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本科难进博士好上 热议国学少年事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1日 15:59   人民网-江南时报

  8名复旦大学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一个国学“天才”,但因其高考成绩6分之差,省招办拒绝投档。把这件事和去年复旦大学破格录取38岁三轮车夫读博士的事件相对比,十分耐人寻味。38岁的三轮车夫蔡伟,只有高中学历,下岗十余年,却因其在古文字方面的造诣,被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看中,破格招为弟子。如果蔡伟不是报考复旦大学博士,而是报考复旦大学本科,参加全国高考,他绝对达不到复旦大学的本科录取线。

  不妨做一个大胆地设想,今年刚高中毕业的孙见坤同学,假如报考复旦大学的博士生,靠着这8位教授的慧眼识才,被复旦大学破格录取,不是没有可能。

  上不了本科,可上博士。这是怎么回事?简单地说,在现今的招录体系中,招收博士生,高校具有更大的自主权,笔试和面试均由学校举行,博导有一定的话语权;本科招生,学校的自主权极为有限,从2003年进行5%自主招生试点,获得高校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必须再参加高考,需达到当地的一本分数线或高校承诺的录取优惠,才能被录取。孙同学就属于这种情况,他获得了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资格,可偏科严重,导致高考成绩低于本省一本线6分,于是复旦无法获得他的档案,陕西省不投档,也是严格坚持自主招生的基本原则。

  很显然,问题不出在“搞不定”的招办章,而出在本科自主招生规则的设计上。

  当然,我国博士招生制度,也因自主权不完备,以及高校教育、学术高度行政化而存在权钱交易、权势交易可能,其招生的公平、公正性也受到质疑——复旦大学招收三轮车夫为博士生,以及8位教授看中一名高中生,具有“教授有学术声誉”、“学生有显著特长且无权势背景”、“评价过程透明”的共同特点,因此,不存在对于学生能力与水平的质疑。但是,如果换做其他学校、其他教授,再换做是有一定家庭背景的学生,就很难避免社会的质疑——这就需要从推进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着手,在以“自主办学、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学生自治”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大学制度中,学校有完备的自主招生权,招生标准和过程透明,教授对招生结果负责。以这种方式操作自主招生,才能防止行政、利益因素对招生的干扰,从根本上建立学校的公信力,消除社会的质疑。而且,“破格之说”将在这样的招生中不复存在,只要是符合学校的人才选拔标准,具有各自个性、特长的人才,没有“格中”和“格外”之分。 

  丙奇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