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正在进行的高考成了大家聊的最多的话题,说起高考你会想到哪个词?华商报记者采访了100位市民,结果发现“紧张”成最热词,大家提及的关键词中,“负面”的占多数。
关键词调查
有人“紧张”有人感觉“解放”了
参与此次调查的对象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社会就业群体和退休人员,职业各不相同,年龄段为11岁至60岁不等。
此次调查问题为:说到高考,你会想到哪个词?
其中10位市民脱口而出“紧张”,这一词汇占比最高,且大多数为中小学学生,觉得压力大竞争激烈,也有部分60后、70后,回想起当年高考仍然觉得紧张。7人回答“痛苦”,回答者大多为70后,觉得当年高考是一个痛苦的过程。5人回答“解放”,以80后为主,觉得高考辛苦但考完就解放了。4人回答“后悔”,也以80后为主,觉得当年没有好好学习,没有参加高考或没有考取好成绩,导致现在生活不易。
除此之外,“选择”、“睡觉”、“分数”、“平常”、“累”、“还好”、“无聊”各有三人提及;各有2人提及“公平”、“完咧”、“激动”、“轻松”、“噩梦”、“自杀”、“转折”。
只出现一次的词语较多,比较有个性特色,分别为“成长”、“失眠”、“淡定”、“命运”、“放弃”、“奋斗”、“大学”、“妹子”、“铁牢”、“做梦”、“刺激”、“父母”、“焦虑”、“失业”、“开始”、“遗忘”、“大雨”、“错失”、“改变”、“期待”、“搏杀”、“落榜”、“未知”、“成败”、“呵呵”、“挤”、“扯淡”、“数学”、“作文”、“复读”、“加班”、“完美”、“离开”、“下雨”、“好运”、“兴奋”、“热闹”、“迷茫”、“做梦”。
其中表达负面情绪的词语占多数,共有43个。
年代特点
50后兴奋 60、70、95后紧张
大家对高考的感受呈明显的年代特色,其中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参加高考的50后对于高考大都表现得很“兴奋”,提起高考满满骄傲。而60、70后由于“独木桥”观念深入,竞争激烈,大多数人的印象都是“紧张、痛苦、搏杀、命运、噩梦、焦虑”等。正在小学、初中、高中读书的学生提起高考,也都是表现出担心,回答多为“紧张、累、害怕、重要”等。
80后对于高考的感受大都表现得比较平静,很多人对于高考本身已经感觉模糊,回答多为较为中立客观的词语,比如“选择、平静、还好、成长、开始、解放、遗忘、失业、离开”等。
90后大都刚刚参加完高考还在大学读书,提起高考,不少人就开始调侃,回答很有个性特色,如“妹子、大学、做梦、呵呵、找死、睡觉”等。
高考故事
50后
上大学不收钱还包分配 说起高考很“兴奋”
“兴奋、激动!”58岁的杨先生这样表达自己对高考的印象,杨先生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届考生,当年的高考让他充满了骄傲。
杨先生是西安市灞桥区人,1975年高中毕业,由于文革耽误了两年,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后,杨先生特别兴奋。“我当时学习成绩很好,肯定能考上。”那时候农村孩子只能通过高考走出农村改变命运,所以恢复高考对于他来说是一个特别好的消息。不出所料,杨先生顺利考取了西北大学[微博]。当年上大学不用交学费,只需缴纳书本费。学校还给学生发放助学金,最高助学金为19元一个月,杨先生是11元,那时一个月伙食费只要15.5元,一份生汆丸子只要0.25元,学生上大学基本没有负担。而且在校生活条件比家好的多,粗粮40%、细粮60%,农村基本上全是粗粮。一个家庭如果出个大学生,整个家庭都觉得无限光荣。
毕业后,杨先生被分配到企业工作,全家人也都跟着到了城市。
60后
万人挤独木桥 考试时特别“焦虑”
“当年录取率很低,想起来还是觉得焦虑。”生于1963年的王女士说起高考觉得很是遗憾,王女士说,他们那会儿高考不分一本、二本,也没有民办高校,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很少,只有特别优秀的学生才能考上大学,一个班也就一两个,其他学生要么落榜要么就去上技校。
“我考试的时候特别焦虑,晚上睡不着上了考场也紧张。”王女士说,她在班里的成绩不算最好的,介于考上和考不上之间,所以考试时特别紧张,最终以9分之差没能考上本科,只好上技校。
“那会儿真的是万人挤独木桥。”王女士说,虽然当年学习也很刻苦,但激烈的竞争就是那么残酷,要么成为知识分子接受高等教育,要么就学习一门技术成为一名工人。她当年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或教师,结果只是上了一所技校成为了一名工人。她觉得知识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有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孩子们还是应该珍惜。
70后
高考就像一场噩梦 痛苦又迷茫
“痛苦”是37岁的张女士对于高考的最大感受,回忆里的高考除了暴热的夏天外,还有一袋化了的巧克力。
张女士那个年代,高考都在七月初举行,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时间两天半,热、累、紧张,这种气氛让人都觉得就像一场噩梦。“我紧张的时候吃巧克力可以缓解,但那袋为了缓解紧张的巧克力考试结束都没吃。”走出考场后时正是中午,袋子里巧克力早就化了。
考试结束后张女士回家倒头就睡,一直睡到第二天早上。张女士说,之所以那么紧张,一方面是高考的残酷性,另一方面他们赶上了第一届扩招,国家不再包分配,对于未来的迷茫也增加了紧张情绪。
80后
高考是一次选择 不必太过认真
“挺后悔的,当年应该努力一点。”30岁的刘丹是一名商场售货员,上高中时学习不努力,只考了一个三本不想上,复读又怕耽误时间,就出来工作了。而在社会上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只能做一些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工作,收入自然要比上大学的同学少。“上大学确实是最好的出路,知识改变命运。”刘丹说,现在想想觉得自己当年没有好好珍惜读书的时光,很后悔。
“其实就是一次选择,但也就是一场考试而已。”32岁的李先生说,高考分数、选择的专业可能会决定以后从事的职业,但有时候也不尽如此,人生的路很长,每个人对于“成功、幸福”的理解都一样,身边很多没有参加过高考的人反而过得很好,所以不必太过认真。看到现在高考时全社会神经紧绷他很难理解,毕竟这只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节点,不该如此兴师动众。
90后
高三全是女汉子 上大学能找“萌妹子”
“提到高考我会想到妹子,支撑着我走下去的动力并不是能上什么样的名校,家长[微博]和老师会不会高兴,而是我能从痛苦的身边全是女汉子的世界解脱,我选择好好考试,是想去一个萌妹子多的大学。”
“提到高考我只想到睡觉……我记得我高中的时候经常犯困,高中生活中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睡觉了,到了高三很紧张,每天能睡着我就已经谢天谢地了,高考前最重要的就是睡觉了。”
“我觉得应该是轻松,像我这种学霸级别的完全不用担心,毕竟我长得帅学习又好,在这个看脸的社会里我偏偏要用自己的实力去证明自己,我觉得我已经被自己感动了。”
妹子、睡觉、轻松……这是在读大学生对高考的形容,他们已经开始调侃高考这个在我们眼里紧张又严肃的事情。
95后
虽然紧张 但青春不就是为了接受挑战吗
“累,我刚上完奥数班。”昨日中午,11岁的童童刚上完奥数班,一脸疲惫地接受记者的采访,他马上要上六年级了,为了上一所好初中,他只好全面备战“小升初”。说起高考,孩子蹦出一个字“累!”,童童说,现在已经很累了,想想高考应该会更累。
“高考应该是打仗的感觉,想起来就觉得紧张!”18岁的王田多奕上高一,准备大学学习播音主持专业,昨日也是刚刚上完播音主持的培训班。王田多奕说,平时老师总会告诉他们“高考差一分就差好多人,竞争特别激烈”。
“虽然紧张,但青春不就是为了接受挑战吗?”刘鑫瑜马上要上高三了,学习压力大每晚都要熬到12点,身边人也都是这种学习节奏,说起高考她也觉得“害怕、紧张”,但刘鑫瑜觉得,如果不高考就没有青春了,青春就是要接受挑战。
专家:高考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关键词折射社会转变
昨日,对于此次高考关键词的调查结果,长安大学社会学教授戴生岐分析,这种结果折射出不同阶段人们对高考的社会心理。
“高考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人们的心态也会多一些平常心。”戴生岐说,最早的高考录取率低,属于精英教育,所以那个年代的考生谈起高考除了会有骄傲的心态外,更多的是一种担心、焦虑。
后来大学扩招,虽然大学毕业不再包分配,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学生也有了更多可选择的出路,对于高考就不再那么“紧张”,心态变得更加从容和平静。
但我国应试教育的模式始终没有改变,面临升学压力,基础教育阶段孩子们的学习压力仍然很大,这也是为什么95后对于高考依然觉得“累”、“害怕”、“紧张”。这种政策导向其实并不利于孩子的快乐成长。
“最好的心态应该是淡定、从容、自信。”戴生岐说,对于高考的未来预期是考生可以以这种心态参加高考,因为伴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有时候“学渣”的能力和生活价值观不一定比“学霸”差,所以不能因为高考失利就打击这部分学生,高考只是学生提高自己能力的一种途径,不代表所有人未来发展的方向。
华商报记者 赵瑞利 实习生 郝天欢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