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评:34封高校录取通知书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5日 12:01   金羊网-新快报

  再过几天,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们,就要跨入一个陌生但却期盼已久的校园了。到目前为止,全省除了少数三B类技术学院因“吃不饱”需要进行第三次录取外,总体来说,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基本结束,全省共有48万应届高考生被高校录取,其中本科录取21万人,专科录取27万人。

  收到一封高考录取通知书,是所有参加高考学生的梦想。不过,家住顺德的考生小梁得到了老天的特别“眷顾”,他先后收到34封来自全省各地甚至上海、天津的高校的录取书,还被短信、电话轮番轰炸,小梁不胜其烦,忍无可忍,向媒体报料求助。

  发生这种情况,与考生资料泄漏大有关系。据招生部门表示,一些民办学校或者自主招生的学院,为了抢夺生源,会通过各种渠道拿到考生的个人信息,教育部门也难保考生信息不外漏。

  这话说得好像又有点道理,因考生资料层层流通,中间环节太多,保不准哪里就漏出了一点。但从稍内行点的人士那一打听,资料被泄漏的考生可不是“一点两点”,而是成群成批,在网上还有按人头、按区域叫价的,比如几万人资料叫价八百,某地区叫价一千,再细分,还可分为带成绩单与不带成绩单的。通常来说,这种叫卖以低分考生与落榜考生为主要对象,收购者自然有民办学校及自主招生的学院,还有那些所谓挂靠了名校的野鸡学校。对于这些琳琅满目的学校,招生办负责人“提醒”考生,你得自行判断其学校资质,自行判断毕业后能不能以“干部身份”进入任职单位。这种判断,连招生办都让你“自行”搞掂,显然不是那么容易判断的,也就是说,你会不会进入一所极其“野鸡”的学校,只能看你人品好不好。

  对考生资料的需求是怎样产生的呢?对于那些民办或自主招生的学院来说,想从正式渠道取得生源是很难的,其一,它们不在国家招生范围内;其二,学生毕业后“身份”与正规院校有别。那这两点又是如何形成的?其一,这些学校虽不在国家招生范围内,但却仍在教育部的管辖范围内,但教育部门只管收钱发证其他一概不理;其二则源于我国教育制度的顽疾,我们总是先制造名校身份,其次再制造社会效益,最后才看社会需要。

  前日,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广东对多个教育热点问题进行解读时,重申了胡锦涛就推动教育发展提出的“五个必须”,其中之一就是必须促进教育公平。教育真到公平之日,也就是考生资料买卖的末路之时。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