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库:

西安院校探访手记

http://www.sina.com.cn 2006/12/31 11:26  《北京考试报》

  吃在西安

  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是西安给我们的送别礼物。作为结束篇,我们送给读者的最后礼物是有关西安的食。

  曾有产、灞、泾、渭等八水环绕的长安城,将“八百里秦川”的丰盈和精华带给人们。“民以食为天”,西安和关中其他地方一样,小麦是主要食粮,面食吃法花样多,关于吃的典故也有很多。比如“陕西十八怪”里说:“面条像裤带,” 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称为“biang biang 面”,柔软中充满筋道。

  “十八怪”里的另一怪是,“锅盔像锅盖,”乍看到这种叫锅盔的面食时吓一跳,厚得跟头盔一样。锅盔是用麦面制成面坯,在铁锅上烙烤而成的一种饼子,传说是诸葛亮发明的。据说,做锅盔时,和面手都揉不动,只能借助木杠子,用全身的力量来压揉,压成圆饼以后,放在铁锅里,用麦秸火慢慢烙烤,并用微火煨熟。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里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以前的铁锅都很大,直径一般都在二尺以上,所以烙出的锅盔又大又厚,很像一个锅盖。这大概也是陕西人“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纯朴性格和豪爽气度的一种显现吧。

  “十八怪”中另一个食品是“辣子是道菜”,在西安当地,饭桌上,主人总会热情地捧出“油泼辣子”作为一道菜招待客人。这种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

  在当地随处可见饭店门匾上写着“牛羊肉泡馍”、“葫芦头泡馍”、“大肉煮馍”、“羊血泡馍”等,泡馍是西安面食的一种形式,“十八怪”中有“泡馍大碗卖”这一怪。在下着雪的冬日,把馍和着悠闲的时光一起细细掰碎,放进耀州产的大瓷碗里,热腾腾的汤,是一种享受。而“碗盆难分开,”指的就是吃饭用的白瓷青花大碗,甚至比小盆还大。

  其他的,钟鼓楼旁的回民小吃街很受学生们推崇。贾平凹题词的贾三灌汤包、德发长的饺子宴、西北工业大学东门的魏家凉皮、腊汁肉夹馍、金钱油塔、镜糕等特色小吃,让人眼花缭乱。

  记者手记

  我们有可能接近并认知具有千年历史的西安和百年历史的西安高校么?对这个问题,我们诚惶诚恐,毕竟,薄薄的新闻纸上无法承载太厚重的历史。采用日记体形式描述也好,临风怀古也好,我们无意于自我表演,无意以一个观光客的身份,热衷向你描述西安的那几口小吃或是数不清的片断式的景点古迹,无意展现出一个亮晶晶完美的西安。只是希望,我们的亲身体验,能让您选择时,多一份第一手的参考材料。

  西安的高校多分布在南郊、西郊和东郊,40多所高校、500多所研究所拱卫着西安城。这里不仅有著名的理工高校、综合性大学,还有着众多在各自领域内的佼佼者。法律类有西北政法大学,经济类有西安财经学院,艺术体育类有西安体育学院、西安美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在国内,这样设置高校的城市并不多,北京之外,只有武汉、沈阳、广州、上海了。

  “学风扎实,学生朴实”,是我们在西安高校采访时听到的最多的话。求学西安,你感受到的将是充满了悠远的智慧、先知和诗情的西安,它没有北京、上海大都市的繁华和喧嚣,你能感受到的,更多是朴实和勤勉、踏实与大度。很多北京籍学生都说:“心在这里沉下来,能够沉静地学习,不那么浮躁。”比起北京、上海的考托福出国潮,西安的学生,更能从专业学习中寻找意义。这也许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信息闭塞,但也让自己更能听从自己的心声。4年本科夯实了的专业基础,是伴随着雁塔晨钟的读书声、自修教室的习题集、实验室里的剪影换来的。

  “北京生源的综合素质较高,他们不死读书,非常积极地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比赛等。但北京学生很多不愿出来读书,希望更多学生了解我们的学校,我们欢迎更多北京孩子报考。”许多学校招办负责人重复对我们说类似的话。

  很喜欢大雁塔下的那两句诗:“登临出世界,云归忆长安。”希望西安能成为你考虑求学时的一座“雁塔”,登高才能开阔视野,走出去未免不是一种历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点击查看新浪网教育频道与《北京考试报》共建专栏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