阻碍社会经济发展,阻碍社会进步。

  三、法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一)生产力对法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是所有社会现象中最根本的因素。法与生产力不仅在深层次上、根本意义上,而且在直接意义上也有紧密联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性质、要求和整体功能状况,一方面通过经济基础的中介,在深层次上、根本意义上决定着法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等;另一方面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直接影响、制约法的形式、内容、体系、观念、调整范围和发展变化等。

  (二)法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1. 法对生产力的作用一般要通过经济基础的中介。当法服务的经济基础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法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法就对生产力起阻碍作用。

  2. 法对生产力也有直接的促进或阻碍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许多新的法律领域,直接导致法的调整范围的扩大和调整方法的改变。

  四、社会主义法与经济的相互作用

  (一)经济对社会主义法具有决定作用

  1. 在立法时应当考虑所立的法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应当从实际经济条件出发,使所立的法符合在这种条件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客观经济规律。这样的法,才能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促进生产力发展。

  2. 在立法时应当正确处理各种物质利益关系。社会经济关系最终都体现为物质利益关系。

  (二)社会主义法对经济具有服务作用

  1. 法积极体现经济建设战略部署的精神并保障其顺利实现,维护基本经济制度和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并由此促进生产力发展。

  2. 法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确认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方针,促进产品、产业、投资、消费等结构趋于合理化,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完善劳动保护制度等。

  【概念辨析】

  1. 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基本概念。

  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经济基础是一个与上层建筑相对而言的概念,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2.“经济”一词,有时用来指生产方式;有时用来指生产力发展水平;有时用来指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经济基础;有时用来指社会经济制度,也就是社会经济基础或生产关系的总和;有时又用以指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活动;有时还用以说明国民经济的状况等。即“经济”这一词的具体含义必须在具体的语言的环境中来理解。

  【重点难点分析】

  法与经济的关系是一个可以公式化学习的知识。作为社会主义的法理学,一定在学习中要注意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来套用法与经济、生产力、经济基础的相互关系。只有利用这种方法,才可以容易把这种相似的东西区分开来。

  在区分法或社会主义的法与经济、经济基础、生产力的关系时,第一个要表明的观点是经济、经济基础、生产力对法或社会主义法的决定作用;第二个必须表达的观点就是经济、经济基础、生产力对法或社会主义法的反作用。第三要区分法与经济、经济基础、生产力的区别的具体内容。所以在学习时把具体内容的区别记下来就基本上可以把这一节的内容掌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自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