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考填报志愿的两个定位与八大关系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 18:03 新浪考试
第三部分 两个定位与八大关系 一、找准两个定位是重点 只有知己知彼,在把握自身高考综合竞争力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确定自己在全体考生中可能占有的位置,为比较准确地填报志愿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对自身高考竞争力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定位。 高考竞争力由六大要素构成,但主要表现在高考分数及由分数决定的位次上。由于有些地方第一、二批次(即重点批和本科批)是考前猜分填报、考后估分填报,故而只能够对自身高考竞争力进行预估定位。其依据是:通常来说,在高校招生计划、考生人数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一所中学、一个区县、一个地市的考生录取比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大起大落的情况不是很多。因此根据考生平时在学校的成绩水平以及高三下学期的调考、联考、模拟考(约五次大考,各地有所不同),在区、县、市所处的位置来推断自己在全省考生中的位次。首先,看所在中学在全省处在什么位置,是省重点中学、还是市级重点中学、或是一般中学,所在中学近三年各批次录取率大体在什么水平等等。其次,看考生本人在学校全体考生中是什么位置,是优等生、还是较好生、或是一般生等。上述情况弄清后,考生的位置大体就清楚了。再次,结合高考前猜分、高考后估分的情况,是比平时好,好多少;是比平时差,差多少;再进行六大要素综合分析,就可加以修正确定了。 1、“猜分填报”定位法 (1)依据平时成绩定位。根据所在学校近3年的录取数据,结合该校学生的平时成绩,估计出本省市招生各科类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例如:假设某校有高三(理工类)学生800人,该校近3年的加权平均录取率为一本25%,二本35%,三本10%、高职高专25%。则有:800×25%=200(人);800×(25%+35%)=480(人);800×(25%+35%+10%)=560(人);800×(25%+35%+10%+25%)=760(人)。也就是说,该校平时排名前200名的考生一般可以上一本院校,排名201—480名的考生一般可以上二本院校。排名481—560名的考生一般可以上三本院校;排名561—760名的考生一般可以上高职高专院校。在此基础上,考生就可以根据所在学校学生的平时成绩来估算本省市招生各科类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即如果本校平时成绩排在第200位的考生的成绩为550分,那么就可以认为本省(市、区)招生第一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为550分;如果本校平时绩排在第480位的考生的成绩为510分,那么就可以认为本省(市、区)招生第二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为510分;如果本校平时成绩排在第560位的考生的成绩为450分,那么就可以认为本省(市、区)招生第三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为450分。如果本校平时成绩排在第760位的考生的成绩为250分,那么就可以认为本省(市、区)招生高职高专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为250分(通常各省市自治区将高职高专的录取分为两个批次,不细例举)。(说明:高考的实际难度与平时考试的难度是否相似、相近等因素不会影响这种估算方法的运用,因为考生的定位是根据考生的考分排序位置推算出来的。) (2)依据模拟考试定位。 高考前“猜分填报”志愿的省市一般都非常重视模拟考试的情况,但由于时间上的原因,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情况统计得很详细,第二次模拟考试的情况一般统计得不很详细(可能仅有本校的情况统计),那就别说第三次了。 通过模拟考试的情况,一般会统计出各地市、各区县的各科类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参考线,各科类考生成绩分布,各学校各科类考生成绩排名等等信息资料。因此考生及家长可据此给自己定位。下面是2007年北京市部分区一模各科类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参考线。 2007年北京市部分区一模各科类各批次参考分数线。
当然,仅根据一次模拟考试的情况加以定位不够全面,那就用二次或三次模拟考试的情况加以定位,如何定呢?考生根据自己所在学校近3年的录取数据,结合学校组织的2次或3次模拟考试的加权成绩(如何计算加权成绩在第一章知己必知高考考分情况中已有介绍,这里仅仅只将计算对象稍作调换),估计出普通高等学校在本省市招生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具体的计算按照“依据平时成绩定位”中的介绍进行即可。(说明:高考的实际难度与模拟考试的难度是否相似、相近等因素不会影响这种估算方法的运用,因为考生的定位是根据考生的考分排序位置推算出来的。) 2、“估分填报”定位法 (1)依据平时成绩定位。根据所在学校近3年的录取数据,结合该校学生的平时成绩,估计出本省市招生各科类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例如:假设某校有高三(理工类)学生800人,该校近3年的加权平均录取率为一本25%,二本35%,三本10%、高职高专25%。则有:800×25%=200(人);800×(25%+35%)=480(人);800×(25%+35%+10%)=560(人);800×(25%+35%+10%+25%)=760(人)。也就是说,该校平时排名前200名的考生一般可以上一本院校,排名201—480名的考生一般可以上二本院校。排名481—560名的考生一般可以上三本院校;排名561—760名的考生一般可以上高职高专院校。在此基础上,考生就可以根据所在学校学生的平时成绩来估算本省市招生各科类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即如果本校平时成绩排在第200位的考生的成绩为550分,那么就可以认为本省(市、区)招生第一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为550分;如果本校平时绩排在第480位的考生的成绩为510分,那么就可以认为本省(市、区)招生第二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为510分;如果本校平时成绩排在第560位的考生的成绩为450分,那么就可以认为本省(市、区)招生第三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为450分。如果本校平时成绩排在第760位的考生的成绩为250分,那么就可以认为本省(市、区)招生高职高专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为250分(通常各省市自治区将高职高专的录取分为两个批次,不细例举)。(说明:高考的实际难度与平时考试的难度是否相似、相近等因素不会影响这种估算方法的运用,因为考生的定位是根据考生的考分排序位置推算出来的。) (2)依据模拟考试定位。 可用三次模拟考试的情况或五次大考的情况加以定位,如何定呢?考生根据自己所在学校近3年的录取数据,结合学校组织的3次模拟考试的加权成绩(如何计算加权成绩在第一章知己必知高考考分情况中已有介绍,这里仅仅只将计算对象稍作调换),估计出普通高等学校在本省市招生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具体的计算按照“依据平时成绩定位”中的介绍进行即可。(说明:高考的实际难度与模拟考试的难度是否相似、相近等因素不会影响这种估算方法的运用,因为考生的定位是根据考生的考分排序位置推算出来的。) (3)依据高考估分定位。 ① 当高考估分与模拟考试的成绩以及平时成绩相一致时(即可大体相同或相近),是比较好办的,不论是采用依据平时成绩定位及依据模拟考试定位都可,只是稍作调整就行。但这样的情况毕竟不是大多数。 ② 当高考估分与模拟考试的成绩和平时成绩不相一致,即差别较大时,怎么办?笔者建议采用定位修正法,即用平时水平与和模拟考试的成绩进行定位,再用高考估分成绩加以修正后确定。由于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时间只有三天左右,而这么短的时间不可能会将估分成绩从学校到各区、市都统计出来,再加之考生估分的稳定性差,波动性大,少的相差几分,多的相差几十分,因而准确性、可靠性都较低,故用来修正比较适宜(高考发挥失常除外)。 除此之外,对各省市招考办的第一批(即重点批文理科)预估分数,应高度重视,可将其作为定位的再修正之用或者说再次定位之用。如武汉市预估分数是武汉市招考办组织专家根据当年考题的难度系数认真分析并与往年作比较分析,再结合武汉市重点中学考生估分情况的统计分析后加以综合得出来的,可信度非常高(或为颇具参考价值)。例如武汉市除2001年的文科估分超过10分(11分)以外,其它年份均未超过10份,一般误差多在5分左右,2001年理科仅误差1分。2006年理科也仅误差1分,但文科相差10分左右。不过,需要把握的特点是,最近连续几年估分误差均为正值即为高估。当然,全面分析当年的招生计划,及考生人数的增减,及当年考生整体竞争力的变化等是必不可少的。 而对于考后“据分填报”,就比较容易一些,因为成绩已知,录取控制线已晓,位次排序已定,只要再进行五大要素的综合分析就可。当然,离完成高考志愿填报还有“一大段路要走”。(特约撰稿人:张艺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