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如何分散现行高考承担的使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1日 14:05   解放日报

  减少考试的次数或者收缩考试范围都不是教育改革的方向,而应该把适当降低考试难度作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同时,不能把缓解高考压力的努力简单地寄托于高考松绑,探索的重点之一是要把现行高考所承担的使命分散化。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很多人感到,现在压在中学生肩上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了。也许我们有必要思考,“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从高考松绑开始”的思路是不是有问题?如果说高考是应试教育的源头,那么它也许并非最终的源头。按照当前对于高考使命的设定,它是很难松绑的。

  一个至今谈论得很少的事实是,高校招生需要足够力量的支撑,而现在是由高考独自承担着几乎全部使命。而在考虑减轻高考压力的同时,应该加强其他必要的支撑力。高考固然给中学生造成了比较重的负担,但是高考本身也被捆绑了过于沉重的使命。我们常常片面地以为高考给予学生的压力已经够大了,所以就不应该在高考之外再给学生施加其他的考试压力。如果还有其他什么教育指标,宁可也把它融入高考之中去体现。

  最近,就有人主张宁可增加高考科目,也不同意设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许多人认为,高考松绑是推行其他一切改革措施的先决条件。但是要求高考松绑,首先要为高考松绑。事实上唯有在高校招生中先引进了其他评判指标,才有可能把高考所承担的使命大幅度分解,高考的压力才有减小的可能。高校招生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把这种单一指标评判的局面,分解为多指标综合评判的局面。

  应试教育的弊端,不但在于考试太多(例如高中阶段不下100次包括月考、模拟考在内的考试),而且也在于考试太少(考试的品种太少,说到底只剩下高考这一个品种,而且只考少数几个科目)。所以,单纯减少考试的次数或者收缩考试范围都不是教育改革的方向,相应地,降低考试难度却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如果能适当降低高考的难度,学生的学业负担也就自然减轻了。所以,问题的焦点是要探索降低高考难度的可能性。我们几乎年年都在要求高考命题杜绝偏、怪、难,但实际上很难做到。为什么高考的试题必须这样难?一种看法是,题目出简单了会造成许多人都考高分,以至于拉不开差距而使录取工作难以进行。还有一种看法认为,难题是用来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的。

  其实,对难题要具体分析。一种是有关内容有现实的重要性,那么虽然难,也必须要求学生掌握。高考出这一类试题,无可指责。另一种是有关内容虽然没有现实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容易衍生出变化无穷的试题,它们是作为拉开考分差距的法宝,而成为重要的考点。

  采用怎样的试题才能检验考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做过艰难的试探。但是必须承认,在一场规模庞大的考试中,要想体现检验创新能力的使命,十分困难,即使可以检验,也十分有限。事实上,杰出人才从来不是靠做难题来训练的。高考是选拔型考试,它所贯彻的不是一个基本的而是一个提高的标准,它当然需要出一定数量有足够难度的试题。但是,通过考试来检验考生创新能力的使命,完全可以交给自主招生去分担。

  为什么同样是考试,自主招生考试比统一高考更能检验考生的能力?因为统一高考的试题都必须是有标准答案的,而自主招生的规模只有统一高考的1%上下,所以它有可能采用更能发挥考生思考力而且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试题。自主招生的试题可以比统一高考难得多,甚至可以部分超越教学大纲。当前社会上对于自主招生中试题过难的有些指责是不对的,当然许多试题显然不适用于统一高考。

  现在的高校招生,不但主要依据高考成绩,而且只看一个总分,不看各科的成绩。如果要兼顾考试之外的其他要素,那也必须把这些要素都折合成分数,以“加分”的形式融合到总分之中。总之,最后仅仅剩下了一个数据,就是“录取分数线”,高校即凭着这单一数据来决定是否录取。

  但是,设想把录取分数线改为单科考试的分数线,同时参考考试之外的其他要素指标,高校以多个指标来评判考生,就要比目前以单个指标评判的模式来得准确,也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化解所谓“考题难度降低了,许多人都考高分,会使录取工作无法进行”的担忧。不可否认,依据多指标选拔与单指标选拔相比,招生阶段的工作量会大得多。但是只要它有降低考试难度之利,就不应该把招生的便捷化作为坚守的底线。

  最近,有人设想以高考成绩取代自主招生的笔试,笔者认为这种意见并不可取。因为这将使统一高考进一步加负,从而使变革应试教育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如果我们把现行高考的功能分散到几场考试中去实现,把现在集中在三天中进行的高考,变成分散到一年或更长的时间段中进行的几场考试,而且其中一部分考试如果成绩不好,是允许重考的,再把高考的成绩分解为多个指标来表达。经过如此努力,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促成应试教育的大面积退潮将是可以期待的。    (浦家齐 作者为上海大学教授)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